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对自律新的理解

2021-06-02  本文已影响0人  云蔓

今天早餐的时候顺手开小红书看了一会儿,看到一篇“5点起床才不是自律”的笔记。

看到标题的时候我有些困惑,于是怀着好奇点进去看了一下,大致意思是说有人为了早起压缩自己的睡眠时间,而这种早起不叫自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作息习惯,学会高效利用自己的“高效时刻”,根据自己的生物钟安排学习周期,才是最重要的。

翻翻底下的评论区,也是很有意思,有人觉得“终于说出了我的心声”,也有人说自己早起的经历。

早上仅有的一些休闲时间,我的关注点似乎都聚焦在了这篇笔记上——“5点起床不是自律”,那什么才是自律?

仔细想想,作者想表达观点是建立在一个“前提”之下的,这个“前提”就是——生物钟无法改变。

在当前的生物钟状态下,学会利用自己的高效时间,确实是有道理的。但……生物钟不也是在我们长期保持某种生活习惯的状况下养成的吗?

生物钟可以改变,只不过这是一个需要长时间逐步改进的过程,并且有与之配套的体系,你的生活习惯总是在八九点起床,想要明天开始就5点起床,这是绝对不可能长期坚持下去的。我从曾经八九点甚至十点起床,改到现在五点半起床,也经历了七八个月的适应期。

其实我也并不是想吐槽什么,只是正好借着这个机会又思考了一遍“自律到底是什么?”的问题。

看到这篇笔记标题的时候,我确实内心一惊,作为一个五点半起床的人,感觉有一种“被针对”的感觉。但看完文章以后,又觉得“好像确实也挺有道理”——早起的人是自律的,那难道不早起的人都不自律吗?答案绝对是否定的。就比如说薇娅,她晚上工作、白天休息,整体也是一个生活有节奏的状态,也是非常自律的状态。

自从开始看书学习自我提升之后,身边结识了很多新的朋友,也认识了很多的大咖,他们的身上似乎都有一个“早起者”的标签。

以前我的朋友圈里,工作日的早上看到的通常都是“堵车”“抱怨”的内容,周末可能会有赞叹生活美好的内容;而现在,我的朋友圈里很多都是早起打卡说早安的内容,包括我自己也会打卡自己的早课。

当自己进入的圈子里都是“早起者”的时候,每每看到可能都会有一种“我不早起打个卡好像说不过去”的感觉,渐渐地也就习惯了“不早起就不自律”的想法。

但说到底,“早起”只是一个人的一种选择,可能是主动选择早起,也可能是为生活所迫,早起不能完全代表“自律”,自律也不能完全涵盖早起。

最近我开始渐渐放弃记录自己的各项打卡天数了。

之前参加领读人,为了介绍自己,我会把我的所有打卡项目的天数都展示出来,为了不出错,我在自己的手帐本上也天天在做记录。

但是时间长了,对记录打卡天数这件事也略有些心存疑惑。

之前我一直觉得,一旦开始打卡,中间就不能中断,一旦中断了,就好像至今为止的“自律”就失效了一样。

所以有时候即便是身体不舒服,我也逼着自己在早上5点半起床,为的就是不打断自己的早起打卡天数。

然而是个人总有不舒服的时候,即使作息再怎么正常也可能有偶尔失眠的时候,那段逼着自己必须5点半起床的日子着实不怎么好受。

后来想想,对于我自己来说,只要七点之前,其实都算是早起,稍微严苛一点,六点半之前也都是早起,为什么一定要五点半起来呢?正因为想通了这一点,我才意识到没必要纠结“打卡天数的积累”,重要的还是以让自己舒服的方式去对待生活。

今年在看张萌萌姐的《人生效率手册》的时候,也看到了类似的内容——21天早起打卡里面能有80%-90%达成,就已经可以算是早起者了。

上周日参加佛学读书会的时候,学到了一个词——“我执”。当时我就在想,一直盯着打卡天数的我,算不算是“我执”?执着于自己的想法、做法,反倒是有些“放不下”了,换个角度想,如果放弃了这些所谓的“打卡”,我难道就是不自律的人了吗?明显不是。

打卡的数字是给别人看的,对自己好像确实是没必要太放在心上。

重要的不是拘泥于每一天,而是在长期的时间里绝大部分时间坚持,所以渐渐地,手帐本上记录打卡天数的字我也不再写上去了。

说到底,自律是一种人生态度,并不在于一件事坚持了多久,早起、一件事坚持做了多少天,都只是自律的外在表现形式,其本质在于知道自己的“边界”——行动的边界和思想的边界,在边界之内享受生活的美好。

自律即自由。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