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盲君的日常(九)
虾盲君此刻坐在阳台上,点起了一根烟,想着有一天自己人书俱老会是什么样子。这里的书,应该是唠唠叨叨的文字。老婆刚才的一句话,深得他心,她说人又何必分内向外向,想起以往的她,看着刚毕业入职的同事,偶尔会为了迎合他人,故延话题,而今慢慢的不想说话时也分明得安静起来。虾盲君感觉自己早就这样,可能是把自己归为内向的那一丛簇,倒也心安理得的不去随便接话。
忽然想起几年前的一次面试。那是一个上市公司,不大的公司,但是也颇具规模。面试的是国内销售总监。想来可能是因为总监也是内向的人。虾盲君又因为那阵子刚阅读了一本关于性格分析的书。于是颇为侃侃而谈。作为销售,大部分人认为应该见人说人话,理应健谈才符合销售的要求。但是虾盲君客观辩证的分析道,内向的人也不一定不适合做销售,因为他能捕捉到细节,而销售在于了解别人的需求,而不是为了表达自己、表现自己的产品。要能准确捕捉到对方的诉求,进而解决问题。当时还引用了不少的佐证,说得总监很是认同。
如今时过境迁,自然对很多事情有了更深的认识。对于三缄其口也有了更严格的自我要求。尤其在经历了种种想改变他人的唇舌以后,发现语言有时具有很强的穿透力,有时又是那么的单薄。要真正唤起对方的认同,非有切身的体会,相通的经历,是不大可能悟的了的。所以说语重心长可能还不及撞南墙来的深刻。有了一样的经历,才有感同身受,这一身临其境的感触才能真正引发思维认知的提升。所以随着年长,人也变得不那么爱去执着于他人,更多的是改变力所能及的东西,甚至只想着改变自己。因为改变自己还算是容易些,连自己都很难改变,又何须强求改变周遭。
虾盲君觉得,随着时间的推移,每个人心里都装着自己的道理、原则、认知。而且还随着经历的变迁,不断的印证和强化。所以说知识越多,反而离道越远。老子有言,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禅宗讲究明心见性,教外别传,可能就是这个道理。我们放下的,可能反而更接近真理。紧紧抓住的可能只是幻象。说的有点玄乎了,也许这本身也是一种执迷。不着于物,心如鉴照,或许才是最高智慧。可又有几人能够到达,有几人愿意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