诗豪刘禹锡: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1
刘禹锡,少有才情。
十九岁,学有所成,北游长安。
“弱冠游咸京,上书金马外,结交当世贤,驰声溢四塞”,弱冠之年,上书天子,结交豪杰,名扬天下,可谓少年壮志不言愁。
二十一岁,在路过华山时,作《华山歌》以明志:
“……高山固无限,如此方为岳。丈夫无特达,虽贵犹碌碌。”
其中,“丈夫无特达,虽贵犹碌碌”一句,意为没有杰出的功业,即使名门贵族也不过是平庸之辈。刘禹锡的雄心壮志跃然纸上,且傲骨初成。
唐德宗贞元九年(793),他年方二十二,与柳宗元同登进士第,正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时候。刘柳二人均才高八斗,意气相投,遂成一生知己。
永贞元年(805年),唐顺宗实行变革,以户部侍郎王叔文为首的改革派大展身手。此时的刘禹锡与柳宗元同为王叔文革新集团的骨干,在革新派执政期间,他任屯田员外郎等职。
好景不长,革新派受到了权贵等既得利益阶层的强力反击,不到一年便宣告失败,王叔文被赐死,刘禹锡被贬朗州司马,与他同时被贬的还有柳宗元等七位骨干,人称“八司马”。
那时候的朗州,可不是休闲养生的好地方。从长安出发,跋山涉水,路有豺狼虎豹,属于条件艰苦的边远地区。
朗州上任,刘禹锡三十四岁,正值壮年,是建功立业之时,然而,他不会知道,二十年颠沛流离的日子才刚刚开始。
冥冥中,一切像是安排好的,这大抵源于他的个性——执着与坚韧。
2
被贬朗州,从此远离政治中心,对于这个满腹经纶又有政治抱负的人来说,等于掉进了一个难于逾越的大坑,这是他人生的第一个低谷。
自古以来,被贬谪的人不少,他们面临身心的双重煎熬,能活到云开雾散的并不多。现实就是,大部分人都是死在了自己人生的低谷之中。
刘禹锡也面临这个局面。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秋风引》
秋,向来是中国文人墨客的最爱,秋风瑟瑟,草叶枯黄,最能引起文人们的悲凉感,更何况他自嘲“我本山东人,平生多感慨”。
孤独,焦虑,期待,情绪交织,剪不断理还乱。
他无法欺骗自己的心,而立之年,满满的荷尔蒙,满满的抱负,竟然无处施展。
此刻的他,对人生的认识还不深刻。因而,这首《秋风引》,彻底暴漏了他的内心。
外放边关,对于一个胸怀大志的年轻人,确实很残忍,他心中惆怅少不了,牢骚更少不了。
“少年负志气,信道不从时。只言绳自直,安知室可欺?百胜难虑敌,三折乃良医。人生不失意,焉能慕己知?” 《学阮公体三首》。
他对自己说“人生不失意,焉能慕己知?”, 大意是“—人生不经历挫折,怎么能认识自己的短处?”,像是一种自我安慰。
其实不然,这是他的真情流露,身负大志,却不从于流俗,他的性格中更蕴含着无比的坚韧与顽强。
到了这么个鬼地方,他气,他骂,他讽刺,即使权贵们听不到。
“昏镜非美金,漠然丧其晶。陋容多自欺,谓若他镜明。瑕疵自不见,妍态随意生。一日四五照,自言美倾城。饰带以纹绣,装匣以琼瑛。秦宫岂不重,非适乃为轻。”《昏镜词》
这首诗甚至把迫害改革的宪宗皇帝也一并讽刺了一番。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在他看来,而今的情境大不同了,皇帝和奸佞们不喜欢太清晰的镜子,因为那样会暴露自己,昏暗的镜子更受欢迎,这几乎不能称之为讽刺,而是明骂。
还有更狠的一首诗,叫《聚蚊谣》,把这帮权贵奸佞比作蚊虫。
“沉沉夏夜兰堂开,飞蚊伺暗声如雷。嘈然歘起初骇听,殷殷若自南山来。喧腾鼓舞喜昏黑,昧者不分聪者惑。露华滴沥月上天,利觜迎人看不得。我躯七尺尔如芒,我孤尔众能我伤。天生有时不可遏,为尔设幄潜匡床。清商一来秋日晓,羞尔微形饲丹鸟。” 《聚蚊谣》
“我躯七尺尔如芒,我孤尔众能我伤”,你们这群蚊子乌央一片,我形单影只自然会被伤到,但是,你们不要高兴的太早,等到秋天来了,萤火虫迟早把你们吃光。
这首骂人的诗,不仅口气大,还很坚定,甚至有点嚣张。
换做你是刘禹锡的政敌,看了这首诗,有没有想拍蚊子一样拍死他的冲动?
