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颓废,是你想要的吗?

2020-03-23  本文已影响0人  于心于然

一个人想要成功很难,但是要废掉,简直比吃饭还简单!

作家李尚龙说过:“在大城市里,搞废一个人的方式特别简单。给你一个狭小的空间,给你一根电网线,最好加上一个外卖电话。好了,你开始废了。”

多少人假期结束,本来打算减得肥,没减;早就买来的书本,没看;打算和朋友一起游山玩水,没去……,那做了什么,玩手机。

沉迷于手机世界,一步步变得颓废,是你想要的样子吗?又是什么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变得如此?

01

缺少生活危机,安于现状

心理学上有个“花盆效应”,就是给人创造一个温室,犹如花盆的狭小空间,人蜷缩在这个小小的空间里,除了眼前的温暖,再无法看到存在的其它,失去生活危机感,丧失斗志,得过且过。

世界上最大的印钞公司的倒闭,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

随着现在越来越多人采用非接触式银行卡支付和在线转账,如支付宝和微信支付转账。印钞公司老套的管理运行模式,缺少创新的输出的方式,再无法给人们带来更多的便捷。加速了它自身的衰败。

不是人们没有选择它,而是在飞速发展的时代下,不懂得居安思危,灵活变通,最终被时代所抛弃。

时代在变,社会在不断向前发展,许多人都知道这一点。当置身于“花盆”中时,往往会忘记这一点,安于现状。

02

沉迷于即使快感

即使快感是指,立刻能得到的满足快乐的感觉。当下最普遍的就是刷小视频。

研究表明:在人类生存活动中,大脑思考,其实比物理活动更消耗能量,于是人类为了减少消耗,就进化出了一套本能:拒绝或者减少思考。

快销时代给人们带来巨大财富的同时,也给人多带许多,快速寻求快乐,逃避现实的通道。

刷视频看似给人们带来了许多快乐,殊不知这快乐的背后是内心的空洞,对时间,精力一步步地腐蚀。

《娱乐至死》一书中谈到:“毁掉我们的不是憎恨的东西,而恰恰是我们所热爱的东西。”

我们能走到今天,靠的从来不是即来满足的快乐,而是不断地思考和前进。

03

过度依赖

曾看到一个网上报道,一个海外留学回来的海龟,不愿工作上班,整天靠着父母养活,最后气的父母跟他索要生活费,后来甚至闹上法庭。

举个普遍的小例子。

比如一个人,考上了公务员,靠着公务员编制的铁饭碗,在自己的岗位上混着日子,每天不是得过且过,就是重复着机器人一般流水线的工作。

从来不试着改进,反思,提高自身业务能力。突然有一天政策变了,原本的铁饭碗变成竞争制,谁有能力,谁就上。

到了新岗位,许久没有学习思考的他,实在无法适应公司的节奏太快,业务的更新。最后选择了辞职,但这样就能解决问题吗?

若社会里每个人都依靠他人,依靠公司,依靠国家,那么这个社会,除了倒退,毫无其他选择。

04

缺少输出

其实最好的学习方式就是:用你自己会的,去教别人,等你把别人也教会了,那你也就真正的学会了。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一道数学题,花了好久的时间终于把它算出来了,可过段时间后又忘记了。

但如果算完后,你用自己的方法,去教其他同学,就会发现自己对那道题记得十分牢固。

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尽管你算出了那道题,但这个过程中,你并没有系统地把各个知识点连接、归纳起来。相反,在教其他人的过程中,为了让对方能够听懂,看懂,你就必须得整理自己的思路,这个过程你就是在不断地输出。

05

拖延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如果按每个人平均能活到75岁计算的话,每个人的一生也仅仅900个月而已,那么想想多少个明日能让我们去等待。

莎士比亚说过:我们想要做的事,应该一想到就做;因为多少人的想法是会变的,有多少舌头,多少手,多少意外,就会有多少犹豫,多少延迟。

记得朋友还让我说过他的一个小故事。

大四的时候和室友约好了,每天要早起到图书馆看书,为12月份的考研做准备。刚开始几天,还是能如约而至。但无奈我这个朋友是天生的拖延体质。

果然,没过几天,看书的时间从早上变到了中午,中午成了下午,最后索性连着几天不看。后来考试成绩出来了,我这个朋友勉勉强强过了国家线,只能选到普通的二本学校,而他那个室友则是考上自己理想的985大学。

那位朋友说,若是时光能倒流,他再也不会那样纵容自己拖延了。但世界上从来就没有后悔药。

06

感悟

颓废,每个人都无可避免。但认识到自己的颓废,并努力做出改变,并不是人人都懂得。

如风靡一时的的诺基亚,世界上最大印钞公司的结局,拖延带来的后果。

当然,颓废很简单,但希望与此同时,你能承受颓废带来的后果。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