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想法

纪姑娘和她的小儿子

2019-02-17  本文已影响11人  孙心远

时间拉回到568年前,1451年,史称景泰二年,时任皇帝为有着传奇之名的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有一个在历史上姓纪的婴儿随着一声啼哭诞生了,普通的家庭,没有背景,谁也不会想到明史上的“弘治中兴”会与她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主要出场人物介绍:

朱见深:成化年间任明朝皇帝,性格懦弱,独宠万贵妃一人。

万贵妃: 年轻时照顾朱见深,不离不弃,后统领后宫,对朱见深有着极端的爱。

纪姑娘:善良而不卑不亢,面对无法抵挡的迫害,却不抱怨,安静忍受之。

朱祐樘:朱见深与纪姑娘之子,因母亲与广大不见经传的小人物的善良而活,在位期间,因(此处省略数十字),开创明朝盛世,史称“弘治中兴”,后因病英年早逝,享年36岁。

朱见深和朱祐樘—图片来源于网络

纪姑娘出生之后便父母双亡,随后被广西贺县(今贺州)桂岭一亲戚所收养,于1466年(成化二年,为朱祁镇之子朱见深年号,纪姑娘时年15岁)被当成叛军俘虏带入宫中(俘入掖庭),原因是当地有叛乱被镇压,而明军历来有镇压边疆后挑选一些年轻的男女入宫,男的净身入宫当太监(历史上伟大的七下西洋的郑和便是因此入宫),女的便当宫女,算是补充皇宫服务人员的一种非人道手段。

为了表达清楚纪姑娘的那种神秘力量的伟大,我们不得不介绍一下当时的背景。

如前所说,成化年间的皇帝是朱见深,朱见深在历史上有一个公认的特点——懦弱,虽然其童年原因也情有可原,但我们暂不必说他怎么形成的。朱见深并不是一个蠢人,他是个正常人,只因为他是皇帝,所以他的懦弱造成了两个非常糟糕的局面。

第一个是朝政糜烂不堪,混子和奸臣当道而无人管制(大家可以稍微想像一下这种局面对普通老百姓有什么影响,大小官吏办事又是怎样一副嘴脸);

第二个就是与今天所讲的纪姑娘有关的,朱见深虽童年不幸,除一人外无人爱护,他爹娘当时在弟弟朱祁玉的囚禁下自身难保,这个人就是后面在后宫“一女当关,万夫莫开”的万贵妃。

虽然说万贵妃在成化年间的行为令人不齿,但是她在朱见深童年那段暗无天日,看不到希望的日子里仍然不离不弃,悉心照顾,朱见深太子被废那年,她二十二岁,他五岁。所以我认为,万贵妃的宠爱是应得的,朱见深至始至终对万贵妃的宠爱是应给的,奈何这是皇帝家事,任何一个小小的不当言辞都会被急剧放大,并在当时造成重大影响,何况是万贵妃走了极端。

那万贵妃走了什么极端呢,在我看来,她极有可能有“妄想症”。理由是,她整天没事干,又处于有着宫斗传统的后宫,自己年龄又处于劣势,只要有任何的风吹草动,她都能立马推断出朱见深将不在爱她的结论,所以她利用了朱见深对她的宠爱,尽一切手段抹杀这些因素。这其中一个就是在朱见深不知情的情况下,勒令所有的宫女妃子堕胎,在万贵妃的儿子早夭的情况下,造成了朱见深“三十而无子”的尴尬情况,对于那个年代,这是不多见的。

在历史上,那是一个普通的日子。朱见深在巡视某个工作门时,遇到了在此供职的纪姑娘,由于其对皇帝不卑不亢的态度,几乎所有宫女嫔妃见到朱见深都会激动不已的背景下,纪姑娘如同清泉之水,在朱见深的心头流淌而过。随后朱见深便“临幸”了纪姑娘,在那个年代,皇帝便是如此“理所当然”。按纪姑娘的性子,本来应该是继续做好自己的工作,了此一生,可是后来她发现她怀孕了,按照那个年代的观念,这本是幸事,纪姑娘怎么说也会“母凭子贵”一把,但是纪姑娘却认为,自己的危机来了。

因为她知道后宫有很多嫔妃被万贵妃威胁堕胎,而她不想堕胎。在危机中小心翼翼的生活了一段时间,终究还是被万贵妃知道了,便令一个宫女去执行堕胎命令。

奇迹就是从这里开始,却远远没有结束。

这个不知名宫女来到纪姑娘的住处,看着惊慌的纪姑娘和她的肚子,然后便回去复命了。

纪史(纪姑娘职称)并未有孕,因病所致。

你肯定?

肯定。

大家一定奇怪,在有着如此深厚的宫斗传统的后宫里,在你不害我我也要害你一害的你死我活的的环境里,为什么会有这种人生存着。

奇迹还没有谱写完,但我已经迫不及待来为大家揭晓这个神秘的秘密了。

《道德经》有云: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纪姑娘就是一个不争的人,在来到宫中,她便对后宫的争斗“视而不见”,只管做好自己的工作,别人有时多给她工作作弄她,她也默默做完,不抱怨。她不是屈服,因为她从没有对谁卑躬屈膝过,她身边的人震惊了,天下居然还有这种人,但她仍然是安安静静的生活着,对谁都善良,对谁都不抱怨。

