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让你爽的东西,长远看为什么会让你不爽?
当下让你爽的东西,长远看为什么会让你不爽?
你可能会说:我知道,因为“棉花糖实验”证明,能够延迟满足的人,更有可能成功。
长期以来,我们都喜欢拿“棉花糖实验”的例子,来证明“延迟满足”的能力(意志力)与人的成就大小具有强相关性。
然而近20年来,心理学界发现“棉花糖实验”存在大量问题,因而对这个实验持谨慎否定的态度。
因此,我这篇文章并不是要讲“自律的人会更成功”,“不自律会毁掉你的人生,继而让未来的你更不舒服”。
那么,文章开头的那个问题,应该如何理解呢?
最近读的一本书,给了我一个全新角度来理解“即时满足”的危害。首先澄清一点,所谓“即时满足的危害”,并非指偶尔的即时满足会对我们有什么不利影响,而是指频繁的即时满足、总是即时满足所带来的危害。
这本带给我全新认知的书是《你的生存本能正在杀死你》。作者马克·舍恩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大卫•格芬医学院临床助理教授,执教课程涉及心身医学、压力环境下的行为决策与表现等。
作者的核心观点是:焦虑、恐惧、愤怒的根源,是我们日益敏感的生存本能,对外界因素过度反应的结果。
作者从脑神经科学的角度解释了生存本能引发负面感受的生物学基础;也探讨了用错误行为模式去安抚内心不适,为何会降低我们抗挫折的能力;还解释了当下的社会环境,如何让我们的生存本能变得更加敏感,更加容易被激发。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是:用即时满足式的解决方案去安抚内心不适,从长远来看会让我们变得更加不适。
我们可以从3个层面来理解这个结论:
日益敏感的生存本能,会对外界刺激形成过激反应,从而让我们更容易产生焦虑、愤怒、恐慌等不适感;
一旦感到不适,我们就想通过即时满足本能让内心获得舒适,但这会娇惯生存本能,让它变得更敏感、更容易被激发,陷入恶性循环;
当下的社会环境,每时每刻诱惑着我们“即时满足”,让我们更容易陷入上述恶性循环。
01、过于敏感的生存本能,带来不必要伤害
什么是生存本能?
生存本能就像一个提前编好的固定程序,指挥我们在必要时出于本能地采取自救措施。
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
我们的祖先生活在原始丛林里,突然,迎面走来一头熊,这时,TA是立刻转身逃走呢,还是拿起武器与之搏斗?
在发现危险的一瞬间,TA的身体里迅速分泌肾上腺激素,激活交感神经系统,让TA下意识地做出要么逃要么战的决定,这就是“战逃反应”,它是一种典型的生存本能驱使下的行为。
这种生存本能,是人类为了在充满危险的环境中生存下去,而进化出的一种重要的防御和保护机制。
到了今天,我们所面临的来自环境的生存威胁已经很少了,但生存本能驱使下的“战逃反应”仍然在发挥作用。而且我们的生存本能变得越来越敏感,就连非常微不足道的情形、非常琐屑的不适因素都能刺激到它。
因此,从生存本能的角度理解焦虑、愤怒、恐慌这些不适感,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不适感是我们过于敏感的生存本能,对外界不那么危险信号的过度解读。
在很多人的惯常理解中,有的人容易焦虑、担忧、恐慌,是因为TA太敏感了。如果我们从生存本能的角度理解,容易被消极感受困扰的人确实是太敏感了——他们的生存本能容易对外在环境做出过激反应。
02、理性可以驯服本能吗?
