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感 研修日记9.6号
每次到陌生的地方内心总有一种怯怯的感觉,没有熟悉的道路,没有熟悉的人,还要找寻要去的地方。内心没有掌控感,心里有点慌,也有点迷茫。
控制方向每当家庭里有事情需要商量时,我觉得提出的方案最合理,希望老公听我的,我要掌控家里的事务,以便于朝着我想要的方向发展。假如老公不听,我就会很生气。我想要控制感,这种感觉给我带来安全感。知道自己这样的做法不合理,但是情绪忍不住就会上来。
在政界、商界和学界中,有非常多地位高的人,像李嘉诚、乔布斯等等都不愿意退休,甚至不给钱,都愿意在自己岗位上工作到最后一刻。这是为什么?
心理学历史上一个著名的实验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人的长寿来自于控制感
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兰格,到一个临终关怀的养老院,拜访了已经迈上生命最后一段行程的老人们。
在拜访结束时,心理学家给每位老人送了一盆植物。
在这个研究中,他把老人随机地分成两组。
实验人员对其中一组老人说:“老人家,我们走了,这盆植物送给你。但是你不用管它,我们的护士会每天给它浇水,你负责欣赏就可以了。”
对另外一组老人说:“老人家,我们走了,这盆植物送给你。但是你需要去给这盆花浇水,如果你不浇水的话这盆花就会死掉。”
也就是说,对于第一组老人,这盆植物的生或者死由护士决定。
而对于第二组老人,这盆植物的生或者死由老人们决定,就这么一个细微的差别。
一年之后,心理学家回到这个临终关怀的养老院,来看看有多少老人已经去世了。
他发现那些由护士来浇水照看植物的那组老人,他们的死亡率是30%,和有没有送植物没有任何区别。的确,你不能指望送一盆植物,人家就会活得更长久一些。
但是,奇迹发生在自己能掌控植物生死的那组老人。这组老人的死亡率从30%下降到了15%,降低了整整一半!
当这个结果发表出来,大家纷纷表示不信,对一盆植物生死的控制,这是多么琐碎的毫无意义的事情,会有这么大的作用么?
会的。后来,在不同国家、不同社会、不同种族的实验都反复验证了这个结果。
当我们谈到长寿,生物学家会说是长寿的基因,医生会说是医疗手段的进步,营养学家会说是饮食平衡,不吸烟,少喝酒等等。
但是这些因素,都不如控制感的作用强。这是因为,我们的人生,就是一个从追求控制、获得控制、到最后再失去控制的一个过程。
我们的控制感并不需要假借外物。因为控制感的核心是对自己的一种相信,对自己的一种尊重,也就是自信和自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