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家园(三)
2019-10-07 本文已影响0人
一首简诗
时间:44.5亿年前
地幔下的地核
年轻的地球上是一片巨大的岩浆海洋,生命无法存活。
同水星、金星、火星一样,地球也属于类地行星,它的固体表面不断受到小天体的撞击。撞击的过程中,小天体的动能转化为热能,从而释放出巨大的热量。除此之外。一些放射性元素也释放出热量,这些元素储量巨大,因为当时衰变的程度还很轻,它们产生的热量约为今天的五倍多。
这样看来,初生的地球是很热的。因为这些热量无法逸散并且不断累积,岩石被融化,形成了岩浆海洋。原本质地均匀的地球,此时开始分化出物理和化学性质不同的部分。在引力的作用下,密度大的元素(铁和镍nie)流向了岩浆海洋的底部,汇聚到星球的中心,形成了一个金属核,密度小的硅酸盐,留在了浅层,形成了地幔。
如今,地核由两部分组成:液态的外核,它含有百分之80的铁,少量的镍以及一些降低金属熔点的元素(硫、硅)。固态的内核几乎完全由铁构成。假如没有这样的分化,地下的矿产资源将会更加丰富。但如果没有地核,我们也不能像现在这样生活,我们之所以能免遭来自太阳和整个银河系的高能粒子的侵扰,是因为地磁场阻挡了这些宇宙射线,而地磁场的产生则归功于液态外核中的对流现象。
今天,地球还在继续冷却,外核在慢慢凝结,变得越来越小,而内核却在不断增大。
人类的家园(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