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三观卖血记》读书笔记

2020-10-18  本文已影响0人  柯琳_强化班

“许玉兰,我老了,我以后不能再卖血了,我的血没人要了,以后家里遇上灾祸怎么办…”

“许三观,我们走,我们去吃炒猪肝,去喝黄酒,我们现在有的是钱…”

没有华丽的情节,《许三观卖血记》只有一个故事,一个小人物的悲欢。

许三观的身份是一名丝厂的送蚕工,历经大跃进、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他是那个年代的一个小人物,是旧时代人民的缩影,没有什么文化却无私善良。在贫穷的旧中国,大部分的人只能解决自己的温饱问题,家庭遇难时,他们能够想到的只有卖血,也只能卖血,因为他们什么都没有。

受作者余华的另一部小说《活着》影响,我开始读这本书时认为许三观最后一定是在卖血或者卖血的路上死去,但作者余华却为他安排了一个很好的结局。在这本书,有对于生命的思考,亦有时代的印记,在许三观身上发生的事情,正是中国旧时代的缩影。

结尾处许三观再一次走进医院,遭受年轻血头的嘲讽之后忍不住伤心,一辈子的风风雨雨,几次重要节点靠着卖血的钱度过,第一次卖血的钱娶老婆,儿子打伤别人卖血赔付医药费,为度过自然灾害年代的饥荒去卖血,二儿子插队队长来家里吃饭再去卖血,大儿子生病住院连续卖血……许三观的一生中共卖出了十二次血,由好奇到无奈,由卖血治病到卖血救命,为妻子、为三个儿子,从未想过自己,精神的摧残、身体的摧残,一次又一次,许三观都将困难解决。

那时候的人们大多愚昧无知,卖血前拼命喝水,重症的何小勇需要儿子站到房顶上把魂魄喊回来。但是书中的人物却又十分善良温情,许三观难以接受一乐是何小勇儿子的传言,但是又会在何小勇重症时叫一乐去何小勇家房顶上喊回何小勇的魂魄。文革时期徐玉兰被批斗,许三观把肉藏在米饭下面带给徐玉兰。许三观不肯带传言中不是自己儿子的一乐去吃面条,一乐离家出走,许三观将其找回后带他去吃面条。一乐患病时,他去筹集医药费,一路靠卖血艰难来到一乐治病的上海,他身子发虚晕倒醒来再卖,终于在上海见到思念至深的儿子。

这是一个用卖血将一个人的一生串联起来的故事,在那个时代,许三观是不幸的也是万幸的,在那个混乱的年代,卖血造成了无数个艾滋村、乙肝村,余华向来残忍,《活着》中将那个时代的悲惨故事血淋淋的剖开,但是《许三观卖血记》中余华却给了书中人物许多的温暖。哭着笑着,世上像许三观这样的人有很多,他们平凡而又卑微,但是他们也很崇高,许三观十二次卖血都是为了别人,当他六十多岁生活充裕想吃炒猪肝去血站卖血时,血头嫌弃他年纪大,说他的血只有油漆匠才会要,于是有了开头的话:

“许玉兰,我老了,我以后不能再卖血了,我的血没人要了,以后家里遇上灾祸怎么办…”

“许三观,我们走,我们去吃炒猪肝,去喝黄酒,我们现在有的是钱…”

特殊的年代,人们就有特殊的活法,那个时代困难无法想象,可许三观并不遗憾而是满足与幸福。处在和平时代的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感到满足呢?人有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想,我们也该去寻找我们心底那个许三观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