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同济的花
从复旦大学出来,导航显示,到同济并不算太远,地铁口还需再绕过马路,关健是大朱对晕车总是心有余悸。于是两人决定步行去同济大学。
走走停停,边走边看,又一次领略上海人晾晒衣服的风景,风姿绰约,市井人家,琐碎温情,繁华晾晒!
途经万达广场,一面淡蓝色的长方体立柱摩天大楼巍然屹立,想起上次回平凉时,曾疯传万达广场落地绿地广场,以至绿地广场的房价一路飙升至九千多一平米。
有人把万达广场的这种效应比作蝴蝶效应。
传说南美洲有一种蝴蝶,它如果扇动几下翅膀,就能引起一场龙卷风。这万达广场的翅膀还没扇到绿地广场,就已经让这四五线的小城市的房价扶摇直上。不知这万达广场到底是有怎样的魔法,不如进去瞧瞧。
这样想着,还未来得及对大朱说,就见一群穿天蓝色工服的人站在广场上,整整齐齐,像是集训的样子,路边堆放着安装有"饿了吧"快递专送篮子的电动车,一片蓝,很青春,让人联想到外卖、网购、快递、电商等等这些新兴的行业。他们身后的门店,好似还没有开业的样子,广场台阶上坐着零星等候的人。这样看来,还是做罢。
继续行走吧!
这一次,很准确,一找,就找到校门口,马路对面,一群穿蓝色学士服,带黑色学士帽的学生正在校门口拍照,永不过时的经典动作,跳起来向空中抛撒帽子,一遍又一遍,欢快地笑声传了过来。
在复旦没见到几个学生,在这里却碰到一群,并且看上去像是毕业典礼之类的活动,应该挺热闹吧!
进了校园,果不其然,里面拍照的学生挺多,有几个男同学站在毛主席挥手的塑像前拍照,他们轮流仿照毛主席挥手的动作,看上去很既豪情逸致又天真烂漫。风华正茂的学子和风华绝代的伟人在这个校园里合谐而又融洽。
早就听说过同济的樱花大道名扬全国,此次正逢阳春三月,不看看樱花怎能罢休,樱花绽放,浪漫校园,想来是不错的了。
走路有些累,,一进校门,我赶紧找了路边的长椅子坐下来歇息,一边歇息一边看看周围风景。
同济的校门和复旦大学的校门差不多,也是一种由两根柱子架一根横梁构成的最简单最原始的门。白色的砖混结构,中间是大门出入口,左右两侧是传达室,感觉很朴素的一方大门。
一入校是宽阔的大道,大道两旁有高大的梧桐树,此时梧桐叶子稀稀落落,显得树干斑驳陆离,给人饱经岁月的沧桑之感,骨化风成,无不体现着这座百年老校的风姿和历史。
传说凤凰非梧桐不栖,这里的梧桐看上去高大粗壮,历史悠久,不知每年从全国各地召来了多少优质"凤凰"啊!
毛主席右手挥手左手握着军帽的雕塑正对着校门,气宇轩昂的身姿,挥手之间又透露着无比强大的亲和力。
据说同济的这座毛主席雕像是当时中国第一座毛主席挥手雕像,让雕像挥手必须经过严密的结构力学计算,否则雕像会倒下来或者手臂掉下来,在五十多年前,好像只有建筑学科较强的同济学校才敢这么设计。牛逼的大学,牛逼的学科,同济!
大道两侧的梧桐树围在两侧的草坪四周,草坪上有学生在拍照,嬉闹。草坪中央各立着两根石柱子,几个学生围着那柱子留影,我走过去看,原来是著名的同济大学国立柱,也叫同济大学华表,靠毛主席雕像左手这边的叫"继往",靠右手这边的叫"开来"。
宋·朱熹《朱子全书·道统一·周子书》:“此先生之教;所以继往圣;开来学;而有大功于斯世也。”继往开来,寓意全在于此吧!
