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侄女儿书】读书笔记

2020-04-25  本文已影响0人  白茅读书

关于咱家我一方来历

开始明白王朔的痞气文学了,都说北京儿能聊,不把自个当外人,贫嘴呱舌,甚至有些嘴碎嘴欠,当然王朔这倒不至于。能侃说话直,性子里有作家天性的率真,不可避免得罪很多人,这是在我看过他早起的一些采访里发展的,当然这也不是秘密了。实话说我前面没读过王朔的任何作品,甚至那些90年代和20世纪初根据他作品改编大红的电视剧我也没多大印象,也不知道这些与他有关。了解他的兴趣源于马未都、窦文涛对他佩服但不很痛快的评价,好像是他们在文化圈里想绕又绕不过去的一个人。翻开作为了解他的第一本,我想对自己女儿的情感总是毫不避讳直接真切的心理文字。从猿人会用火、工具,繁衍后进去农耕,再三皇五帝,以吃的食物演变为其中一主线,真的是生动诙谐的将这这段历史编成一个好玩的故事讲出来,我想她的女儿也会觉得读起来好玩而易接受。但刚开始对人出生来到这个世界过程的描述极具意象、诗意、哲理,显示出深厚且游刃有余的文学修为。他说自己来的时候是不行,沿着一条大江走了很久,在夕阳里。他说人这一生就是自己精神分解时的一个浮想。自汉朝后,王朔开始各种侃,不正经的侃,但是以人种迁移流动时间路线为逻辑,最后说到自己爹妈的祖辈来历以及一部分他们自己的经历,能看出王朔的母亲是重点在描写的,他母亲这一生都是为了他人和病人,为家庭牺牲的很多,但又是那个时代阶级伦理的产物,奶奶很刚强,告诉她女人就要读书自立,自己也曾十分反感母亲的一些做法,但后来想想她也是那个时代的病人,一直隐藏着伤痛。

关于爷爷奶奶

写自己爸妈怎么最后写到了自己幻觉中的另一个世界,是不是作家都更想活在自己创造的世界里,那个世界诱惑力太大,才让他们在这个世界愤世嫉俗戾气太重?前面这自己爸妈的这段实在是太真实,好多次呼应内心感觉心头惊了又惊,随后拉开一些距离来看,王朔也很拧巴,自己也很拧巴。一岁半就进了保育院,十岁才出来,对父母没概念,以为自己是机械化的工厂生产出来的。后来回了家父母也常早出晚归,父亲没几年就外调,母亲总是独来独往只顾着自己的工作,太陌生生疏,后来一家四口中午生活在一个屋檐下,上了初中,记忆里没有他们的疼爱自己,而是各种行使父母权威管教自己,破坏小朋友之间友谊,非打即骂,自己对父母从怕,到烦,到吵架针锋相对,到躲着他们(因为责任要对他们好点,但自己装都装不出来),到最后想到他们就难过,这个心理过程得跨过多少心理障碍经历多少内心挣扎与煎熬。以前总认为自己不需要父母陪伴,离得远还自由,别假装什么心里创伤,后来还是意识到孩子是需要父母爱与陪伴的。当年与父母叫着嚷着要父母理解尊重,也认为给孩子他们需要的爱是他们理解范围之外的事,后来发现自己一次次对母亲的态度从不搭理、忍着、急了、大怒、发疯、咆哮、愧疚、不说话……真正说不出口,想向母亲讨要的不一直是爱吗?自己活得拧巴,认为母亲最能激起自己恶的一面,是自己一直愿承认和面对。先和自己坦诚,再和母亲坦诚,过去的伤痛记忆都属于自己,接纳它们,和它们好好对话,允许放下,走出来,内心就平和了。人是自由的,在任何时候都有选择的自由,内心向阳,过往不好的也都有意义,当下活得真实有趣更重要。所以王朔开始以日记的形式来写,将自己想说的话痛痛快快讲出来,他讲、崇拜、道德者,将自己觉察到的另一个世界、电子音乐、意志、孤独……语言琐碎但并不影响它的深刻,我以前时常会有这些感觉但写不出来,后来一人的立场视野收货越来越多人的知识,人就世俗社会了,也听不到或看不到这些自觉游离飘渺的东西。或许像王朔一样以日记的形式写出来,写成小说写成书不也挺好的吗。名字叫《疯言疯语》。

