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学习而已,何必拘泥

2016-04-25  本文已影响112人  顾安安
《学会学习》,带你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前几天听朋友讲他有个初中同学就读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我看着他一脸兴奋,无情地打击他:“炫耀啥,和你有关系吗?”

朋友说他不是炫耀,是吃惊。这个同学挺聪明的,但是学习态度有问题,成绩不错却偏偏不受老师待见。比如他晨读的时候从来不张嘴,每天校方检查都拉低整个班的晨读分数,但就是不改,说自己默读默背有效率,读出声会跑神,班主任很生气:“读出声怎么会跑神呢?默背才会呢!”

他的听课笔记上每一页都有漫画,老师讲到重点的时候记笔记,讲的浅显他就不记了;作业基本没完成过,比如写数学题,向来只写每种题型的最后一题,其他都不写。说是前面的题太简单,全都写浪费时间,还不如学些别的。

他还有个最大的“缺点”:发呆。

你问他发呆时在想什么,他说他正在把老师刚讲过的内容串联起来,在心里构建知识框架!当时所有老师都认为他在为自己的跑神找借口:构建知识框架不动笔,光靠想能行?

朋友特别感慨:“为啥他这么投机取巧都能考上世界名校,我这么踏实努力却一点儿成效都没有?”

我听他讲完,思考了很久,最后拿了一本书给他。

《学会学习:从认知自己到高效学习》,这是我今年读完的第一本非专业书。

如果这位考上名校的同学是“投机取巧”的话……

斯蒂芬·金一边听摇滚一边写作绝对是三心二意啊!

多才多艺会多国语言却非要用德语进行创作的歌德岂不是“暴殄天赋”吗?

福泽谕吉“成为老师的老师”的野心也太狂妄自大了!

拿《论语》指导商业的涩泽荣一的脑子一定是秀逗了!

“等有干劲儿了再去学”的木田元难道不是在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

信心之作三番五次拿去被别人喷的佐伯有三是不是有病?

物理学家学小提琴?小说家还要练习长跑?爱因斯坦和村上春树还真是不务正业!

不写草稿就进不了状态的藤原正彦高考时绝对答不完卷子,能有什么出息……什么?他是数学家?!oh man!

还有本田汽车的创始人本田宗一郎,“毕业证书的价值还不如一张电影票”的言论简直了!邪魔外道!

……

这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一点儿规矩都不讲的人,竟然都有着巨大的成就、享誉国际盛名,天呐,这个世界实在太不公平了!

可是,一定要早五晚十,规规矩矩坐在教室,按部就班的跟着教科书循序渐进,没有音乐没有零食没有交头接耳才叫学习态度端正、学习方法得当、学习习惯良好吗?

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培养一个清心寡欲、循规蹈矩的乖孩子,还是掌握对人生有用的知识和经验?

在这本书的驱使下,我在学校里做了一项关于“学习习惯”的调查,共有166人参加了调查问卷,,其中有本科生104人,研究生52人,已经毕业工作的10人。有着不可思议的有趣发现。

比如大部分人都觉得“躺着看书”太安逸,根本无法学习,但却有10个人在躺着看书的时候效率最高,身心是放松的,才更有助于投入;有28人学习时听音乐,10人学习时吃零食,还有10个人有其他小习惯,他们觉得这样做更有助于思想集中;有同学极为任性,心情好了学习,心情不好了一个字也不会看;一半同学喜欢早起晨读,另一半则表示“晚起毁半晌,早起毁一天”;“哪个场所学习效率最高”,大部分人选择了自习室、图书馆,但还有12个人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宿舍;还有个小姑娘说她有个与众不同的学习习惯:买很贵的文具,用的时候觉得自己是公主,会比较愿意持续下去。

这166位调查对象,要么是重点院校的在读生,要么是刚刚毕业、在各个领域崭露头角的精英,没有谁优谁劣一说,大家靠着自己的努力,达到的基本上是同一个水平线。躺着看书的不比正襟危坐的差;自习室苦读的也不比宿舍学习的优;早起的够勤奋,晚起的也不能说是懒散;听音乐吃零食对大多数人来说是学习的敌人,但却是另一些人学习的朋友。

呆在一般人都提不起干劲儿的宿舍学习,躺在床上看书,吃着零食写作业,听着音乐赶论文……这些被大多数人所诟病的“毛病”,你有吗?

但是《学会学习》告诉你:别担心,这些都不是“毛病”。它会帮你打开新世界的大门,学习而已,何必拘泥呢!