在面对朱见深时,她丝毫没有面对“九五之尊”的觉悟,该汇报汇报,该退下退下,干净利落。即便被“临幸”生活仍然是该怎样就怎样。

继续说这个奇迹吧。19岁的纪姑娘(成化六年)逃过了这一劫,生下了她的孩子,然而这声啼哭不仅仅是纪姑娘的幸福,也是万贵妃的痛苦,而不幸的是万贵妃还是“听到”了这声啼哭。万贵妃生气了,后果很严重,这些个宫女居然敢瞒着我,立马严肃处理,并勒令太监张敏(一个没有权力的小人物)立马赶赴现场,处理掉这个给她带来不安的婴儿。

张敏来到纪姑娘的住处,看着纪姑娘和她手中的婴儿,纪姑娘看到来人。

做你该做的事情吧。

这孩子在你这儿迟早会被发现的,给我吧,有机会你再来看他。

就这样,一个婴儿,在几乎完全被万贵妃掌控的后宫,居然就靠些许个名不见经传的太监宫女给隐藏下来了。从此经由并没有多少收入的太监宫女照顾,靠吃百家饭艰难的生活着,直到被被万贵妃斩落下马的前皇后吴皇后所抚养在有所好转。

整整5年,成化二年到成化七年,宫中多了一个孩子,几乎所有的宫女、太监、嫔妃都知道,却都无一例外的保守了这个秘密。在看到万贵妃不受待见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纪姑娘善良的力量的强大。

事情还没完,只要这个已经慢慢长大的孩子没有一个姓朱的名字,他就不可能活得下去。所以,奇迹还得接着上演。

这段时间,朱家的皇帝且不论政绩,都不长命。朱见深也是如此,他已经感受到自己生命得流逝,因此苦于而今还没有继承人,经常在寝宫感慨。一次,正值张敏值班,听到皇帝陛下得感慨,想了两件事,做了一个决定。他想到了那个孩子只有获得皇帝朱见深得承认才能光明正大得活下去,也想到了以万贵妃得性格和朱见深得性格,自己及相关人员必死无疑,皇帝不会过问半点。他得决定是,说出真相,舍生而取义。

陛下,您已经有儿子啦。

朱见深震惊了。

你说什么。

张敏沉默以对,然后拜跪俯首。

小人自知说出真相必死无疑,但陛下愿意接纳他,保他安全,小人死而无憾。

朱见深信了,他认为这样一个人突然连命都不要了,是不会说谎的。

朕答应你。

于是那个婴儿被朱见深接走了,赐予了名字,叫朱佑樘。从此朱佑樘有了名字,也才有了那个在后来护他性命的周太后。

回到纪姑娘和张敏他们这里。随后不久,纪姑娘暴毙,死因不详。张敏为形势所逼,吞金自杀。在无可抗拒的权威面前,或许自杀是保存尊严的唯一办法。

那时候朱佑樘还太小,只能在名字和周太后的护佑下慢慢成长,无法帮助他的母亲。

这个真实的故事就此告一段落。

在我看到这段历史的地方,作者有这样一段话:

读史多年,唯一发现的是:几千年来我们似乎在重复着同一种游戏——权力与利益得游戏,整日都是永远也上演不完的权力斗争、阴谋诡计,令人厌倦到了极点。但这件事似乎是个例外,它真正打动了我。

我们这个古老国度有着漫长的历史,长得似乎看不到尽头,但我却始终保持着对这些故纸堆的热情。

因为我相信,在那些充斥着流血、屠杀、成王败寇、尔虞我诈的文字后面,人性的光辉与伟大永远存在。

深以为然。

关于朱佑樘,历史有许多评说。

朱国桢:“三代以下,称贤主者,汉文帝、宋仁宗与我明之孝宗皇帝。”

曾国藩:“自古英哲非常之君,往往得人鼎盛。若汉之武帝,唐之文皇,宋之仁宗,元之世祖,明之孝宗。其时皆异材勃起,俊彦云屯,焜耀简编。”

我相信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看似只是做了一个皇帝应该做的事情,为何被诸多大家推崇。我有一个观点,说来惭愧,仍然是站在当年明月的肩膀上,启发而得的。

他评价朱祐樘为,他是一个好皇帝,也是一个好人。

看起来没什么对吧,但你如果看了他写的明朝那些事儿,你会发现这个评价仅此一家,别无他有。

为什么?我们想一下,好皇帝的要求是什么,好人的要求又是什么,好皇帝历史上不少,可在好皇帝的同时,还要是一个好人,估计很多人都跳脚了,这不是难为人嘛。

皇帝也是人,要在那种环境下做到好皇帝,首先就要做到冷酷,因为所有的决定皆处于皇帝之手,一旦软弱就要被朝臣架空,所以在那个专权的制度下,皇帝不得不专权。久而久之,享受到专权的快感,皇帝往往会丧失人性的光辉,变成国家机器的一部分,不得不说这是皇帝制度的悲哀。

而朱祐樘不同,在一次依法惩罚万贵妃之弟时,关押,抄家,按照惯例接下来便是杀头,这才是官场“标配”。然而即使身边大臣皆提议杀之,朱祐樘拒绝了,依法放了这个犯人。

惩而不过。只有你面对过这种情况你才会知道惩而不过有多难,何况他时皇帝。

所以你知道了,朱祐樘做到了好皇帝,却没有丧失人性的光辉。所以你知道,众多大家多朱祐樘的评价是他应得的。

其实到了这里,我想问一问朱祐樘先生,是什么支撑着你掌控好国家机器的同时,又能不走极端,仍然保持着人性的光辉呢。

这注定没人回答。

但我希望他的回答是因为母亲。因为母亲的善良。

最后,如果你恰好看到了这里,又恰好觉得写得有一点可取之处,我建议你不要骂我,因为我虽是看了《明朝那些事儿》写的。文中也有些重复,但并不是因为刻意抄袭,而是因为本人也就此段历史进行了短时间的查阅考证,但改不动一字。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