不仅如此,他还自诩为壮士。《壮士行》中,他写道:“明日长桥上,倾城看斩蛟”。
何等的豪迈,大有提三尺剑平天下的味道。
虽然他仍然在人生和事业的大坑里,却没有停止挣扎、怒吼,这大概就是所谓的骨气。
这样的诗,在朗州期间不在少数。他挑衅对手,甚至藐视他们,却像是对着空气说话,无人接招,然而,却在不久的将来一语成谶。
写也写了,讽刺也讽刺了,骂也骂了,生活总要继续吧。
别以为他会因不得志而闷闷不乐,甚至纵情声色犬马,最后自己把自己灭了。那就错了。
他不但没有沉沦,还开始融入到了当地生活中。
楚人能歌善舞,感染到了他,他开始接触民歌,被民歌的朴素无华,优美所打动。
白马湖平秋日光,紫菱如锦彩鸾翔。荡舟游女满中央,采菱不顾马上郎。争多逐胜纷相向,时转兰桡破轻浪。长鬟弱袂动参差,钗影钏文浮荡漾。笑语哇咬顾晚晖,蓼花绿岸扣舷归。归来共到市桥步,野蔓系船萍满衣。家家竹楼临广陌,下有连樯多估客。携觞荐芰夜经过,醉踏大堤相应歌。屈平祠下沅江水,月照寒波白烟起。一曲南音此地闻,长安北望三千里。
其乐融融的生活场景,最后却以一句“一曲南音此地闻,长安北望三千里”画龙点睛,此时的刘禹锡貌似在体味生活之美,却心事重重。
朗州的经历,为日后他的众多撰写人民生活场景的名作打下了基础。
这十年,是他远离政治中心的十年,却是硕果累累的十年,这十年定格了他的文学风格,更是人生格局升华的十年。
3
10年后(815年),他被朝廷“以恩召还”,回到长安。
这年春天,他去京郊玄都观赏桃花,写下了《玄都观桃花》: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以桃花隐喻暂时得势的奸佞小人。这样的诗,政敌们气的直胃疼!
他用自己的诗,明确的告诉了对手们,“老子回来了,老子依然不服”。
而他的政敌们那个时候并没有失势,他们也用实际行动告诉这个十年仍“执迷不悟”的书呆子,有多远你滚多远!
他因“语涉讥刺”而再度遭贬,他何曾知道,这一去又是12年。
这次被贬到的地方是连州。最初他要去的地方并不是这里,而是播州,这个地方可以说是鸟不拉屎的地方,总共人口不足一千家,作为州长,他行使的确是村长的职权。
这个时候,铁哥们柳宗元出面了。
他们一同被召回,又一同被贬,柳宗元要去柳州(“黔之驴”的产地),于是柳宗元上书要求与刘禹锡换一下地方,这样可以照顾一下刘禹锡年迈的老母亲,不至于死在上任的路上。
真朋友,才会雪中送炭。
皇帝考虑了一下,那就去连州吧。其实好不到哪里去,拉屎的兔子多一点罢了。
到了连州刺史任上,他已经四十五岁了,在那个时代,孙子都该打酱油了,他大概也应该要入土了才对。
他的好友柳宗元在三年后(819年)病故,年仅四十六,好哥们仿佛就是他的唯一模版,迟早死在贬谪的人生大道上。
然而,他依然精神抖擞,战斗力十足。
不再是十年前的毛头小子,他没那么多抱怨,不是他不想,而是他骂累了,更重要的是骂不顶用。
他开始寄情于民间生活,大有养老的味道。
这期间,他写了大量描述西南山区少数民族劳动生活的诗篇,寥寥数句,就能勾勒出一幅生动的少数民族风俗画。如竹枝词(两首)。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 竹枝词(两首)其一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竹枝词(两首)其二
第一首,俨然一副美丽的画卷,恬静朴素的民间生活,让人无限向往。
这个时候的他不再会用一句“长安北望三千里”这样的点睛诗句,而是纯粹的生活场景描写,一种能让人身心放松的对于美的刻画。
第二首,“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千古名句,“无晴和有晴”实为“有情和无情”,把少男少女的缠绵的爱情写到入木三分。
知天命的年龄还能把少男少女那点感情纠葛拿来写一写,这个时候的,刘禹锡有点老顽童的味道了。
他乐在其中。
你要以为他从此寄情山水,那就错了。他只不过是成长了,不再锋芒毕露,而是快刀斩乱麻,他的骨气其实愈老弥坚。
在连州几年后,他来到了巴蜀的夔州,写下了《浪淘沙九首》其中,第八首: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
