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与师

2018-05-02  本文已影响8人  小桥瓜瓜

作为一个活到四十岁,将近一半时间都用来上学的过来人,回想这一路身边擦肩、驻足过的老师们,还是有些话要说。

在孩子还未出生时,孩子的头脑就已经从父母身上继承了智慧,从呱呱坠地开始,爹妈就开始了养和育,没有只养不育的父母,因此爹妈就是第一任老师。爹妈在不知道自己就是老师的情况下,就做了孩子第一任老师,至于育的如何,到了该上学的年龄,不管三七二十一,就交给下一个接棒的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 从这个意义上说,你我都是师,或将来都会是老师,这些老师没有上岗证,没有学过教育学。

自古有言:为人师者,必先正其身,方能教书育人,此乃师德之本也。从这个角度讲,能称得上老师的凤毛麟角。老师的称呼其实是沉甸甸的。现在校园之外,人际往来中,常常听到这老师、那老师的喊着,心里不免有些异样,叫久了,听久了,就麻木了,“老师”已变成了一个礼貌称谓,跟喊街上邻居张大哥,王大妈一个意思。

爱因斯坦说: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与才。无德无才就没有了受学生尊敬的资本,只能作为普通人得到别人的尊重。尊敬和尊重,一字之差,千里之距。

教与师

在孩子幼小的时候,第一任老师----爹妈的言传身教最重要,影响力远远超过学校老师;在孩子中学时期,老师开始显得重要了,思维角度、深度、广度,就是在这个时期奠定的,所以其实择校不重要,择师才重要;进入大学,三观形成的档口,老师是最重要的,遇到一个好老师,能为你打开一片天,没遇到好老师,你原来啥样还啥样,也就是上了个所谓的大学而已。

其实作为家长,辨别什么样的老师是好老师,是糊涂的,而且往往把“教育”和“训练”搞混。百度“训练”的词语解释:有计划有步骤地通过学习和辅导,掌握某种技能。“教育”词义解释:广义上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比较一下,起码“教育”多了个“心”,教育得走心。也就是过了心的才是教育,想让过心却怎么也过不了心的,白搭。所以,教育大咖们早就给教育做了各自的定义:

蔡元培:“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

陶行知:教育是依据生活、为了生活的“生活教育”,培养有行动能力、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人。

苏霍姆林斯基:真正的教育者不仅传授真理,而且向自己的学生传授对待真理的态度,激发他们对于善良事物受到鼓舞和钦佩的情感,对于邪恶事物的不可容忍的态度。

这样看来,我们一代代的人轮番接受着十几年的“训练”,人心还古着那才奇怪呢!

在孩子幼小的时候,第一任老师----爹妈的言传身教最重要,影响力远远超过学校老师;在孩子中学时期,老师开始显得重要了,思维角度、深度、广度,就是在这个时期奠定的,所以其实择校不重要,择师才重要;进入大学,三观形成的档口,老师是最重要的,遇到一个好老师,能为你打开一片天,没遇到好老师,你原来啥样还啥样,也就是上了个所谓的大学而已。

其实作为家长,辨别什么样的老师是好老师,是糊涂的,而且往往把“教育”和“训练”搞混。百度“训练”的词语解释:有计划有步骤地通过学习和辅导,掌握某种技能。“教育”词义解释:广义上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比较一下,起码“教育”多了个“心”,教育得走心。也就是过了心的才是教育,想让过心却怎么也过不了心的,白搭。所以,教育大咖们早就给教育做了各自的定义:

蔡元培:“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

陶行知:教育是依据生活、为了生活的“生活教育”,培养有行动能力、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人。

苏霍姆林斯基:真正的教育者不仅传授真理,而且向自己的学生传授对待真理的态度,激发他们对于善良事物受到鼓舞和钦佩的情感,对于邪恶事物的不可容忍的态度。

这样看来,我们一代代的人轮番接受着十几年的“训练”,人心还古着那才奇怪呢!

(写于2015年教师节)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