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贤书友会读书简友广场

《论语》共修(四十八)大哉问:礼的根本,是一颗柔软的心

2022-04-23  本文已影响0人  知非非非

024.《八佾篇》大哉问:礼的根本,是一颗柔软的心

3.4: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原句译文:

林放问礼的本质。孔子说:“这个问题十分重大!礼仪,与其隆重,不如节俭;丧事,与其形式上奢侈,不如人们真心悲戚。”

解读:

林放问礼之本:礼的根本,是一颗柔软的心

有人认为“礼”就是浪费资源来“走个形式”,那么林放的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

孔子认为,礼不是铺张浪费,外在形式上反而应当节俭。真正重要的是我们内心的感觉。

在欢庆时,我们的内心是否真的喜悦,对世间满怀感激?在参加葬礼时,我们的内心是否真的有悲伤,有对逝者的追思?能做到内心柔软,有所感触,这才是“仪式感”存在的意义。

3.5: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原句译文:

孔子说:“偏远的外邦小国即使有君主,也比不上中原各国没有君主。”

解读:

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孔子对文化传承的自信

这句话的争议特别大,有人批评孔子“贵华夏,轻夷狄”,不懂得尊重外邦文明。

如果这句话真的是孔子所说,那也存在着历史局限性。孔子并非完人,况且从版图来看,当年很多所谓的“夷狄”也早就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了。

对于这句话,我们只要理解成这是孔子对于中华文化绵延不绝的自信即可。


生活需要仪式感,但绝不是形式主义。仪式感是一种心灵的触动,可以带来心安与快乐,创造出“心流”这样的状态。而形式主义是浮于表面缺乏深层次的思想意识的行为。形式主义有可能带来的最大问题是官僚主义和奢张浪费。

你最近做了哪些让生活增添“仪式感”的事情?快来聊聊吧!

《论语》——大哉问:礼的根本,是一颗柔软的心。与君共修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