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读书让生活美好

读书感悟·2017年2月

2017-03-02  本文已影响0人  诺紫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形容读书也很恰当。所以与人交流读书心得,听别人如何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同一个故事,应该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但是另一方面,读书又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还是为了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缘故。写读书感悟,与其说是与人分享,毋宁说是对自己的审视。

«三体»

看完《三体》,我非常能理解它为什么能获奖。它不是一部纯科幻,除了科幻它也囊括了很多精彩的元素,包括对人性的揭露、对道德的思考、对历史的反思。更别提那些我根本无法理解的各种理科知识了。

作者刘慈欣在我眼里是个对物理、数学、天文、历史、政治、社会学都颇有见解的全才。他在文学上的造诣也不可小觑,比如通过他的描写,我的脑海里能自动呈现出栩栩如生的三体世界、以及古筝行动中的竖琴和巨轮。都说作者脑洞大,脑洞的背后,是丰厚的知识沉淀吧!

看完《三体》,得找本温情的书来解解毒。其实本月看过的马克·李维的小说倒是一如既往地治愈,可惜我是在看完他的小说以后才看《三体》的。早知如此,应该将两本书的顺序倒过来。

«月亮和六便士»

这部小说,与其说是给我讲了一个故事,不如说是向我提出了无数问题:

一个人该如何活着?该如何处理自己和周围人的关系?一个人应该坚定地追求自己的信仰,甚至为此抛弃自己的责任吗?一个人可以做到完全不顾忌周围人的看法吗? 一个人挣脱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的束缚、挣脱对舒适的追求之后,他,是什么样子的?

对世界产生重要影响的人,在我们凡人眼里,多少有些古怪。在艺术领域、科学领域皆是如此。多希望这个世界上多几个这样不管不顾的天才。他们必须勇往直前、不管不顾,因为,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无论这个“别人”是谁,如果很在意,它就是一个茧。

当然,在考虑如何对待别人的看法之前,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需要解答:

我们,有自己的信仰吗?

«在另一种生命里»

位朋友很推崇本书的文字。我有点赧颜。大约从高中毕业后,我看书就很实用主义,看小说多注意情节少注重文字,看非小说更是只注重其知识性。再仔细回头想

想,跟高中毕业这个节点也没有多大关系,比如《红楼梦》,从小我看到诗词就会启动速进模式。我甚至会在看一部小说的时候,耐不住性子直接翻到后面看结局。

为此经常被丈夫嘲笑。

说到底,还是太焦躁。

下一本书决定看沈从文的,我需要细细体会下文字的美感。

回到这本书。此书和马克·李维另一本更出名的小说《偷影子的人》风格类似。适合午后就着一壶清茶两块黑巧克力一口气读完。

«民主的细节»

政治真是一门与时俱进的学科。刘瑜大概十年前写的美国,如今看来居然有些遥远。不过一些普世的观点倒是通用的。比如说,民主是个制衡的过程。比如说,“真正的选举也不仅仅是投票,而是一个无数公民向公共生活凝聚的动态过程。

以说,整本书对我启发最大的就是这句写在前言里的话。因为它使我将现实和理论结合起来了。它使我明白,选举的意义远不仅仅是公民手中的那一票,而是通过这

样一种动态,激发民众的参与意识,鼓励民众的参与行动。一种平衡的政治需要向广大民众敞开大门,没有人心甘情愿永远只能“被决定”。

说到这里,不免又一次想起海外华人参政的话题。

同类的书不能连着看,有朋友说,“不同的菜系要换着吃才有味道”。我深以为然。所以《观念的水位》《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得人》《自由在高处》《历史深处的忧虑》《我也有一个梦想》这几本书虽然已经列在备读书单,它们的阅读时间,却要往后推迟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