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觉醒地图》—— 爱情的核心是让自己更完整

2022-04-06  本文已影响0人  雅来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古往今来,“爱情”一直是个千古不变的人生考题。

有人为爱奋不顾身,飞蛾扑火,遍体鳞伤也在所不惜。

也有人在爱情的修炼场中跌跌撞撞,不断蜕变,最终破茧成蝶,实现自我救赎,体验人生的大自在。

爱,贯穿着人的一生。

我们一边渴望遇到爱情,因为它能带给我们无与伦比的美好。

一边害怕触碰爱情,因为也曾因它伤痕累累,甚至在爱情的迷雾里迷失了自己。

世上为什么会有爱情这种东西?

茫茫人海,为什么找个相爱的人不容易?

爱情很唯美,可为何爱又会让人受伤?

这些我们所迷茫的、所不解的,通通都在李欣频老师的《爱情觉醒地图》里给出了答案。

爱情觉醒地图——李欣频

1、为什么会有爱情这种东西?

对啊,为什么?我还真的从没认真想过这个问题。

是因为我们惧怕一个人时的孤单?

所以需要一个同频的人走进我们生命里,共鸣我们的喜怒哀乐?

是因为拥有爱情,可以让我们产生一种莫名优越感和安全感,觉得自己是被爱的?

还是因为,不管爱人或是被爱,都能让我们感到自己是有血有肉的活着的?

答案恐怕是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在作者看来,是因为爱是本能

亚当和夏娃的神话让我们误以为自己生来只有一半,必须要找到另一半人生才算完整。

所以没有爱情,就形同精神残障,不仅会让我们自卑,而且还容易遭到歧视或同情。

我们被灌输了太多类似“必须要找到真爱”才能到达“幸福彼岸”的谬论了。

这些谬论就像一个个木马病毒,悄无声息的侵入我们的潜意识中,操纵着我们的生活而不自知。

王子与公主的童话故事更是从小在我们脑子里生了根,于是每个男人都在找公主,每个女人都在盼王子。

找个“好对象”结婚生子,更像是一种执念,否则人生就是不完整的,就不可能获得幸福的

2、为什么真爱难寻?

有人说,这一生,遇到爱,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 懂得。

一个你懂他,刚好他也很懂你的人,我们称他为“真命情人”、“灵魂伴侣”。

是啊,茫茫人海,能够拥有一个懂自己的人是何其有幸,我们也都很期待那个与我们灵魂契合的人。

可真相却是残酷的,作者认为:

这世上根本没有所谓的“真命天子”或“真命天女”,只有自己是不是处在“真命的状态:也就是自处也能愉快”当中。

那自处愉快是个什么样的状态呢?

就是无论你是单身或者是身边有伴,都能让自己活得愉快,自在,独立,充实。

且无论身边有没有伴侣,都不影响你的喜乐。

那怎样达到自处愉快的状态呢?

“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你现在是单身,未来在有梦中情人的陪伴时,你想过什么样的生活?

一起旅行?一起下厨?一起享受生活?一起为梦想奋斗?等等等等。

那么,就从现在开始,让自己尽量处在那样的生活状态中——自己旅行,自己下厨,自己享受生活,自己朝着梦想前进”。

直到你能从中找到生活的乐趣,自我满足到已经不在乎有没有人陪你做这些事。

那时的你,自得其乐的状态,想想是不是很酷?

因为那就是爱的魅力所在。

那时的你就是爱的本身,你的快乐不需要别人给予就能自己创造,你的完整不需要谁来填补

如果现在已经有伴,但不满意,怎么办?

那就调整自己的眼光和心态,重新在他身上找到当初选择和他在一起时所欣赏的特质,并且放大这些特质,享受这些特质。

少一些头脑的批判,允许他“如他所是”,而不是“如你所愿”。

当自己处在“真命状态”时,身边的人自然就会变成“真命情人”。

要知道,如果自己很糟糕,即使换下一个情人,下下一个,也不会再好。

就像不会游泳的人,即使换再多的游泳池,依然不会。

爱情是一面镜子,只会反映出当下真实的自己,并不会带来生命的完整。

没有爱情的时候,我们总觉得有了爱情,生命就圆满了。

总觉得要是能和相爱的人结婚生子,拥有一个幸福的家,人生就完美了。

那是因为我们都认为“王子与公主从此幸福快乐的在一起了”就是人生的大结局,可是城堡大门关了之后的真实生活我们无从得知。

爱情从来都不是来解决问题的,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会放大问题。

就像一个人时所感受到的孤单,空虚,没安全感,没自信,等到爱情的美好光环消退,会放大成两人份的。

但爱情却是最好的修行道场,也是最快的修行方式。

就像一个人在山上的庙里独修,是看不出自己的问题在哪的。


3、破除“应该”模式,无论你怎么努力,对方也没有义务爱你。

在感情的世界里,我们的心中都好像有一杆无形的秤,衡量自己的付出有没有得到对方同等的回报。

一旦心中的秤失衡,觉得我爱你比你爱我要多,我付出的比你付出的多,

内心就会开始不平衡,就会生出不满足感,于是就开始痛苦,纠结,失望,甚至愤怒、仇恨。

这时候,我们最就纠结的是,我该离开他吗?

