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家校应是有机合作、融会无间

2018-10-15  本文已影响13人  耕耘三尺有天地

我们总希望家长和教师成为天然的盟友,但实际上我们看到的却是相反的关系,教师和家长经常互有意见,疏远和割裂,甚至紧张和不信任。

从教师而言,与家庭密切合作会带来切实的利益。首先,了解学生在家里的情况可以使教师更能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其次,家长了解了教师试图做的一切后,家庭会提供宝贵的支持和帮助。几乎所有家长都希望他们的子女在学校成功,他们会尽自己的可能来提供帮助。但是,他们需要了解教师在努力做什么,教师希望他们的孩子在班上有什么样的表现。让家长熟悉教师的课程、日常工作和策略将把困惑、误解和冲突减到最小。再次,家庭可以形成或实施让学生改变行为的策略。通过共同合作,家长和教师可以改进学生的行为,而这是两者单独努力做不到的。

家校合作的障碍,可能缘于教师不愿让家长介入学校教育。教学是体力上和情感上都很累人的事情,和家长联系需要教师付出额外的时间和精力,并且很少有外部回报(如业绩评价)来鼓励教师和家长合作。有的教师也许认为家长受工作职责、家庭琐事等的限制,没有时间和孩子一起进行学业活动或者帮助解决行为问题;有的家长不负责任,不关心孩子的教育,不想介入,或者没有支持自己孩子所需的技能,算不上教育资源。还有,作为公职人员,教师经常受到批评,家长会因为孩子的问题指责教师或者怀疑教师的职业能力,教师要看守和保护自己的“地盘”,在课堂上享受最终的和不妥协的权威。然而,自我效能感强的教师,更有可能与家长联系。

家校合作的障碍,也可能缘于家长不愿介入学校教育。家长对学校的介入随着孩子从小学升入初中和高中而逐渐减少,而到了高中,这种介入几乎微乎其微。家长可能认为,孩子们一离开小学,似乎应该剪断拴在他们身上的绳子了,孩子应该更多地依靠自己,学校应该对孩子们负责了,同时,家长也觉得自己再也帮不上忙了,因为不熟悉课程内容了。还有一些具体的原因: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家庭,根本就不把参与学校教育作为家长职责的一部分,认为学校教育就应该是懂教育的教师的事,或者不妨碍学校教育就是对教师的支持,甚至怀疑让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实际是转嫁责任;还有的家长,保留着自己学生时代的不愉快的回忆,孩子在学校遇到困难时,他们也许会为之辩护,不愿合作,或者不好意思说出他们在家里遇到的麻烦。

克服家校合作的障碍,教师要帮助家庭履行基本义务,即家庭有责任给孩子安康和安全,创造积极的家庭环境来支持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和行为。

教师要履行学校的基本义务——与家庭沟通。与家长交流时创造一种“个人接触”特征的平等的伙伴关系是很重要的,而不是专业人士——客户的关系,职业的、公事公办的态度不是赢得家长尊重和支持的最好方法。有时,由于使用教育术语,这种交流会受到威胁。

家长可以介入学校教育,来看看学校正在做什么,如果可能做个志愿者更好。

家长要适度介入孩子的学习活动。家长学业卷入是教育卷入的一种,主要是指家长在孩子学习生活中的投入情况,包括在家庭或学校中做出促进孩子取得更好学业成就的多种行为,如辅导孩子做作业。研究显示,家长学业卷入是影响孩子学业成就的重要因素。家长适度的学业卷入不仅有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对孩子的情绪适应、行为适应等方面产生积极的作用。

部分家长学业卷入不够是孩子发展的不利因素。家长较少卷入到孩子的学习生活中,原因可能涉及认识、时间、人力资源、文化程度等,但也与日渐壮大的校外教育市场有关。有的家长误认为舍得花钱就是重视孩子,其实校外教育无论如何发达都不能替代家长的直接参与。

大多数家长把学业卷入的重点放在作业上,小学阶段重点关注监督检查,初中阶段关注督促提醒。其实,学业卷入应该是全方位的、适度的,家长要学会关注细节、积极反馈,学会鼓励、树立自信,给予孩子真正的支持和帮助。

教育无时不在,教育无处不在,教育无事不在。时时处处事事皆教育,所以,家校应该有机合作、融会无间。(18.10.15《教育》)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