看到这样的诗句,估计他的对手们也会心虚,这个年近半百的老家伙,竟然如此的顽强,信心百倍。
刘禹锡这样的对手,值得对手的尊敬,更是所有人不愿意面对的对手。
两年后(824年),他被送到了和州,这时他的诗风已经成熟,期间,写下了历史名篇《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人生五十知天命,他看透了世事无常,人生百态,非大彻大悟焉能写出这样富于深意的诗篇。
4
826年,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史,北归京师,途经扬州,遇到白居易。白居易为他的长期遭受贬谪抱不平,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对刘禹锡贬官二十三年的坎坷遭遇,表示了极度不平和无限感慨。
刘禹锡回赠一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病树前头万木春”,被折腾了二十多年后,年过半百,依然如此乐观。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顽强不屈,刘禹锡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战士!
不仅如此,他再游玄都观,写下了《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 前度刘郎今又来。”
“前度刘郎今又来”,痛快淋漓!
“老子就是这样,你们爱咋咋地,不服来战!”,这大概是他想说的话。
如果我是刘禹锡的对手,我一定会被气到吐血,这首诗已经超越了挑衅的层面,大有一种大胜而归的得瑟劲。
经过二十多年,有的对手死了,有的失势了,就连皇帝也由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换了四个。
当年那些种桃花的“奸佞小人”,现在又能拿这块啃不烂的硬骨头怎么办呢?
“乐观到对手胃疼,长寿到敌人入土”,刘禹锡用精神和身体的双重健康,拖垮了对手。“前度刘郎”成了不懈奋斗的代名词。
好吧,你牛!
5
后来,刘禹锡被派往苏州担任刺史,已经年逾花甲。
当时苏州发生水灾,饥鸿遍野。他上任以后开仓赈饥,免赋减役,就人民于水火之中。唐文宗也对他的政绩予以褒奖,赐给他紫金鱼袋。
也许是性格使然,刘禹锡的后半生,没有特别的安定,纵然他老了,依然能有“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精神,值得膜拜。
这一生,他不怕苦,不怕穷,不怕敌人的折腾,或许是因为他的精神很富足。正如他的名作陋室铭写的一样,“惟吾德馨”。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世俗的喧嚣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他心灵的那份宁静。
二十三年谪居巴山楚水,漫长的岁月,既“寂寞”又“蹉跎”,足以摧毁一个人意志,令人精神颓废,万念俱灰。
纵然“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而他以坚韧的品格,不屈的意志没有“似沙沉”。
始终不改初衷,逆境不衰。终于换来了“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的结局。
842年,时年71岁,他带病作《子刘子自传》“……天与所长,不使施兮。人或加讪,心无疵兮……”。
“天赋的才能不能施展,且有人诽谤,但是我也问心无愧啊!”,这是刘禹锡终其一生的自我评价。
盖棺定论,他的自我评价其实并不准确。
虽然没有机会施展政治抱负,但是他在诗词歌赋上的天赋却因为人生的蜿蜒曲折而歪打正着,成就了他“诗豪”的历史贡献和地位,这才是真正的大展宏图。
他一生的经历,仿佛告诉我们,人生其实是一场马拉松比赛,能跑到终点的才算英雄。
(完)
后记:
从历史的角度看待人生,或许能让我们开阔自己的眼界,认识更好的自己,过更加幸福美满的一生。——强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