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国学,诵经典我们受过的那些教育读书

《论语》正邪说(四)

2017-12-06  本文已影响21人  歪哥Y_bro

接着上节课的内容。

上节课我们学到了曾子的话:为人谋而不忠乎?

这里曾子只是提到了“为人谋”要“忠”。可是如何才算是“忠”呢?换句话说,怎么做才是“忠”呢?

孔子紧接着回答了弟子的话。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儒家观念强调“学而优则仕”。而“仕”的目的不是官做得多大,能在某个位置上捞上多少的油水,而是要对这个国家和这个国家的子民“忠诚”。怎样才算是对这个国家和这个国家的子民忠诚呢?孔子给出了五点要求:

敬事。即为国为民时,要做到谨慎小心。要知道,居高位者,所做的每一件事,说的每一句话,就有可能对成千上万的百姓造成很大的影响。故而说话做事不可不谨慎。不能随便的在某个会场、甚至某个聚会场合以为自己的一时兴起,就拍板子,做决定。毛主席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也就是说,统治者或者居上位的人,在做某个决定之前,最好是要调研,要开会讨论,兼听则明。这样做出的决议才能够正确,也能够为这个国家和这个国家的子民带来利益,否则,有可能带来的就是民怨、甚至是灾难。

信。即诚信。作为统治阶层的人,如果失信于民,那就意味着失败。想秦时,商鞅为了变法,曾就立信于民。“商鞅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也,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之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民信之,卒下令。”俗话说,"民无信不立",这是治国的根本原则之一。立信如何才能效果呢?不仅必须言必信,行必果,而且要以超人意料的方式进行。体现在赏罚上不仅要分明,而且得重奖重罚,奖要奖得人眼红,罚要罚得心惊肉跳。如此,政府才可以让老百姓相信。同时,对当下的我们来说,因为碍于面子,总是会不得不答应朋友的一些请求。而这些请求对我们而言,有可能很难办到。这个时候,你的承诺一定要谨慎,宁可当时拒绝而得罪他,也不能时候因为失信而让人看不起。不过话又说回来,什么是朋友?朋友就是不给朋友难堪的人。如果朋友因为你的拒绝而不乐意与你相交,那这种朋友不交也罢。我们交朋友很多都是以“利”或者以“义”相交。而青春期的朋友,这两者都不算,很多人的相交,其实就是为了凑个“团伙”,跟个牛B的老大,供自己在他人面前炫耀,“看,我跟着谁谁谁混,没人敢欺负,你有什么事,招呼一声”等等,还有就是一般所谓的“老大”家庭条件略好一些,跟着他的人,无非就是混根烟抽,混口酒喝。我想,一旦“老大”真得出问题了,估计没几个小弟乐意替“大哥”分担事的。这里,对我们的启示就是要学会拒绝,学会对他人说“ NO”.

节用。统治者们所有的消费启示都是来源于百姓的税收。可是他们却用得理所当然,不知道节俭。古时候的居上位者,或盖宫殿,或装修豪宅,生活奢靡,丝毫不体谅百姓疾苦。而今天,有些单位拿着财政税收,或买豪车,或装修奢侈,或吃饭签单,丝毫不在意这钱到底来自哪里。这样做,就会增加百姓负担,百姓负担过重,就会产生民怨,甚至会爆发起义。所以节用很重要。而今天的国家,对青少年学生提倡“三节”:节粮节水节电。这些我们在座的各位可能觉得无所谓,我掏钱了,想怎么就怎么。可是不要忘了,你今天的不节省,不是浪费在简单的浪费粮食,水或者电,而是我们父母的血汗。他年后,你们也会走上工作岗位,当你是种植粮食的人,是水电站的人,看到后人们如此浪费的时候,不知会作何感想?节用,其实是对劳动者,对劳动成果的一种尊重。这也就是我不容许各位乱扔垃圾的原因,要求你们对楼道搞卫生阿姨尊重的原因。学会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不光是一种美德,更是自身的一种修养。

爱人。当统治阶层的人知道节用了,知道尊重百姓和百姓创造的劳动成果是时,自然而然就是爱人的一种表现。当统治阶层的人真心爱护他所统治的子民,那么反过来,子民也会爱戴和拥护统治者。

