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怪又有趣的河童先生(7)
小品文/高平
七、前妻
妹尾河童的第一任太太叫美佐,是“藤园歌剧团”合唱部的一名女高音。她比丈夫大1岁,因此对25岁结婚的河童来说,过上了“女大一报金鸡”的日子。
然而,婚后第三年,美佐小姐因急性脑膜炎去世,年仅31岁,身后留下一个两岁八个月大的女儿(真美)。好端端的一个年轻家庭突然天塌一般,怎么办?
“为了自己,更为了孩子,眼下尽快找一个新太太最为重要。”孩子的外婆看出了问题的关键。
于是不久,河童先生娶了后妻—随笔作家风间茂子。关于第二任太太的情况我们计划下一篇文章专为介绍。本文主要想说说美佐小姐的故事?
说什么呢?说她生命的不幸、她的美貌、她甜蜜的歌喉和音乐气质,还是说他们的爱情故事?对此,河童本人并没有专门的介绍。有关前妻的内容只有些零星的提述,散落在他的文章里,或第二任太太风间茂子的作品里。
唯有的一篇小文,题目叫《雨水导流装置》,可以算作记念。表面上看文章介绍了一个避雨方式的小创意,但核心内容还是回忆妻子的,里面有他与美佐小姐刚结婚时那些艰辛日子的回忆。文章短小精细,读来朴实无华,很感人,这是我很喜欢的一篇。相信看过后,您可以从中了解到美佐小姐活着时,他们的生活是清贫而快乐的,对未来如何打拼也心存着许多美好的愿景。由于篇幅不长,我们愿意全文载录如下,供大家一同鉴赏:
我25岁结婚时的新居,是一座两层的小楼。说来好听,其实是廉价换来的破房子。虽说“所谓住处,只要能遮风挡雨就足够了”,可我们的新居,因为房顶上千疮百孔,屋里面也下雨。不仅如此,窗框也歪歪斜斜,大风天,纸片满屋飞;下雪天,白雪枕边积。尽管如此,我们夫妻俩像快乐的小鸟一样生活,丝毫没有悲壮感。
当时,我作为一名舞台美术师,初出茅庐,工作作了很多,但收入微薄。我妻子是个伴唱演员,她憧憬当一个歌剧演员,偶尔靠录音和公演赚点小钱。幸好她也上过舞台,了解舞台美术师是个与钱无缘的职业,没有对我发过牢骚。钱包里只有四十块钱的日子,五块钱的一个土豆饼就算是美餐了。我们煞有介事地用刀叉享受,欢欣雀跃不已。
有一天,朋友来访,吃惊地仰望着我家二楼的房间。因为没有天花板,倾斜的房顶一览无余,白色的绳子垂下,就像蜘蛛网一样。
我解释道,那是我的“雨水导流装置”。
一下雨,有21处漏雨,连被子都无处可铺。于是我想出了个对策,就是用大头钉把长棉条固定在漏雨处,再把垂下来的棉条左右分开,分别扎成两股,放在两个桶里,用来接雨水。
这样一来,房子中间就腾出了一块不漏雨的空间。
一天晚上,我发现躺在身边的妻子脸上闪动着泪光。这让我大为吃惊,因为我从未见过她掉眼泪。
“别担心!我不是伤心才哭的。看到了星星,我不知怎么就留下了眼泪。你过来看看,在那儿呢!”
我按照她说的,把头移到她的枕头上,就从屋顶的洞里看到了星星在闪烁着光芒。
“对不起你”,我说着用拇指揩去妻子的泪珠。然后特别阳光地说:“下次咱们搬到房顶上没有窟窿的房子里去!现在只好在星星底下忍一忍!”
三年后,也因为生了孩子,我们决定搬家,搬进了木结构水泥灰浆建成的小楼的二层。看房的那天,我们俩说,“这间房里有天花板”,都笑了。
带我们去看房的中介老板显出一副很诧异的表情。
房租很便宜,就是地板不平,有些倾斜。在写字台上做设计时,放在桌上的红色铅笔就会慢慢地滚到地上。但我们丝毫不介意。只要家里面不下雨,就是最大的欣喜了。
上面这篇文章作者于1990年6月发表在《悠悠》杂志,后被编入《河童杂记本》。我喜欢看书,更喜欢妹尾河童的文风,文笔简洁到位又乐观风趣,经常会一个人读着读着笑起来,把家人吓一跳。但读完这篇后,我的眼眶是湿的。
可惜,人的生命太过脆弱,美佐小姐跟着河童只过了3年清苦却充满期待的时光。她只活了31岁,还没来得等到“从天花板上看不到星星”的好日子完全到来,就离开了人世。不知道您是不是也会被此文感动?
————————————————————
《河童杂记本》:妹尾河童著,陶镇孝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