在作者看来,要不要离开,离开谁这都不是重点,重点是离开那些不恰当的爱的信念。

比如我们最容易进入的剧情就是:他应该——,他却——。

关键在于“应该”两个字。

这两个字可以说是毒化两人关系最常见的致命伤,

《亲密关系》书中说:所有通往地狱大门的路,都是由期待铺成的。

想想我们每次情绪爆发的点,是不是都是对方没有满足我们的期待?

放下期待,就如同放下自己乞讨的钵。

拿掉所有的“理所当然”,你心中的秤自然也就消失了。

你就不会期待对方非得填补你的空缺和渴求。

你为对方所做的一切都必须是你心甘情愿去做的,否则宁愿不要做

类似的不当的信念还有,“我都为他做了什么了,但他却怎么怎么对我”

这又是一个坑,是典型的“受害者要求回报”的模式。

因为我为你牺牲,所以你应该要回报我,多么理所当然,

可这也是有问题的,问题在于,你为他做的这些事并不是出于心甘情愿,是建立在你对他“有所求”的前提下。

觉得委屈的事就不要勉强自己做,除非你能乐在其中,自得其乐,否则对方是可以不领情的。

4、所有你嫌弃对方的问题,自己身上也一定有,所以你才看得到,感受得到。

“伴侣的存在,只是为了充当你的一面镜子,不是你的补丁,没有义务填补你空缺的地方”。

很多时候我们会抱怨对方不够努力,不够优秀,没有为我们创造更好的生活,

其实是我们自己不够优秀,是我们自己没有达到自己理想的目标。

抱怨对方不够爱我们,不够关心我们,其实是我们自己不够爱自己,自己不够关心自己。

现在这个社会,除了自己,没有人可以托付终生,也没有任何一个生命可以完整的负担起另一个拥有灵魂的生命。

一旦你为了爱和安全感而依赖他人,就是在伸手像对方索取,索取,就会破坏爱情里平等的一面。

想从伴侣身上索取什么,就说明内在缺少什么,这份空缺,只能自己填补,别无他法。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也只能是)为自己负责,照顾好自己,根深入地的、扎实的活出自己的强大,不应成为别人生活与精神上的负担。

5、与伴侣三观不同怎么办?

分了呗,这样的人,只会给自己找不痛快,难道还要留着过年吗?

我曾经很长一段时间,也是苦恼于我与他的三观严重偏离

你说出去走走,可以换换环境,换换心情,他说太累了。

你说多带孩子出去旅行,可以涨涨见识,他说,这么小,能记住什么?

你本是很普通的一句问候的话:回来啦!他说,是该回来了撒!

总之,无数个瞬间我都无言以对……

网上有句话说,三观不同的人,连吵架都不在一个点上。

还真是这样。

曾经的我一度以为这样的人只能分开,或者无视他的存在时,作者又给出了不同的观点:

你与他的差异不是分开的理由,而是扩张你的包容度与生命弹性的弓。

看到这句话后,就像我一直以为我所面临的是单选题,一下变成了多选。

现实生活中,的确有很多因为双方的理念不合,价值观与生活习惯差异太大而分开的。

即使是结婚多年的夫妻因为无法忍受对方的不同,不得不分道扬镳。

似乎对方与自己要有一样的理念价值观,生活习惯与目标,成了很普遍的错误的爱情信念。

可事实是,“谁说两人一定要有相同的理念价值观与生活习惯呢?”

我们生活在一个二元对立的世界中,每个人只看到自己眼中愿意看到的世界,看不到全貌。

如果两人差异大,表示可以透过对方的不同,而体验到另一极的状态,

所以,换个角度看,是不是感觉没那么糟糕了呢?

一想到身边那些和你观念不同的人,他们并不是想与你作对,而是在为你体验另一端的人生。

不仅没关系,反而是好事啊,是更能拉大我们灵魂的包容度与生命弹性的啊

所以我明白了,两个人之间的差异从来就不是问题,问题在于对爱的定义有多宽广,

宽广到可以彼此欣赏对方的差异点,并打心底佩服吗?

显然我家那位目前还不是的……但那也是他的事了

以上是我看完整本书觉得感触比较深刻的几个点。

书中的一些内容是很理想化的,虽然我的修行还不能到达那个高度,甚至是还差得远,但是依然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点可以践行。

希望我们都能在爱情的课题中,完善自己,都能在有限的生命长度中,尽情体验,尽情绽放。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