使民以时。《孟子·梁惠王》中也很重视“使民以时”的。无论怎样,上位者都不要占用农时,负责就会造成百姓饥饿,流离失所,甚至起义暴动。古代使民主要是用于劳役和战争。所以统治者们一定要注意这一点。而今天,我们基本上不会再有“使民不以时”的现象。可是我们今天学习这个,我们要有另外的借鉴意义。

比如记得你们曾经给我提过建议,就是班主任不要随意的占用你们的音体美的课程,这其实就是“使民以时”;再大点说,就是该放假时就放假,不要占用你们的休息时间补课或者干其他事,否则就是“使民不以时”;这样至少会有抱怨,现在的社会不至于反动,但是心生抱怨总是有的吧,久了,多了,这种抱怨就会造成对工作对学习的懈怠,所以占用了,也毫无意义。以后在座的你们,有可能会走上领导岗位,也有可能自己创业当老板,一定要记住“使民以时”,如果非要加班什么的,一定记得提高报酬,及时抚慰,如此方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否则,久而久之,你真得就成了“寡人”。

这里,“使民以时”我们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理解,那就是教育孩子的“使民以时”,我们现在的教育,多少有点揠苗助长在里面,在孩子三岁的时候,就开始报各种辅导班,美其名曰“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孩子玩耍的年岁里,让我们的孩子过早的背负上了学业的负担。慢慢地,孩子们就会在他们追求学业的年岁里,厌烦学习。今天办公室的豆老师说:因二年级的女儿学校第二天开运动会,晚上回到家说,今天晚上我可以终于不写作业了。当听到这个话时,内心生出了无尽的悲哀。本该是对学习渴望的年代,孩子们却因为过早的背上了沉重的学业负担,而导致了厌学。这样,我们想象,这些孩子上了高中,大学,他们还有几人真正对学习感兴趣呢?学习不是靠作业就能代替的了的,而教师之所以大量的布置作业,也不是为学生好,而只是希望孩子通过写大量的作业,来记住知识点,然后在考试的时候,有个好成绩。好像学习=成绩,多么可悲的推理。可是事实就是如此。本该快乐主动地学习,却变成了被动地痛苦地熬着。这其实就是没有做到“使民以时”造成的。这些都是值得每个家长和教育者反思的问题。

做到以上五点,就可谓是对这个国家和这个国家的子民“忠”了。因为做到这五点,老百姓会安居乐业,国家的发展也必定会走向富强。怎么不是“忠”呢?

接着刚才的“使民以时”我们继续看如何做教育的问题。

当下的我们,尤其是搞教育的,到底什么才是重要的?到底我们应该先教给学生什么?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是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师徒二人同时给出了作为弟子,应当先学什么。师傅说:先应该学习孝悌之道,做事谨慎小心,为人诚信,同时培养自己的胸怀,做到爱人,亲近有仁德的人。做好这些以后,可以考虑学点文化知识。那也就是说,如果连这些都没学好,文化知识也就没必要去学了。用今天的话说,人都没做好,学习知识又有什么用呢?强调做人。

弟子说:重视有贤德的人,看清物质利益和美色诱惑;在家孝敬父母,做到对国家君主的忠心耿耿,和朋友要以诚相交,说话算话。做到这些,虽然没有读过书,但是子夏认为已经学得很好了。

师徒二人不谋而合。都重视品德修养,行为素质。可是反观我们今天的教育,都是把各种技艺学习放在了首位。小的时候,为美术,音乐考级而奔波;长大一点,疯狂地补习英语,再大一点,就完全是成绩主导一切,有一种“一白遮百丑”的感觉。家长只要孩子学习成绩好,在家什么都不做,大小的家务活都是父母包揽,只要孩子爬在书桌前学习就可以。这其实严重地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权利。这样走出去的孩子,真得就是这个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吗?

不论什么时候,我们的教育都不能够本末倒置,我们要重视孩子的德育。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可是当下的教育,真是如此吗?原因何在?这是一个问题,值得你我反思的问题。如何才能真正地将我们的教育引向“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