致女儿初稿

这份给女儿的初稿都是对女儿的忏悔自责,把自己剥得赤条条的。说自己自私无聊胆小种种内心深藏的东西都端出来给女儿看,自己也无所顾忌表达,视女儿为唯一可以掏心扒肝的说的更流畅。说自己惧怕温情害怕表达感情,自私虚伪,但这些到了女儿年前全都无效了。女儿说自己倒霉有这样的父亲,自私,被老王说成是个愤怒天使,虽老王做不到基本的陪伴是事实,但老王是深爱自己女儿。经验思维控制几代人,如果人不懂反思不做改变的话。母亲从小对自己缺少陪伴忽略自己,自己大了总是和她吵开口就是他训;现在女儿也是缺少陪伴,对自己都是负面评价(无聊,自私,虚伪)瞧不上,态度就像自己对待母亲一样。谁像谁?是什么在这两代人之间遗传?还是魔咒?不懂爱,懂爱也不会表达爱?自己最像母亲,女儿最像老王,活在真实的感情中却不得入门。否定自己生,活的注意力就涣散了,人就容易乏。出生并不是自愿的,可能还是件荒唐的事,但怎么活就全凭个人意志选择,可能你活得爱不自由,不能太诚实,社会上有各种约束限制,那就让自己先牛逼起来,有能力让自己的言行不受人左右。

第一章

2034年2月时间确实混乱,应该是2004年写的,真到2034年老王也有76岁了,老而不死是为贼。咪咪方带着女儿梅瑞莎来找老王了解自己父亲方言生前的故事。老王是方言生前较好的朋友之一。整个故事都是王朔杜撰出来的,当然这个方言就是老王自己,咪咪方就是老王的女儿王咪,他也有了孙女梅瑞莎。他有权在这个故事上进行再创和发挥,全由他自己……方言这辈子胆小、自私、滑头,是个作家,对于人生最后的创作他忠于自己,不为读者写作只为自己,和社会的堂而皇之作对,写成的作品也会删掉,你也只能窥得作品名称,这点或许不被世俗亲人理解,说成自私自大,但希望这些至少自己的女儿能理解,年纪大了让他任性一回。王朔自从90年代末剧本被接连被毙后,他应该很失意,作品当时全部被归类为精神污染一类而被肃清,他就慢慢停笔了,他开始独居养猫的生活,很少露面,没什么作品发表,我想他写了也不会发表,写到最后想想最真实的是给自己看的。他也公开批评过很多文化人,也闹得社会不安宁,太愤世嫉俗,他说自己是愤青,但愤怒一辈子也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后来他研究金刚经,发表最后一部作品《我的千岁寒》,这些年彻底隐居谁都不见,有遗憾悔恨,把加折腾没了,让自己身边的亲人过得不舒服不幸福,但也还是有些作为,因为有这么一个人是在文学上绕不过去的。若还有一世,他会怎么活?我也想说人这一辈子会被什么所累?意识、道德、家庭、自己……这些问题都关乎于自己怎么活的问题,自己想,也不用告诉他人了。

第二章

老王和咪咪方聊但人呐年轻时什么都不在乎老了又一切都舍不得。人呐必须做个有趣的人,头脑开放,见什么都大惊小怪的。人得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不被集体意识所绑架。也谈到了自己见到的另一个世界:人是没有生命感情,也无形状的,但有意识和喜悦,很平滑矜持。去这个世界必须人要豁达有品德或者一些自私,同时要有一条红绳,即现实活着的理由念想牵挂责任等,不然去过又回到现实后就会陷入忧郁厌世走不出来。

第三章

好像留言的少了,看的人也少了吧。这章多了几个人,开涩儿-梅瑞莎的男朋友,杜梅和阵云都是老王的老友了。杜梅的话句句似看透人生的,特别是男人,说他们年轻时添堵老了添麻烦,一堆药渣儿;是女权主义仇男主义一辈子单身,比老王方言小12岁,是方言老情人。我想这里的现实人物关系杜梅应该是老王的前妻。老王和阵云说起买墓地的事,这里挺逗:先是说哪哪十万一平,经济适用坟,后来聊到神州飞船上买了抽地竟然还分永久居民和跳伞员,后者飞出大气层就给空投出去了,变成太空垃圾会被美太空炮兵当激光靶打……想想还是回地球藏,有个固定的窝。

第四章

这里讲到许巍的音乐、自杀、的过程,不知为什么咪咪方最后在四元桥上看到的幻觉让我不敢继续读心有余悸。或许也是,有时幻觉比现实清晰一百倍,你分不清哪个才真实,当下在现实里,清醒的时候才知道。人、生命、物质、非物质、虚空、大意志,老王把另一个世界分为六层,在现实世界里能看见的人不谈这些,冒充自由,也不是人人都明白。老王说自己这3年都在拆生死间的那堵墙,在里面天天偷看着一个姑娘,希望她再好看点,自己能习惯喜欢接受她,因为自己后娶她陪伴自己一生,有天会坐着轿子蒙着盖头坐在床上,自己却始终不知道她长相,所以生前时刻在偷看~

