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想过浪漫生活》卓别林自传书评

2016-12-19  本文已影响0人  何可人0908

         曾在电影赏析课上看过卓别林先生的电影《城市之光》,诙谐的默片不说话,却让我又哭又笑。如今偶然机会得知桌别林先生开始演类似经典流浪汉形象时才二十多岁,出于好奇打开这本《一生想过浪漫生活》。

    查理.卓别林年幼时,母亲是有一定名气的歌唱家,剧院是他与哥哥的第二个家。而此时受到母亲的影响,他与哥哥雪尼也萌发了登台演出的想法,台上的演员演着,他们模仿着。

    卓别林长至6岁时,母亲的嗓子突然坏了,不得不永远从台上下来,而父亲也因为酗酒死于非命。艰辛来的悄无声息,母亲开始靠给别人家缝衣服,洗衣服为生,而缝纫机是贷款买来的,这边刚缝着那边又因为没有按时支付月供而被撤走。卓别林与哥哥也开始了一边上学一边打工。典当已有的东西,兼职报童,杂役,总是谎报年龄却又因为被发现真正的年龄而被辞退。最后投靠社会的救济院,只有这样才能吃饱饭,但儿子与母亲却又要在此分配到不同的救济院。但每每母亲接到可以维持生计的活,就争取接两个孩子出来住,团聚与温饱总是不可兼得,一次,母亲因为饿到神志不清而发了疯,母亲被送往精神病院,孩子们又送回救济院。三个月后,母亲竟然又清醒过来,她跑到她的孩子身旁,她说我们回家吧。

    而我印象最深的几个场景,一次是哥哥雪尼在邮局上班,天天穿着一套制服,穿烂穿脏被同事嘲笑之后,母亲用维持生计的7先令给雪尼买了件衣服,雪尼周一至周五穿完后又典当给当铺,以此当的钱来维持生计,等到雪尼这一周的工资发下来,再又把衣服赎回来。后来新衣服也被磨烂,当铺是不愿再做这生意的。

    一次是哥哥雪尼出海工作了,两个月没有音讯,后来才知是病倒在异国他乡,回来后他先是交出足矣维持十周生活的费用,然后他激动地说他终于可以找一份关于演戏的工作了。也许,艺术,梦想都是这样直击心灵,可以一时耽误,但永远都是最想要去追求的那份美好。

        一次是卓别林第一次有了独演的机会,他精心准备了好久,他觉得他是时候变得杰出了,但嗓子却很不知趣地在演出前一天哑了,导致那一场他的声音太小,没有观众有耐心听到最后,噢,原来是精心准备的失望,但没关系,才华永远不会被掩盖。他想起他小时候一遍一遍模仿一个小说里的一个老头,他在角落演了好多遍,他终于有了上讲台表演的机会,那种骄傲应该是他毕生所追求的。也总会记得他开始拍电影时,他一直说他要做有个性的演员,他不能随着镜头的变换,乱去打闹,他要明白自己是怎样的,他要找到独特的自己。后来他找到了,他说我一出场,你就自然地笑了。

       至于浪漫,我想是他母亲手中,那束不论贫穷,富有都会摆出来的鲜花。鲜花不知你曾一无所有,你知鲜花点缀你来时的路。而所谓浪漫,首先是浪漫的心情,才有浪漫的事。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