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与健身没动力?游戏化思维可以帮助你
我们很容易沉迷于游戏,但很难沉迷于学习与健身。你可能会说,那是因为玩游戏不费脑子,而学习太辛苦,说这话的你,大概是没尝试过练级打怪的折腾——毕竟选取装备、搭配阵容、增强属性等等也是要死不少脑细胞的。而学习与健身是不是可以做到“辛苦但不痛苦”呢?我觉得可以。事实上,现在不少学者提倡“游戏化学习”(Learn through play),又称为学习游戏化,就是采用游戏化的方式进行学习。很多学习与健身的App都利用了游戏化的机制,作为目前比较流行的教学理论和教育实践,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边玩边学”,游戏化学习的重点不是研究如何在学习过程中松弛有度,而更侧重于挖掘游戏吸引人的机制。
游戏到底是如何让你欲罢不能的?
任教于美国沃顿商学院,全球游戏化课程创建第一人凯文·韦巴赫在《游戏化思维:改变未来商业的新力量》中,解读了游戏激发人们动机的因素。“动机”这个词我们并不陌生,毕竟从小老师就教育我们“要想想自己为什么要好好学习”。教育学家们也据此展开了不少研究,比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家们在解释行为或学习产生的原因时,总是与奖励、惩罚、示范等概念相联系,强调外部动机的作用;而认知学派则认为,行为是我们的思维来决定的,强调内部动机的作用。而凯文·韦巴赫认为,游戏化思维整合了内外动机:
一方面,他引用了“自我决定”理论,该理论将人们的内在需求分为三类:能力需求(掌控力),意味着积极处理与外部环境关系的能力;关系需求,涉及社会联系,与家庭成员、朋友以及他人互动的普通愿望;自主需求,是一种从事自己最喜欢的事情或者负责一个重要项目时发自内心的愉悦感。这合理地解释了为什么游戏世界中各种各样的任务、等级、称号、战队存在的原因。另外,他也详细分析了游戏中外在奖励机制的作用,对于不太有趣的游戏任务,积分、徽章、排行榜等奖励元素就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而著名未来学家、TED大会新锐演讲者简•麦戈尼格尔在《游戏改变世界:游戏化如何让现实变得更美好》书中,也提到了游戏激发人们动机方面的作用:“平行实境游戏旨在让人不能或不愿进入虚拟环境时,更轻松地产生我们渴望的4种内在奖励:更满足的工作、更大的成功希望、更强的社会联系以及更多的意义。”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作为懒癌星人,我通常是能坐车不走路,能躺着不站着,直到我下载了某款记步神器。它将我们每天行走的步数转化为能量值,然后依靠此完成环游世界的任务。在过程中,你可以领略各个国家、城市的风土人情,还可以办理签证、参与有奖问答……对于“三点一线”的我来说,简直像开启了平行世界,恨不得每天多走一些路程,好解锁一些新的城市。
如何将游戏化的动力机制作用于现实?
虽然学习与健身的知识多种多样,需要不同的游戏技术来实现知识的有效传递,但是依然有一些共通的原则和方法,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加轻松。
1、可视化目标。
所有游戏都会设置任务目标,而且在你每次登陆的时候,会不遗余力地采用各种方式提醒你去完成。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在内心确立了目标,却没有记录下来,更没有提醒自己。如果你不方便像影视剧里一样,在看得见的地方贴一个大大的警示,至少也要将目标记录在记事本或者手机里。更重要的是,你必须为这些目标赋予尽可能不同层面的意义,比如从不同维度写下你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满足自我成就的内驱力。
2、拆解小任务。
所谓的“游戏化思维”,其实是以一种有计划、有方向的方式来获取乐趣。没有一个游戏一开始就让你去打大boss,而是告诉你,要通过关卡需要怎样的能力需求,而所有任务都围绕着这些能力需求而生。在我们进行学习与健身时,为自己设置一个怎样的目标并不是重点,而是如何把任务拆解到每天最可能达成的量。比如,你要阅读完一本书,那么一共有多少个章节、每天阅读多少页不会造成负担(题外话,有关长期任务的坚持,非常推荐大家阅读斯蒂芬·盖斯《微习惯》)。
3、任务的可选择性。
任何一款优秀游戏,都会尽可能考虑到玩家不同的情况,满足其控制权。比如对战的方式,有自主也有挂机;经验的增长方式,可以自己获取,也可以依托队友。而我们也可以多样化地考虑目标的达成方式,比如今天太忙了没时间背单词,那可以在通勤的路上听个TED;下雨天没法外出跑步,那就在室内做做瑜伽。完成目标的方式越多样,就越容易坚持下来。
4、设计游戏学习路径。
在《游戏,让学习成瘾》一书中,探讨了根据不同类型的知识,进行游戏化技术与学习需求的对接方法。比如利用联想法,把实物图像、英语单词和真人语音联系起来记忆,利用故事法协助大脑对记忆内容进行更丰富的编码(地壳中主要元素含量可以用谐音“养闺女贴给哪家美”来记忆)。这些方法对于我们掌握陈述性知识、概念性知识、动作技能、情感知识等等都带来了诸多灵感。
5、实行游戏化的激励机制。
这是游戏中最核心的步骤之一,瞬间的积极反馈让玩家更为努力,更成功地完成艰巨的挑战。正如显眼的属性统计一样,我们也可以利用“打卡”的方式清晰地看到自己任务的进展程度,或者也为自己设立一个积分系统,对不同的学习健身任务赋值,进行每周统计。我的一位爱买买买的闺蜜,直接将健身次数、背单词数、阅读书目数量等等转化为不同的RMB值,每到统计时刻,就是她愉快“剁手”的时刻。另外一种容易被忽视的反馈方式就是“输出”,正如游戏写攻略一样,将自己学习和健身的心得分享出来,对于自我会形成极大的激励。
6、社群化学习。
游戏里的社群、公会比比皆是,“游戏旨在唤起人们在城市生活里常见的孤独和匿名感,为陌生人提供一个途径,让彼此之间产生意义。”(《游戏改变世界》)孤独的健身与学习未尝不可,但是如果我们愿意借助社群的力量,进行彼此之间的互助、分享、竞争、输出,共同完成一致的目标,并学习与接受实现这些目标的策略和实践,那么就会获得意想不到的动力和喜悦。
总而言之,与其去批判游戏带来的种种负面效应,不如将学习与健身也当做游戏。做自己的主角,去打败怪物、得到经验值、学习新技能、积累优质资源、结交出色队友、为志同道合的目标奋斗……最后,让我们的人生得到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