第五章

这章是老王陪咪咪方母女去扫墓,老王说到心怀仇恨活得难看,生活在丑陋和寒碜中,要当下恨回到自己的生活中,继续对人类抱有信心。说到以色列巴基斯坦的数年不断的中东战争,人肉炸弹一批批爆炸的原因就是以色列人不理性被仇恨控制,获得紧张又不安。

第六章

世界这么大,谁还没爱过人呢?爱过人就应该是知道爱懂爱的感受,但是不知道怎么表达(行为或者语言上),当然语言说的好听不做就是爱说大话的骗子。真正的爱至少在行动上是愿意为自己爱的人牺牲奉献的,总讲究对等平等,那不是追求真理而是追求自己,如果你想保持人的社会属性而不是厌世独居,那就需要遵守社会规则,有责任有义务,自然就会表现出爱拥有爱的能力,同时也会受到社会约束限制。你所追求人完全的自由到底是什么,出家学佛求道入教等等真的就会让你大彻大悟明了一切甚至超越生死的局限获得超脱法外的境界吗?从年轻因贪玩闹写剧本拍电影的蠢事(老王曾说写剧本是意淫,下贱)崇拜,朋友式的小人,真正爱人……发现老王一直很矛盾,说他自私又没底气。换个逻辑来说,当年他名利双收势头一时无俩,信心爆棚得一踏糊涂后开始向自己的反面走,此时自己放的蔫屁、明屁、臭屁、大屁、响屁,如果围在身边的朋友能说实话而不是变着法承认鼓励他,什么说成想法思想境界胆大,适当提醒批评他,自己会不会反思收敛,就不会挂名拍烂电影,被人当反面教材,连弱智都能从上面找自信。自吹自捧的人说多了总要露馅,王朔是有真本事的人,但又太敏感内心脆弱,从小就是恐惧(怕父亲,怕露馅,怕表露温情,怕自己母亲……),遇到外界的一点刺激就会反应过头,可能表面能过去,内心可就成了事不太能接受批评,翻脸也是常事,身边朋友自然也不大可能将真话。当然这肯定是年轻的时候,经历人生起伏得意失意人走茶凉静身修心深居简出,一大把年纪了当然就看透了许多。追求自我和平等,追求爱和奉献,这两者是冲突的吗?不得不承认世界上的差距、隔阂、歧视、不平等等等不好的现象还是处处存在的,似乎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滋生出这些,就像恶总是伴随恶,但这一切并不影响人们一心向善,或许某种意义对恶的承认和包容才让这个世界更完整和有意义,太灿烂明亮的阳光是让人睁不开眼的,不求绝对的现象和标准,明白人生贵在不断修行最重要。爱里也会有自我和平等,需要在人世间慢慢修行。

第七章

死扣,外遇脱着不离,十年八年两边都成了死扣,主要是还有一小王八蛋是自己心头肉,但自己毁了自己的家庭都觉得特对不起孩子她妈和孩子,自己特不是东西。自己怯弱逃避,两边都不负责,伤的最恨的是无辜的孩子。在外搞暧昧控制不住自己在家又想当好人,一度认为当时这批人都遇到这个问题,但自己没他们恨处理果断让三人都痛快……想一个问题:男人成功的都会变坏?男人比女人更自私,因为选择空间更大?读完这章还是对老王激起一点点恶,但当你说自己一定不会不会如何时是不是为了获得一时优越感和更有利的立场来批评别人的不同,不尊重他人的立场和选择,完全为了个人满足,是自私的表现。人性真的复杂。

