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千里马——技能get学写作干货

写作,如此才能做到高产

2017-12-03  本文已影响8596人  格列柯南
写作,如此才能做到高产

这两天,我的五六篇文章同时出现在简书首页上,以至于自己都不好意思再发,就悄悄地将已经写好的文章放在了私密里,等候第二天再发。

很多简友都看到了问我,我只能说这是个大概率事件。也就是说我写五篇,你只有一篇,那么我文章在首页的几率肯定超过了你。

数量是一回事,当然也得保证质量,挂着简书签约作者的标签,无形中也有些压力和责任,就是得对得起这个标签,文责自负。所以很多没写好的草稿,或者思路不清晰,表达不明确的就暂时让它继续留在草稿箱。

有简友私信问我,怎么如此高产还能有质量?我的回答是:有的是以前写了一半,有的是好久就在脑子里构思了,有的是现写的,就像这篇文章一样,是躺着床上用手机输入的。

能够高产的最重要一点就是要多读多思考。每周我的阅读量至少是5小时。为了保证完成,我用的某阅读软件,读完有积分可以换购。行为经济学把这个叫做助推,我就是为的这一点积分能够攒下来买书,所以得保持5个小时的阅读量。

用这个App还有一个原因是在海外,中文书籍获取不易,托人带又太沉,所以不得已才使用电子版阅读。当然有能力还是需要实体书,好处就是你可以看到详细的注释和参考文献以及索引等,这些很多电子书都删掉了。

当然不只五小时,有好看的书的时候,每周的阅读量超过了10小时以上,还不包括在其他App上和电脑上阅读量,除此之外还有查找文献的阅读时间也算上,那就更多了。

读书之中,需要用脑,不是看书的时候神游,而是对作者的看法进行批判、认同或是补充性思考,或者进一步延伸,作者的这个观点是否应用到自己身边的事情上有效呢?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有的作者构建的理论或许过于完美,或者忽略了其他小概率事件,或是与你自己生活中的经验不同,那么你就要思考为何有不同,是你自己错了,还是作者的错。

将这种思考记录下来,可以在App的书籍里划线批注,或是在自己的实体书上写,也可以写到本子上,只要自己得心应手就行。我一般想到一句话,或是一个观点,会用简书先记录下一个草稿,写下大体的思路,或是在手机的备忘录,印象笔记或是谷歌Keep等类似的地方写下来。

这些观点可以不用急着完成写作,等你了解了作者完整的观点和案例,或是查找到了更多资料予以补充或是反驳之后,脑中大体有一个思路,就是你想要说明什么问题,有什么案例可以证实,或是你生活中有哪些经验可以参考。

接下来就是动笔写了,开头很重要,古代诗歌讲究起兴的手法,那么你这个起兴如何起头,可以是当下的热点话题,也可以是你的一段经历,或是别的故事等,然后可以引出自己的观点,再用事实进行举例,引用观点进行支持。

标题如果你早就想好了,那么一定要动人。所谓动人不是教你做标题党,这个题目是你想向读者呈现什么观点或是期望他们了解那些新知。

没有大量的阅读是写不出东西的,同样没有阅读后深入和贴切生活的思考也是引不起读者共鸣的。

还要强调一点,写作也是个技术活,需要自己不断练习的。我刚开始在简书写作,也是写1000字都费劲,投稿各专题被拒也是常有的事情。

记得之前读研的时候,两三天阅读一本书,写一篇书评。那时候也是产量很高,但后来有一段时间不写就生疏了,也是自己忙于生活就少了阅读与思考,每天写一点吃喝拉撒有什么意思?读者和你一样吃喝拉撒,谁愿意去看呢。

但之前读的是专业书籍,写的文章也是过于晦涩难懂。越练习写作越熟练,你会发现,你可以用人人能懂的语言去表达一个说法和想法,而不是写论文一样。

把文章写的难懂的是那些学术期刊给圈子里的人用以保持学术权威的掩饰而已,你没有康德的思考深度,就别写那么深奥晦涩的批判。

写作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能将你的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在文章中你可能经常引用的某人某个理论,就会变得越能深入了解,越能变成自己的知识。

高阅读量加上高产写作,会让你读的写的成为一个有机的网络,你脑中思考的越清晰,表达出来才能越清晰。大师的写作能够深入浅出,平易近人,就是这个道理,他已经反复思考过,将其知识运用到不同领域,生活的各个角落里了。

最后,当然是因为我比较闲,空余时间多才能多读多写。如果你没那么多时间,要工作,还是先找时间多读读书,再写东西也不晚。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