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白的说,你会因为吃肉而感到内疚吗?
这是一个常见的,被忽视的问题:为什么我们吃动物不会感到内疚和罪恶?现在,很多动物的屠宰都在市场外面,我们买回家,它们都已经死了,这意味着我们不用为它们的死负责了吗?
世界上,除了印度的素食者比例较高(30%),其他很多国家的人基本都是动物克星。从杀死活生生的动物,到放在锅里,再到端上餐桌,这个过程似乎和人的感情没有一丝联系。
普遍的观点认为:动物就是动物,没有意识,没有感情。但是,有动物学家指出:很多动物能像人一样感到快乐、悲伤、兴奋、怨恨、抑郁、恐惧和痛苦,它们比我们想象的更加敏感和聪明。神经科学家也指出:所有哺乳动物和鸟类(如农场动物)以及其他动物都拥有产生意识并能够体验情感状态的神经基础。
比如一头牛,你杀它的时候,它会流泪,包括狗也是。在我们的词典还有一个词,叫“兔死狐悲”,也能说明问题。我以前亲眼见过别人杀狗,吊起来,从鼻子那里开始剥皮,很残忍。为什么这些人吃自己杀死的动物,一点内疚也没有?
墨尔本大学的动物解放运动先驱,彼得辛格认为:如果有可能在不吃肉,鱼,乳制品或鸡蛋的情况下生存和健康,就应该避免对动物造成不必要的伤害。但这实际上是一种人文关怀,对动物的命运没有太多帮助。
人还是会吃动物的肉。有心理学家把人们对动物的关注和伤害(吃)归结在“吃肉悖论”上——大多数人关心动物,不想看到它们受到伤害,但是他们的饮食要求杀死它们。这种关心实际上也是真实的,杀死动物并吃掉它们似乎也是真实的。人就是这么矛盾,这种矛盾的深层次问题在于:这是一种种族主义和非人化的关系认知——人和动物的差距越大,那么人才越能感觉自己是个人(优越感,因为我们能吃几乎一切动物)。
换言之,不如我们的物种,我们有理由和能力去吃掉它们。之前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是:这是个吃人的社会,有丛林法则。但很多人估计还不知道为什么,根据科学家的解释,我们吃动物,是因为种族偏见,以前,我们狭义的认为,美国白人奴役黑人,是种族偏见的问题,但现在来看,种族偏见的涵盖,似乎更广泛,更精妙。
从我们非人化其他动物来看,在杀戮和吃它们上面,似乎是一件对整个人类群体有益的事情。根据一些文献资料的说法,这是因为我们基于整个人类群体的考虑,会首先考虑低于人类群体的动物的价值,通过杀死和吃掉它们来保证整个人类群体的价值。这说明种族偏见还与物种主义有着积极的联系,起码让人们觉得这种种族偏见不会和动物剥削联系在一起。
有了这种心理基础,杀动物和吃动物,似乎也不那么难为情了。既然已经有了这种不太难为情的心理,那么,为什么我们都不怎么会杀死自己的狗,并吃掉它?狗肉也是很美味的,玉林和其他的地区很多人,对狗肉都是情有独钟的。
事实上,这是一种分类心理,为了避免吃动物的时候产生不适,我们将动物分成“宠物”、“野生的”、“人工饲养”的,这些类别区分了一个模糊的动物概念:家。家的概念让动物和人的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养狗来说,我们自己养狗,狗是家庭的一份子,不杀它也不吃它,然而,在可能的情况下,我们会吃别人的狗。
除了分类心理,信仰也是决定人们吃不吃肉的关键,比如有研究表明,右翼份子会吃更多的肉,以及更多的利用动物,他们喜欢抵制素食主义对传统和文化习俗的威胁,而且他们觉得自己是“人”,是最有资格消费动物的。
从人类整体性上看,我们吃肉的原因似乎只有一个:我们是人,这是最大的心理动机,不管什么吃肉悖论还是分类心理,远远没有我们是人来干脆直接。
如果从男女这两大群体来看吃动物,情况又有不同。男人比女人爱吃动物不仅有统计学上的根据,现实观察也是如此。男人对吃动物是基于支持人类主导的信念,通俗来说,男人觉得人类是食物链的顶端,吃动物很正常;而女人则不同,她们一方面因为肉的品质比如外观和味道不吃,另一方面是因为健康,体重,甚至是环境问题和动物福利,以至于拒绝吃动物。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我们吃动物,是因为我们是人,在男女两大群体的吃肉问题上,情况就有点复杂了。
去伪存真,寻根溯源,专注与生活、生存环境,教育成长相关的社会与心理科学,有兴趣的可关注,有问题可联系,共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