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班牛人梦工厂

9. 格非《人面桃花》

2018-06-06  本文已影响70人  ichbin梦梦

“爱情有种一夜之间就会消失无影的恶习”-格非

当陈姐姐发给我这句话时,还附上了一段推荐语“他一直试着在滑稽可笑的生活中找到一些不那么滑稽的因素,就像卡尔维诺说的,在地狱中嗅到一丝天堂的芬芳……”,这是我初识格非,似乎已经一见钟情了,看来介绍人也很重要,哈哈,陈姐姐大加赞赏的作者还会差吗?

《人面桃花》是我看的第一本格非的书,其实看完这本书后,有种说不出来话的感觉,只留下一种情绪。本来不想写这本书,可是又想记下两句,来日方长惦记起,瞅两眼还能想起一二。

正如作者在自序中所言,《人面桃花》虽然披着中国近代革命的外衣,但并不是在陈述史实,而是一种抽象,书中“父亲”“秀米”“张季元”“王观澄”梦想建设的大同世界,那个梦破碎了,但依然有前赴后继的人继续造梦,可能最终就是一场梦一场空。这些人的努力挣扎在历史长河中转瞬即逝,简直就是一种“徒劳”。可是那又如何呢?“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此生”,我们每日劳作奔波,心力交瘁的追求到最后未尝不是一缕随风淡去的轻烟。

《人面桃花》是格非江南三部曲的第一部,小说讲述了晚清末年、民国初年的江南女子秀米的自我觉醒以及追寻“梦想”之路,之所以给“梦想”打上引号,是因为我分不清那是谁的梦想,父亲和王观澄想要建设的路不拾遗的桃花源?还是心上人张季元想要实现的革命乌托邦?

格非的语言充满了隐喻和文言文似的典雅,言简意赅,让人觉得意味深长。

书中有很多小美好,让人读后不觉莞尔,比如秀米母亲对小东西(秀米儿子)那种疼爱,让人不知不觉就想到自己:“老夫人最疼他,她不叫他小东西,而是叫他“嘟嘟宝”“心肝尖儿”“臭屁宝贝”“小棉袄”“小脚炉””,长辈总是叫我们些或难听或俗气或肉麻的名字,我们也常常给爱人起个特丑的名字,其实越丑的昵称越动人,不是吗?

作为妈妈的秀禾从来不管小东西,在路上碰见,也不拿正脸瞧他,小东西也不敢叫她妈妈,只是跟大家一起叫她校长,可是小东西心里多爱妈妈呀,妈妈在日本的小照是他唯一的宝贝,被喜鹊不小心弄坏后,像疯了一样大闹。小东西死了,官兵来抓妈妈秀禾时,他不顾一切地去给妈妈报信,被子弹打中死掉了,可是秀禾也还是没有看他一眼,似乎没有丝毫兴趣。

看到这里心里很难受,从未感受到母爱的小东西,却拼尽全力爱着母亲,他自己那么小,还想要保护母亲。这就是格非的风格,他向你展示美好,却用三言两语毁掉这份美好,让人心里猝不及防地感到空落落。

我不知道秀禾会不会因为小东西的死感到后悔,后悔自己对真正的美好弃之敝履,将自己的全身心投入到虚无缥缈的“大同世界”,一如张季元对秀禾着迷,甚至发出了“没有你,革命有何用”的感慨,秀禾的出现让他对自己追寻的梦产生了怀疑,美好即在眼前,自己却要向别处找寻答案。

格非还非常幽默,让人难受的时候,还不得不笑出声来:

“明惠法师因祸得福,在船上怀了孕,生下一对双胞胎,从此名正言顺成了船夫人,出没于风口浪尖”

“秀禾也不回答,只在那翻眼睛,白的多,黑的少。”

值得一提的当然还有秀禾和张季元的爱情,正如秀禾感受到的那样,她觉得周围的生活就像一个谜团,所有的神秘都对她缄口不言,她仿佛置身在混沌中,勉强辨识人和物,直到她读了张季元死后留下的日记本后,封闭的天地似乎才透出了一丝的光亮,不久,光线从四面八方涌来,简直亮到让她晕眩,世界的真相一下子展现在了她面前,那些谜一般的过往一扫而空。

她知道了张季元是造反的革命党

她知道了张口革命,闭口大同的张季元也是个有个人情欲的色鬼。

她知道了自己的母亲是张季元的情人

她也终于看清了那场从未开始却始终存在的爱情

同一个场景,格非从秀禾的角度写了一遍,又从张季元的角度写了一遍,那种引而不发的情愫始终在酝酿,始终在发酵,虽然这段“恋情”似乎从未开始过,可是却如此真实地存在,如此刻骨铭心地存在。

秀米来初潮那一天,父亲离家出走,周遭巨变,却又无声无息。格非用了很大的篇幅描写秀禾的初潮,就像《荆棘鸟》中的15岁梅吉一样惊慌失措,以为自己得了绝症将要死去,在别人告诉了自己怎么回事后,某部分的意识觉醒了。

秀禾懵懵懂懂,张季元却是洞若观火,从秀禾角度描写的少女的悸动、羞怯、吃醋、不知所以,在张季元的日记里分外天真可爱。

张季元死后,秀禾的生命就像一段惨烈的历史,似乎她的生命力也随着他的逝去也消逝了。

读罢,一种凋零的美感浮上心头,似乎用文中的一句话结束比较好:

“生命中的一切都是卑微的,琐碎的,没有意义,但却不可漠视,也无法忘却”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