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拜之交 | 读书随记
影视里或古典文学作品里,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几个人说着说着对路了,便撮土为香望天遥拜,结为异性兄弟,且口中念念有词,“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之类,这便是所谓的“八拜之交”。
很多人可能以为,八拜之交是个仪式,就是结拜的时候相互对拜八下,其实是弄错了。所谓“八拜之交”,不是指对拜的数量,而是指八种不同的结拜。
这里面包含着八个不同的历史典故。即知音之交、刎颈之交、胶膝之交、鸡黍之交、舍命之交、生死之交、管鲍之交、忘年之交。下面排序不分先后。
1、知音之交,说的是俞伯牙和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出自《列子·汤问》。春秋时期的俞伯牙会弹琴,只有钟子期才能听出伯牙在琴声的心事。后来子期死了,伯牙知道后,在子期的坟前弹了平生最后一支曲子,然后把琴摔了。后世常说“知音难觅”、“对牛弹琴”,都是感叹没有知音的内心孤寂。
2、刎颈之交,说的是廉颇蔺相如的故事,出自《史记·廉蔺相如列传》。这个故事妇孺皆知,小学的课文上就有,戏曲《将相和》说的就是这个故事。这里不多说。
3、胶膝之交,说的是陈重和雷义的故事,出自《后汉书·独行列传》。陈重和雷义是汉朝豫章宜春人。两人年轻时很要好,一起研读经书,都是饱学之士。太守张云举荐陈重为“孝廉”。要知道汉代的“孝廉”可是稀缺功名,户口二十万以上的郡才有一个名额。可陈重却要把功名让给雷义,并且前后十几次向太守申请。直到第二年,雷义也被选拔为孝廉,两人才一起到郡府就职。再后来两人同时做了尚书郎,雷义人如其名,经常代人受过,因为代人受罪被免职。于是陈重也以身体有病为由,辞官还乡了。有个成语“如胶似漆”,形容两人好的不得了,感情极为深厚,后专指男女之爱了。
4、鸡黍之交,说的是范式和张劭的故事。范式和张劭两人同时在太学学习。后来范式要回到乡里,临走前与张劭约定,二年之后来张家拜访。约定的日期到了,张劭请母亲杀鸡煮黍准备酒菜等待范式到来,母亲不信,说两年前的约定,说不定早忘了。不想到了中午,范式果然如期而至。拜见张劭的母亲,对饮尽欢而别。
5、舍命之交,说的是羊角哀和左伯桃的故事。战国时,左伯桃与羊角哀两人相识,结伴去楚国求见楚庄王,途中遇到了大雪天气,而当时他们穿的衣服都很单薄,带的粮食也不够吃。左伯桃为了成全朋友,把衣服和粮食全部交给了羊角哀,自己则躲进空树里自杀了。角哀捱着寒冷,半饥半饱,来到楚国,庄王大喜,设御宴以待,拜为中大夫,赏赐很多金银财宝。角哀将左伯桃脱衣并粮之事奏知楚庄王,楚庄王赠伯桃也做中大夫,厚赐葬资。
6、生死之交,说的是三国时刘备关羽张飞的故事。刘关张三人桃园结义,那句“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结拜必说的话,就出自这里,这故事妇孺皆知。
7、管鲍之交,说的是管仲和鲍叔牙的故事,出自《史记·管仲传》。这是春秋时最有名的典故,“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后世大家在称赞朋友之间的友谊时,就会说他们是“管鲍之交”。
8、忘年之交,说的是孔融和祢衡的故事,出自《后汉书·祢衡传》“衡始弱冠,而融年四十,遂与为交友。”祢衡是平原人,以文采自负,看不起建安七子,却独独和建安七子里的孔融关系很好。孔融也很佩服他的才华。孔融比祢衡大了二十多岁,后人经常用“忘年之交”形容年龄相差大、却彼此惺惺相惜的友情。
以上就是“八拜之交”的全部典故。所谓的“八拜之交“,并不是结拜是要拜八次,而是以这八对古人为楷模,希望自己的友情也能和他们一样。虽然都是形容深厚的友谊,但各有所偏重。比如忘年之交就适用于”年龄相差较大“的两人之间,“知音之交”适用于互相非常了解等等,我们平时使用时还是要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