理性可以驯服生存本能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要从大脑的神经科学基础去理解,看看理性和本能是如何相处的。
人的大脑可以区分为3个部分,可以通俗地把它们成为“生理脑”、“情感脑”和“思维脑”。它们是随着人类的进化和演变而不断发展起来的,生理脑最古老,情感脑其次,最近发展起来的是思维脑。
其中,情感脑是生存本能发挥作用的脑区,也是生成原始情感的脑区,在这里,我们能找到人类饥饿、疼痛、愤怒、恐惧、快乐等原始体验的根源,而且这部分脑区的反应通常是无意识和自发的。
思维脑与人类的分析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等思维能力有关,这部分脑区的反应通常是有意识的。
思维脑和情感脑之间有着持续的斗争,它们总试图取得对对方的控制权:思维脑试图否定情感脑的情绪要求,而情感脑认为自己的需求更加迫切,不愿服从思维脑的节制。这大概就是我们常说的“理智与情感的冲突”。
那么,理智与情感到底谁会获胜呢?事实证明,情感脑的力量超过了思维脑。因此,在生存本能与理性的斗争中,本能占据了上风,本能反应也往往优先于理性思考。
力量强大的情感脑,却有一个很大缺陷:它无法有效评估不适因素的危险程度。这就导致它只要发现危险的苗头,就警钟大作,产生比较强烈的情绪反应。
曾有一段时间,我被焦虑所困,阅读了不少关于如何缓解焦虑的书籍。当时,对我启发最大的,是认知行为疗法中的ABC理论(我还专门写过一篇文章介绍:与焦虑斗争一整年,我终于找到克服它的最佳方法):
A×B=C
A表示“引起情绪反应的事件”,B表示“我们对事件的信念或想法”,C表示“A事件引起的情感反应和行为反应”。
这个公式让我意识到,在事实和我们对事实的情绪反应之间,隔着一层“信念和想法”。对世界拥有不同信念的人,在面对同样的不幸时,会表现出不同的情绪反应。
它还让我意识到,我们不能改变既定的事实,但可以改变面对困难的心态,也就是说,可以选择自己的想法,继而改变情绪。
当时,我以为ABC理论是缓解情绪问题的万能灵药,但理解了生存本能的概念后,我认识到:ABC理论的本质是以理性规范情感,但当情绪反应过于激烈时,有可能任何理性都难以驾驭它。
我同时也意识到,当理性无法驾驭情绪时,我们只能求助于另一种方法:驯服生存本能。
03、即时满足加剧不适
即时满足,是对本能的骄纵。被骄纵的本能,会变得愈益敏感。稍微一点不适因素,就会刺激它警钟轰鸣。
可以做个类比:生存本能像一个小孩,你越骄纵它,它的脾气就变得越差,以至于只要遇到一点不顺心的事,它就会大发脾气。
回忆一下:当你非常饥饿时,是不是恨不得一份外卖马上送到你面前,如果外卖小哥晚了几分钟,你就开始在心理大骂起来;当你玩游戏时,如果手机卡顿几下,你是不是恨不得要把手机砸了;在拥挤的路上开车,你是不是容易犯“路怒症”……
我们对于不适感的忍耐力和承受力变得越来越弱,我们正在变得越来越没有耐心。
快餐文化的盛行、互联网的普及、电子设备的变革、色情文化的兴起……我们生活在一个给予我们越来越多即时满足感的社会。
这种文化氛围给予即时满足感的同时,也骄纵了我们的本能。一旦感到不适,我们就能通过各种方式快速获得满足。
有时候,为了追求快速的安全感,迅速抚平心中的不适,我们会表现出“逃避性行为”,诉诸酒精、游戏、虚拟世界、性等外在事物去满足内心的不适。久而久之,我们会形成一些坏习惯。
然而,坏习惯只能暂时掩盖不适感及其背后的生存本能,在我们身体内部,不适感却在不断加强, 像癌症一样变得越来越严重。而且,对外在安全的依赖时间越久,我们利用内在资源管理恐惧的能力就退化越严重。
由于越来越依赖于即时满足,我们的“不适阈值”越来越低。生活中稍微一点不顺,就会让我们反应激烈。
作为90后,我以前最听不惯长辈说“你们这代人越来越吃不了苦”,认为那是他们对我们的偏见。现在看来,这句话有一定道理,但吃不了苦的大概不仅是“我们这代人”,而是所有受“即时满足”文化影响的人。
亚当·阿尔特在《欲罢不能:刷屏时代如何摆脱行为上瘾》这本书中写过,他曾经对所谓的“艰苦免疫”产生兴趣,并找到充分的证据支持下面这一结论:
小剂量的心理艰辛对我们有好处。
富兰克林·罗斯福曾经说过:“唯一值得恐惧的事情是恐惧本身。”我们的身体每天都在向不能称为威胁的因素发起战争,感到焦虑、担忧、恐惧,继而影响我们的工作表现和人际关系。
而如果我们能够管理好生存本能,就不会那么容易感受到恐慌、焦虑等不适,也就更可能在压力下做出优质决策,表现良好,获得更大成功。
也许你还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