第八章

这章有55页,够长的。越来越对老王的意识流里东西好奇。聊崩溃、幻觉、对不起的人、帮助穷人(伪清高,知羞知丑,明说自己放不下自己的舒适和欲望)、死亡、死了还没意识、理想主义、一世主义(现世教会世人的)、死后看到的世界、前四十年活在别人世界招猫逗狗四十年后不要再向外要向内取自己内心才有无穷宝藏、自己的下一世女儿、亏欠的女人……老王问自己死后会老干什么事,我猜是老在否定前半生老在忏悔,在另一个不可一世的世界畅游~他写到自己对不起的那个人有天出现在门口,表情落寞,但不看我,像是进错了屋,失神的看着……又描述死后看到的世界不一样了,眼前的城市是一幅潦草的素描,那些未完成的笔画还竖在路旁,楼只是一些黑色的门框,马路只是一笔纷乱的线条。小孩端着方向盘一起一伏像骑着一匹马过丘陵……还总结说前半生就是一场戏,自己一开始就知道是在演戏,演砸了也不担心,因为导演告诉的要领是‘到时候准过去’,演自己爸妈的老演员老爱给自己说戏,逼着自己写作业,自己当然对着劲干,认为自己更了解剧本,明白导演想让自己演一个不普通的小孩,后来自己不演还不行,因为当妈的演员一听这儿就老爱演哭戏自己就受不了。前四十年演什么都是戏,看不见摄影机,后来出了戏自己变成摄影机,看什么都是戏就再也演不成了……他对于对不起的妻子出现、死后看到的现实世界以及戏如人生这三处的描写很打动吸引我,描写细致。

第九章

是55页,越来越对他的描写的世界好奇,但还是生疏,特别是他一直能听到的一个孩子稚嫩的声音总在提醒他。方言的故事里提到一个演正常人的小孩说的就是徐静蕾吧,老王和她之间的理不清的纠缠在故事里写到了一些。小女孩强迫型人格的正常与从小她的成长环境有关,受外婆影响她从小谨小慎微战战兢兢,不让自己犯错在人前努力表现优秀,这意外的表演天赋让她后来选了表演专业,在一群更专业更有表演天赋的群体里她也就放开了不装了……演正常比演崩溃牛逼多了。故事里的猫不知道写的是谁,反正一直陪在老王身边死后去看这个世界,我猜是不是他现实里养的两只猫呢?眼里看到的这个世界是成对的成双的,人有两面年轻和年老,街、楼、墙……还有另一个自己,他胆小害羞不喜人群,而自己尖刻傲慢不诚实;或者是一个现实中总在演一个好脾气温和的人,跟谁都能聊两句的人。所以哪一个才是老王内心真正的自己?他说印象派原来都是看到的,我想一般人也看不到这样的世界,太有理性和逻辑的人更不可能。

第十章

真的是有其父必有其女。所有男的都是自己野心的奴隶,大部分女的都是自己天性的主人。这里又多出个王扣儿和孙子安东尼……王朔想要忏悔的太多,不同人不同的自己。

第十一章

看完心里来了一点火,或许是老王真诚的解剖自己,不带半点含糊的,那些在日常生活中遇强遇弱都闪开,特别对比自己社会地位低,不对仅仅是陌生人态度也不友好,这不是小恶至少也是恶意,宽容善意所谓的爱都只给家人朋友,但当他们不理解否定你反驳自己,女人说你自私,虽然你还是会宽容,但你终不会对自己的行为反思。

下一章里你说你看到的另一个世界是不需要“自我”,但在这里你所能忍的和不能忍的无不在强调自我,或许后来你是自悟了一些;你说自己不甘心低着一张自己都不喜欢的脸带着一副丑态离场……一辈子不亏待自己、总想着自己、外人面前很少忍、处处挑明自己立场、强调自己没什么信仰的人等等怎么会活得快乐呢?这所做总总都是在加深自己对这个社会的敌意,你发现了越来越多老实人吃亏活得更堵心,你当然会觉得现实世界没有自己大脑中创造的世界好,厌世避世。

你说人生的本质是痛苦,那是因为你自己选择用眼睛看到了更多的恶,所以加深了这层印象。这种痛苦观也是从你爸妈那里传承过来的,不过一向否定父母的老王肯定不认。

这里聊到简单的人活得更快乐,对不起人和遭人对不起前者更痛苦,自己宁愿不高兴为了痛苦而痛苦不放过自己。想想老王这辈子自己算的四件高兴事,其它的都不算数或不记得,剩下的洋洋观观的糟心事,这辈子不愿意高兴也是对的,心就这么大,边较劲边忏悔心就大了吧。

第十二章

这章41页,生前疏远女儿(自己不是拿人性当挡箭牌无处可逃再逃一把),对父亲的感受(委屈是有更大是歉疚)、梦、灵魂(灵魂不为人所拥有,不在人的精神凝聚,灵魂独在,人是灵魂的轻微受困和扭曲),自主意识、在灵魂之旅里自有注视或视觉,里面没有关照自我;语言苍白和局限;后面还讲到自己年轻时的优越感,处处瞧不起人,过于相信自己的品质,其实人的面目有千千万,认清自我寻找自我是个浩繁无止的事。