读《学会学习》的时候,看到斯蒂芬·金创作时会听音乐,当时有种找到知音喜极而泣的感觉。一直以来学习的时候都喜欢听很热闹的音乐,家人朋友们一直很不理解,苦口婆心的说这是坏习惯,要改掉。而我也一直无法用准确的语言表述我听音乐时静谧的心境,好在斋藤孝帮我总结了,这叫“外界屏蔽法”,音乐也是一种“关门”的方式:

“彻底屏蔽掉外界,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除了这些一般人会认为是“坏习惯”的学习状态外,还有一些比较常规的学习方式,大家的回答也是五花八门,各不相同。比如斋藤孝在书中第12、13页提到的几个小问题,稍稍改变了一下也出现在了我的调查表上,调查结果也是很有意思的。

擅长自习吗? 喜欢默读还是朗读 有必须通过的考试,会自学还是报班 看书时有记笔记的习惯吗? 更喜欢预习还是复习? 喜欢反复练习吗?

即便是最常规的学习方式,大家也是各有不同,一定要把人的学习状态限定在一个框架里自然也是不合理的,可惜客观原因造成的教育方式并不太允许太特殊的学习方式出现,不仅如此,一些常规学习的养成也受到了客观因素的影响。

比如“一天之内哪个时段学习效率最高”,选择“晚上”这个选项的占了一半,至于原因,很多同学说是受到了初高中晚自习的影响;有些人本来喜欢朗读,但因为在班里会影响他人,慢慢习惯了默读。

还有“自学or报班or家教”的问题,166人,竟没有一个人选择“家教”,原因很多,有的说费用太贵,有的说水平高的家教不好找,更多的人表示自小就没请过家教,不习惯。但我打电话给上小学的表妹,表妹很自然的认为学习的话,当然是找家教最好啊,一对一,她身边的朋友大多这么认为。可见“家教”在我们这一辈人里还是个奢侈的概念,但到了她们这个年代已经很普及很普遍了。

即便每个人学习时都有自己的一套,但并不代表这一套就适合自己并足够有效率。调查显示,77%的人会选择制定学习计划,但在这77%中,有65%的人表示自己的计划只是三分钟热度,执行不了一周就夭折了;备考时98%的人会选择买参考书和练习册,但有62个人表示“(书)买回来就觉得任务完成了,很久都想不起来看/做”,根本起不到辅导的作用。

按照《学会学习:从认知自我到高效学习》这本书内每一节的标题,以及每一节结束后建议学习的人群,调查表在最后设置了这样一道多选题:

学习时面临的最大问题?(选项后是选择人数)

A、努力却看不到成效,有干劲却没有成果   (82)

B、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学习自卑         (48)

C、总为自己的不成功找借口               (44)

D、过于认真、容易郁郁寡欢               (48)

E、无法明确目标                         (56)

F、受外界影响大,自制力太差             (80)

G、缺少精神支柱                         (30)

H、学习时有叛逆心理                     (26)

I、学习无规律无计划                      (26)

J、想太多,焦虑不安,内心苦闷            (74)

K、从不曾为学习着迷                      (38)

L、无法突破自我                          (34)

M、容易陷入专业领域,困于狭小世界       (34)

N、其他:(4,有3人写了“时间不够”;另一人没写)

这道多选题,答题的166人,少则选2个,普遍选4、5个,甚至有人选了8个。即便外表上看上去足够努力,取得的成绩也不算太低,但或多或少的,他们在学习中都面临着种种问题。

而他们的问题各不相同。

这便是《学会学习》这本书的可贵之处。它分类型给读者讲述了十余位成功人士的学习经验,任你挑选,对应学习。不像我们所诟病的心灵鸡汤、万能模板,毫无区分的强加给任何人,有些人很受益,有些人却只会觉得恶心。如果你总是无法明确目标,可以来看看歌德的“限定法”,如果你缺少精神支柱,可以学学涩泽荣一的“古典学习法”,如果你在学习中有叛逆心理,可以读读香奈儿的“对镜观察法”……总有一款适合你!

我个人从这本书中受益很大,因为正在学习的知识专业性太强,久而久之容易“困于狭小世界”,在书的目录部分,爱因斯坦的“张弛有度学习法”就一下抓住了我的眼球;但因为酷爱自学,所以吉田松阴的“相互学习法”可能对我来说并不奏效。不过在此之外,谢里曼的“追求冒险学习法”也给了我很多启示,德鲁克的“命名思考法”对于善于分析却不善于归纳的我来说值得学习,我还对斯蒂芬·金的“外界屏蔽法”有着强烈的共鸣……

从名人传记入手,精彩小故事娓娓道来,从学习习惯上另辟蹊径的探讨他们成功的“秘诀”,你会发现这些站在顶尖的人并不是有着超强大脑,也没有三头六臂,他们的“秘诀”可能正戳着你止步不前的痛处,而这些“秘诀”你也可以轻易得到。这就是《学会学习:从认知自我到高效学习》的奇妙之处。

学习有问题?日本教育家斋藤孝的《学会学习:从认知自我到高效学习》,你值得拥有。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