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亲子成长迹】你和另一半吵架,给孩子道歉了吗?
美国纯爱电影《怦然心动》里有一段我很喜欢的情节,女孩的父母吵架之后,对她说:我们一定会解决好,这绝对不是你的错。
当晚,他们轮流去女孩的房间,向她道歉,告诉她,父母永远相爱,也永远爱你,让孩子无比安心。
这样的对话实在太治愈了,女孩觉得,爸爸妈妈都很不容易,但生在这样的家庭,自己很幸运。
我想很多小孩,会希望永远活在这样的电影里。
你知道吗,《美国科学家》公布了10种最佳科学育儿方法:
排在第一位的,是给孩子足够的爱与关怀
第二位就是父母好好相爱。
这比经济条件、培训班、安全教育之类的都重要的多。
一项调查表明,父母经常吵架的家庭带给孩子的伤害,比离婚的家庭更大。
因为孩子每天都活在争吵当中,会否定爱、否定自己、否定人性。
一个人最核心的价值观,在6岁之前就形成了,而最能左右这个结果的,就是小孩的父母。
因为对小孩子而言,父母就是他的整个世界。
前几天在幼儿园工作的闺蜜跟我讲了这么一个案例:
有个宝宝在学校跟别的小朋友发生了争执,然后吵着吵着就抽动晕厥了。老师吓坏了,赶紧给她妈妈打电话。
后来夫妻俩一起把娃送到了医院,医生给出的诊断是“抽动症”。
原来,他们夫妻俩,经常为了一些小事吵架。这位妈妈脾气不好,她老公也不知道忍让,再加上还有一个爱搅合的婆婆,家里的关系可谓剑拔弩张,两天一小吵,三天一大闹。
父母作为孩子最重要的亲人,俩人一直关系不够好,还互相谩骂,指责,甚至拳打脚踢,恶语相向。孩子的心里肯定不好受,由于孩子心理情绪发泄不出去,一直压抑着,时间长了,孩子的心理防御会转化成躯体方式体现出来,于是就出现了抽动症的症状。
所以,孩子的这种情况根本不是身体上的疾病,而是需要心理疏导。
长期生活在争吵环境中的孩子会出现两个极端:一种是自卑,不愿或不善与人交往,有的甚至将自己封闭起来;另一种就是孩子的是非观念模糊,认为只要自己够横、够强势,就能让别人听自己的。
见过了太多的孩子因为父母吵架而在童年留下心理阴影了,
英国一项新研究发现,如果父母总是当着孩子的面吵架,不但会影响孩子的大脑发育,还可能导致孩子成年后更容易罹患心理疾病。
比如很多成年人的自卑,胆怯,不合群,说话容易中伤人,大都是因为幼年时期父母的吵架造成的心理阴影。
我很不喜欢一个说法是,很多夫妻觉得吵架这是大人之间的事,关孩子什么事?
可是孩子本来就是家庭的重要成员,只要在家庭内部发生的事,尤其是会直接影响孩子情绪的事,我们就应该重视。把孩子当成一个大人来尊重!
更重要的时候,很多时候我们说自己很爱孩子,我们关注孩子的吃喝、冷暖、成绩等方面哪怕最细微的动静,却常常忽视他们情绪上的变化。
孩子的情绪难道不是比今天多吃了一个包子,明天少穿了一件马甲更重要的事情不是吗?
其实有时候不妨试着跟孩子沟通下:
之前接触过一个三口之家,就是一个特别民主的家族,他们会考虑孩子的感受,会把很多事情都讲给孩子听,让孩子拿主意
事后发现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有一次这对父母在吵架的时候,孩子会像一个行为督察,直接指责两位大人:
别吵了!好好说话!听见没有!都给我停下来!
孩子像一个裁判,给大人大发黄牌——而两位家长,则像两个不懂事的孩子,羞愧的没办法继续吵下去……
事后夫妻俩达成共识,以后如果意见产生分歧,尽量加强对自己的情绪管理,即使要争论,也避开孩子,如果实在实在忍不住,要就事论事,绝对不使用任何讽刺、挖苦甚至羞辱对方的语言。
而且最重要的是,绝不冷战,有事情当即解决,争论完了,马上和好,有错的一方道歉,没有错的一方表现出大度和宽容。
《南方都市报》上曾经有一项调查,主题是“小孩不懂大人的事”,收到330份由小学生认真参与的问卷,结果发现,四成以上的小孩,最不懂的一点就是“为什么父母都像吵架大王”?
父母针锋相对、言语上兵戎相见的场景,对小孩构成了强大的心理阴影。
小孩们感到非常困惑,为什么大人教育小孩要心平气和,要懂礼貌,自己却用粗暴野蛮的方法来沟通?
你回忆下我们小时候,父母吵架,我们是不是也会害怕?会躲起来?会在内心默默祈祷他们快点和好?
诚然,夫妻相处总有意见不一致的时候,当发生争执,不妨认真的跟孩子讲:
爸爸妈妈吵架是因为对一件事的看法不一样。
告诉孩子,吵架也是一种沟通方式,有时候人生气了,就会管不住自己的语气,会变得比较激动,所以爸爸妈妈也在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孩子一起学习。
但是最后一定要安慰孩子,而且要尽可能多的跟孩子保证,以后遇到同样的状况,爸爸妈妈会做得更好一点,希望他来监督,提醒我们冷静点。
我觉得这样的话,孩子未必不会很有使命感地满足地睡了。
有些道理,即使孩子未必会懂,但他一定会感觉得到父母对他的信任和尊重。
告诉孩子,不管发生什么事,我们一家人会永远相爱。让孩子有恒定的安全感,是父母最重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