说白了王朔年轻时成功来得太快人就容易自大到处吹牛逼,身边还是一圈捧自己的,越来越纸醉金迷,迷失在个性的宣泄里,后来跌了跟头,至亲接连去世,把家也疼没了,就到处掀骂战寻求外界的刺激和转移注意,后来起起伏伏闭门独居后发现自己这辈子追求的热闹辉煌欲望到后来什么都没留下,吃一口家里的饭早是奢望,自己前半生执念太多,内心脆弱敏感,抖狠蛮横自私都伤了对自己最好最亲的人,忠实于自己为童年家庭的伤害用自己一辈子幸福抵偿,自己执念太重接受不了任何批评。后来接触佛学,看明白了很多,嘴欠的毛病是一辈子改不掉了。

第十三章

于是我举起右手,右面的大海拱起巨浪连绵成高山,蓝色的海浪投上去阳光变成葱茏的草木。我挥动左手,左面的一盏灯拉长抽丝幽明弯拱化为苍穹。我站起来,星光照耀大地。我一脚踏上去,山水涌现。再踏一脚上去,红日出,百物竞长。我坐下,眼底一派湖光春色,有亭台楼阁,长堤细柳浅草远人;一眼在桥上,一眼在红窗,一眼在水下。水碧如汤,摇来一只只宽额翘头船,桨行之处,开出一朵朵爽眼的莲花。

总是有一个大倾角扑向大地的缓缓降落。降落之后乘上高速列车一路疾驶,一路攀升,又离开地面,在一方方玻璃和金字塔形的钢梁中升到塔尖,立锥于城市上空,双腿灌风。接着鼓乐宽广雄壮,节拍铿锵顿挫,天上开来一列洋红色的轨道快车,接我到一座浮雕般黑压压的铁山前,铁打的台阶一级级通向云端一个阴霾和霞光互见的宝座。

第十四章

这里写的好多他的幻觉,又和现实纵横交错在一起。老王的情景描写很真实生动,许多事物都不是单独出现,一个场景里塞满了细节联系实物,还有联想,名词动词都是动作化的,仿佛都有着不同的情绪和表情。

第十五章

安排我去做一个常人,既不比别人好又不比别人坏,在所有人之下,洞见人性,经历人性,使命是写出来。

第十六章

这一次我把你剥夺得一干二净,不给一点许诺,不给一点安慰和依仗。从黑暗中一步步往外走吧。这一次我要你把自己撕开,全人类,你最低贱,你最卑微。这一次你自己出卖自己,最后一刻我也不把手伸给你。

如果你比他们机敏,你只会比他们更痛苦。你不痛苦,我就散播痛苦。你怀有希望,我就打碎希望。你在上面,我就要你在下面。你是痛苦的徽章,和绝望同名,沉沦中最沉沦的那一个。

第十七章

这章说说自由是至美绝对孤独的死,死就是自由,老王知道这话被这个世界认可的,这个世界并不自由,所以不发表自己看法至少不在公众年前,他逃避自己的这个使命。死是不分善恶万物温柔的故乡,这里没有国家人间没有区分绝对平等,人是光是原子,不需要创造生的意义本身就没有意义,只是一种注视观看。自己被认为疯、狂放、高傲、虚伪,自己语言是人的限制,会完成误认。大脑里的世界很难说得清楚,说出来我看他描述的世界就是混乱的,逻辑在这里都虚伪,一头雾水。

精神生活,射精神的后来都性冷淡了。活在自己精神世界里,对现世就没多大感觉了。

你不自信,永远不自信,因为你五千年来是奴才。上了天也要寻一个奴才的位置。

你不敢说自己好,永远不敢把自己想得好,因为你把标准交到别人手里。每回你都是吓死的。

你想当女的,因为你是精神妓女,没人奸你就没思想。

第十八章

说自己是吸血鬼,吸别人的福寿,所以逼着自己不起念,否则就是诅咒别人。又看见自己常在去理发店低着脑袋推头……带着一脸头发楂子笑了,头还抬了一下,被理发师摁了下来。又看见自己没干正经事,话说什么是正经事儿,自己从来也不是正经人儿。

最后跋

想写一个和所有小说都不一样的小说……这句话变成了自己的枷锁,把生活当小说过就会不认真潦草,辜负很多人和事,毁了自己的生活家庭。写作是靠别人生活,写给别人看需要宣传和更多稿费来满足欲望和更好的物质生存。以为写作能获得自由,这么做无时不刻都在枷锁里。这一个绝无仅有的小说,就这给自己看的吧,不然又是一个弥天大谎,在自己的世界里怎么狂都行,但这是经历起落沉浮后才有资格说的话,不然照猫画虎不伦不类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