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与隔绝铸造的历史必然读《枪炮、病菌、钢铁》后感

2016-08-26  本文已影响0人  麦芽糖虫虫

       古语有言“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人类史学更是将漫长的人类历史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作者在书的开头就提出一个尖锐的问题“为何不是印第安人侵略亚欧大陆而是欧洲人殖民统治了广大的美洲”。科技和社会形态的领先必然性的决定了这个问题的答案,但作者并不满足于寻找这样一个简单的答案,是什么因素导致科技和社会形态的领先才是问题的根本。

       书中通过对考古史实的研究分析提出了四个关键因素。1、各大陆在可以用作驯化的起始物种的野生动植物品种方面的差异;2、传播和迁移速度在大陆与大陆之间差异;3、影响大陆之间传播的因素;4、各大陆之间在面积和人口总数方面的差异。

        纵观上面四个因素,我们会发现交流与传播在其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正如美洲和澳大利亚的大型野生哺乳动物的命运一样。虽然他们幸运的没有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和人类经历痛苦地相互竞争寻求共存,但这种幸运造就了它们悲惨的结局,当人类踏上美洲和澳洲的一霎那,它们毫无准备地面对人类的捕杀,既没有足够的警惕也没有保命的方法,以至于被灭绝。我们可以发现被摧毁和统治的人类文明也往往有着封闭隔绝的特点。

       幅员辽阔的美洲有着广袤的面积和适宜的气候,甚至当今世上为数不少的粮食丰产区也位于美洲。这样得天独厚的条件让美洲的被征服更添上了一层悲剧的色彩。虽然人类踏上美洲的时间晚,美洲也没有那么多品种的野生动植物供驯服,但印第安人完成了自己野生动植物驯化的阶段。可是狭长南北延伸的大陆形态使印第安人的技术的传播遇到了巨大的考验,不同的纬度的温度湿度的变化,使同样的技术需要做出适应性的改变才能继续得以传播。直至侵略者踏上美洲大陆,这片大陆上的可以用来运输的大型家畜和这片土地上的车轮还没有相遇。我不禁在想如果它们早点相遇,美洲上会不会也出现骑兵,历史的车辙是不是会驶向不同的方向。

       中国历史的本身也是绝佳的证明。在中国南北独立驯化野生动植物之后,因为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之间地势相对平坦总体走向以东西为主,两地交流丰富。更在统一了文字后增加交流的便利,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但随着科技的进展,交流的范围越来越大,西有喜马拉雅山脉的阻隔,东有浩瀚的海洋包围,加上统治阶级的闭关锁国政策,中华文化在交流方面失去了优势,也丢掉了科技上领先的地位,才有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屈辱历史。

       如果说历史上的封闭有太多的自然因素并不是文化本身所能选择,那么当今社会科技已经将世界连在了一起,交流还是隔绝变成了一个选择。或许历史已经告诉我们正确的选项。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