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为何选择了战争》读后感
《日本人为何选择了战争》,作者:加藤阳子。
封面这本书最早的日文版出版于2009年,当时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夹杂着日本国内的一些问题,使得日本人的“安全感”开始被重新定义。加藤阳子认为,“我们在度过生命中的每一天的同时,总在无意识地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做出评价和判断,在评价或是判断当今社会的状况时,又会无意识的借用过去的事例进行类比,当进一步对未来进行展望时,同样会无意识地对比过去和现在的事例。在这些时候,年轻人的脑海中储存了多少可供类比的历史事实,对这些事实又进行了什么程度的整理分析,这些因素最终将会左右他们对于现在和未来的判断”。作为东京大学的历史学老师,加藤阳子的这本书首先是为日本的年轻人写的,当然读者不限于年轻人,也不限于日本人。
2020年4月12日,美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经超过53万,而前些天美国在世界各地的撤侨举动引发了各界关注。我想知道美国下一步会做些什么,想在了解日本当年危机处理的历史行为中得到些启发和借鉴。当然,日本侵华的原因本就是每一个中国人非常关心的问题。究竟当年的日本人为何选择了战争,今天的美国又是否存在同样的风险?
对历史问题的讨论,都避免不了一个基础问题——历史是一门科学吗?对这个问题的回复决定了对历史事件的态度。当认为历史是一门科学时,你会充分借鉴历史事件的意义和经验教训。而当不认为历史是一门科学时,提醒功能仍然有效,但对历史的态度和认知就未必能够深刻。我认为历史是一门科学,与加藤阳子老师的观点一致。对于不少借鉴了历史事件和历史经验却步入歧途的情况,加藤阳子老师的判断是历史经验没找准。对此,我深表赞同。
日本从发动甲午战争开始,经日俄战争、侵华战争,直至偷袭珍珠港向美国宣战,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不是正在战争就是在为战争而做着准备,为什么?为了日本的生存、日本的安全还是日本的强大并改变亚洲秩序的“雄心”?就没担心过挑事被揍不好收场吗?日本民众为何大多支持战争?还有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日本是否已经在战争中吸取了足够的经验教训?
当然,任何一本书都难以解决以上所有疑问。但本书起码提供了有意义的观察视角,并提出了不少有见地的观点。是一本高质量且通俗易懂的历史作品。另外,我本人难以短时间内充分且准确的读懂作品,这里仅就我的理解进行了梳理和分享,感兴趣的读者还是建议看看原著。
本书的核心观点有以下几个:
第一,日本人选择战争的原因。从宏观角度简要概括,当美国扣开日本德川幕府的大门以后,日本突然有了很强烈的危机感。他们进行了明治维新,国力迅速提升,通过对外战争来寻求安全,当中国和沙俄先后被其打败后,日本的野心开始膨胀,希望由日本来主导亚洲新秩序,希望通过战争使日本更加强大。并且为了达到此目的,希望消除美英俄等国可能带来的阻碍和干扰,甚至不惜一战。由此一步一步在战争中越陷越深。虽有被迫因素,但其主动性更是发挥的淋漓尽致。
从日本国内因素简要分析。1930年日本就业人口中,46.8%是农业人口。但当1929年开始的大萧条波及到日本,极大冲击日本农村时,提出拯救农民政策的是日本军方。在日本不断发动对外战争的半个多世纪里,军方很多时候是日本民众利益的代言人。军方在“拯救”日本民众的同时利用了民众。而日本民众也在服务于军方的同时,实现着自我价值,并骄傲的服务于国家利益。
第二,日本屡屡发动对华战争的原因之一是认为中国太弱,完全可以予取予求。在发动日俄战争时,日本国内对是否应该开战争论激烈,即使支持开战方,也始终战战兢兢,对赢得胜利心里没底。而当考虑对华战争时,纠结的只是入侵方式和手段。日军“918”入侵东北时,日本关东军兵力1万人,而中国东北军总共19万,即便当时有11万没在关外,也有大致日本8倍左右的兵力。但结果是日本兵进来了,没费什么劲就占领了东北。自始自终,日本基本就没有把中国当对手看。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很多日本人精神为之一振,他们认为真正的战争才刚刚开始。
第三,日本没有进行充分的战争反思。如果暂时跳出那段历史,仅就我前段时间看过的日本电影《深夜食堂》以及韩国电影《寄生虫》的体会而言,我觉得韩国未来挑事的可能性更大,而日本人则显得比较平和。但这仅仅是两部电影的一己之见。加藤阳子老师始终保持着清醒,她在本书中介绍了2005年《读卖新闻》的调查,“对于二战时期日本的政治及军事领导人的战争责任问题,您认为在战后已经被充分讨论了吗?”超过五成的人回答“完全没有被讨论”或是“几乎没有被讨论”。其实我还有个疑问,对于日本民众的战争责任问题是否被充分讨论过?我觉得没有。那场战争中,日本就没把中国当成对手,这种影响一直到现在都还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