继往开来,来处不易,乘坐下来休息的时间,我刷了刷百度,同济大学的前身是1907年一个德国人创办的德文医学院,同济二字,最早来自于德语的谐音,几经历史变迁,之后解释为"救死扶伤,同舟共济"。
休息片刻,大朱催促往里走,我也惦记着樱花大道,拖着疲劳困顿的脚,绕过毛主席塑像,再绕过图书馆,这里又有一个带坡度的环绕形大草坪,中间植有几十株大树,大太阳下,有学生坐在草地上读书的,躺在草坪上日光浴的,当然也有穿着学士服拍照的,零零散散,各自为营。"悠悠我心,青青子衿⋯⋯",也许他们并不一定就是诗经中的恋爱之人,但在这样优美的环境中,人心悠悠是不需要什么理由的吧!
我也不由自主坐在草坪边的长椅上,又不想动了,抬头看看,面前是学生歺厅,有横拉的红色条幅,仔细一看,原来是某某学院研究生毕业典礼 。
原来如此,怪不得校园里会有这么多的学士服和学士帽。
眼望着大朱遛进餐厅转悠,我且再乘机休息片刻。
坐那里看学生出入餐厅,男孩子或阳光帅气,或沉静睿智,女孩子钟灵毓秀,如花似玉,不得不感叹,"花一般的青春啊!"
无奈在此坐等半天,也不见大朱从餐厅出来,想他是不是己走到前面去了,于是起身去找,顺着校园内的林荫大道往里走,远远地看见前面有一处人影攒动,人很多的样子。
走过去,顺着这路垂直望过去,一路花树,一树接着一树的直通了过去,树下蜜蜂一样的人,多的不能胜举,可能就是樱花大道了。
先站在路口四处张望,不见大朱,又打电话找寻,打通电话,原来他已在樱花大道转了一圈,又朝着校外走去了,不由心里生气,心想这人怎么这样,看见这么美的花,竟然也不知道叫我,复喊他返回,罚他再来逛一遍这樱花大道。
其实说看花,还不如说看人,如果分面积算,人比花多的多,如果分个算,那小小的花,自是占了多数。
暂且人花共赏,仿佛自已也成了那花的一分子,内心有了花在开,在这两三百米长的樱花大道上走一圏也是醉的,被花醉的。
一路走到头,花树越来越稀疏,大道上除了学生,还有许多市民和游客,人们沉迷其中,嗡嗡地,像无数采花的蜜蜂。
年轻人在花下拍照,人比花美。人老珠黄的我不敢和花一起拍,拍出来,肯定花比人美,所以一路走,一路看,也别有一番风味。
本来不想拍照片,打算用心感受一下了事,只愿不枉千里而来看花的一片心意。快到路尽头,偷拍了一张两个年青人的背影,男孩穿白色毛衣,黑裤子白鞋,女孩也是一模一样的白毛衣,黑裙子白鞋子,很有日系小清新的味道。想等他们俩摆好造型,自己也跟着混拍一张,无奈等了半天,两个人在哪里磨磨唧唧,不见行动,等的人心虚,像小偷一样。
在等着偷拍的其间,无意间又看到了中国大妈墙头开花的景象,一个中年妇女正翘起一只腿往墙头上爬,再往过看,花枝招展的墙那头,还有个女的坐在墙头上,手轻轻揽着花枝,身姿优雅地回眸应笑,真应了"春天来了,树上开满大妈。"的情景。此情此景也可改作"春天来了,墙头开满大妈。"
出了樱花大道,我坐路边歇息,深切体会旅行是个苦差事。 大朱却兴致浓厚,又念念不止,想去上海交大。
"舍命陪君子",待"酒足饭饱"之后,搭上两条腿再继续陪他转吧。
十一,同济的花 十一,同济的花 十一,同济的花 十一,同济的花 十一,同济的花 十一,同济的花 十一,同济的花 十一,同济的花 十一,同济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