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过山丘并成为山丘——读《一本书就是一座山》有感
这两年一直追随干老师学习教材解读,也读了他推荐的教师必读书,这本《一本书就是一座山》一面世,我就下单入手,慢慢啃读,慢是因为很多背景知识没有,边读边补课;啃是难度大,干老师的讲的很多理论和见解,我以前从来没有听说过或真正理解过,就像干老师说的“生命的本质就是理解”,我一个从教近二十年的老师竟然没有理解“理解”,很是汗颜。
这本书我只啃读完了自序和第一辑“教育诸事,读书为大”,初读感觉烧脑,再读有些味道,慢慢有了理解和回甘。干老师在自序中说:“每个人一辈子的精神层次,决定于三者:父母、老师和他反复阅读的那几本书”,我就在思考:我的精神层次在哪儿?我的学生和孩子的精神层次会因为我而提升一点点吗?如果以前没有影响,我现在读书,逼迫自己去翻越那些山丘,是不是会让我看到另外的高山好和通往那些高山的路径?我想会的,我有足够的信心和意愿去攀登那一座座看似高不可攀的山峰,我愿意去攀越,哪怕翻越不了,可是,万一翻越过去成为山丘了呢?
在第一辑中,干老师讨论了阅读的九个问题,每一个都跟教师跟课堂紧密联系,关于儿童阅读的:如何给孩子推荐图书,儿童需要神话吗?真读书假读书以及诱孩子走出阅读低俗区等,这是家长和教师在引领儿童读书时会遇到的棘手问题,干老师一一从理论到实践给出了建议,贴心及时,可谓是诊疗特效药。关于教师阅读的,如突破阅读推广的瓶颈期,教师共读中的同化与顺应,啃读方式及阅读力等,这些看似熟悉知道了解的问题实际上并不理解。教育的本质是理解,就像干老师说的“生命的本质是理解着的生命”,理解是生命的本质,人存在的根基就是理解。我们去理解一个新事物,得先有一个自己,然后去遭遇新事物,努力和新事物共鸣。保持一颗赤子之心,打开自己,让新的理解产生,出现新的一个“我”。就像教育的本质说的那样教学相长,教者不断地打破自我,让良性的教育循环在学生那里发生。这对教师的要求就很高了,帮助学生填充背景知识,让新事物以新的姿态出现在课堂上,就像戏剧中的关键人物出场时把观众的心紧紧抓住了一样。让每一次教学,每一堂课都像一部戏剧一样,带领学生去探索去挑战。把学生当成“最伟大者”,我们要去破译,用漫长的时间等待,去和那个主体一起去相互编织,书写生命,最后让一个幼稚的孩子慢慢变得亮堂起来,神奇起来。
第一辑读下来,我的心不再急躁,开始沉静下来,相信种子,相信岁月,更相信真正的教育都是漫长的自我教育,生命的奇迹都发生在漫长的岁月中。我会慢慢啃读,默默耕耘,静静等待,迎接生命的庆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