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樗〞之用与无用――从经济学视角看
看了篇文章写惠子与庄子的对话,惠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人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庄子回答大致意思是说,〝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由此引发了自已对有用与无用的思考,如果从经济学角度讲,类似“樗”――有用还是无用呢?
首先,要能分清楚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
能看得见的,是樗树材质疏松,枝干不整齐,木匠拿去无用,无法用做加工材质。似乎是无用的。但若是拿它的奇形怪状做木雕,做装饰,那恐怕不是普通木材的用处了。它就是艺术品的价值。就好像有类人才一样,脾气大架子大,若看表面短处无一是处,深入了解才华,才找到看不见的真正的长处在哪里。毕竟,对用人而言,才华是重要的,用在哪里更重要。
其次,要能分清楚值得和不值得的。
凡选择必有歧视。不同人的偏好、品位、需求不同,对事物看法必有不同,对同一事物也必然会有值得和不值得的区分。在木匠眼里,樗树无价值。在木雕艺术家眼里,绿色环保家眼里,樗树则是有价值的。个体选择决定对事物的价值判断,有不同的比较必然有不同的选择。用人亦如是,不同的单位,同一单位发展的不同时期,对用人的需求是不一致,因此,能否正确判断价值就是关键重点。
第三,要能分清楚主观价值和客观价值。
一个人对一件商品的个人估值,是他为了得到这件商品所愿意支付的其他商品的最高数量。那么樗树在那是存在的必然是有其价值,但每个人对它的主观判断――主观价值必然不同。想想我们自己拥有的物品当中,是不是也有着市场价值低,而自己的个人估值高的产品呢?
知识永远分散在不同的人的大脑里,而且知识体系遇到的最根本的问题、最大的挑战就是应变,新的信息存在不同的人脑里,存在局部的范围里,怎么利用,这才是经济体系要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
樗树归谁――关键要看谁用的最好,在交易费用足够低的情况下,就归谁所有。
学习经济学之后,看问题是不是不一样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