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成长励志读书

被讨厌的勇气

2019-03-28  本文已影响78人  大山有枝

今天主要介绍下《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

被讨厌的勇气

本书豆瓣评分高达8.5,但是褒贬不一,有人视为烂泥,有人捧入云端。对于书评、影评其实都是从比较主观的角度写下的,意见不一也很正常。

《被讨厌的勇气》主要用一位青年与一位哲学家的对话形式来总结的阿德勒心理学,它的语言非常的朴实易懂,日常对话的形式也很有代入感。

如果你对心理学感兴趣,但是又对专业书籍晦涩难懂的语言望而却步,这本书可以是你的一个很好的选择。

我分享下我觉得书中很棒的观点,希望也能对大家也能有所启发。


①世界是简单的,人生也是简单的

很久以前的时候,位于乡下的祖母家有一口井,炎炎夏日里在祖母家和清凉的井水是那时的一大乐趣,但是在冬天引用时就感觉到的是温润。

我们都知道井水的温度是恒定的,长年在18度左右,这是一个客观的数字,无论谁测都一样。

可能我们都会认为这是环境变化造成的错觉,但是对于那时的我们来说,井水的冷暖是不容否定的事实。

人并不是住在客观的世界,而是住在自己营造的主观世界里。你所看到的世界不同于我所看到的世界,而且恐怕是不可能与任何人共有的世界。

问题不在于世界如何,而在于你自己怎样。


②人生不是由别人赋予的,而是由自己选择的,是自己选择自己如何生活

熟悉弗洛伊德心理学的人都知道“原因论”——一切的结果之前都先有原因,现在的我(结果)是由过去的事情(原因)所决定。

比如现在很多人关注的“原生家庭”问题,由电视剧《欢乐颂》我们可以得知原生家庭对于樊胜美的人生而言是多么的不幸,在现实世界,也许这样的樊胜美们并不少。

但是,如果所有人的“现在”都由“过去”所决定,那岂不是很奇怪?

最近,刚结局的电视剧《都挺好》让我们知道了同样的原生家庭下还有着苏明玉们的存在。

如果别人对苏明玉提起她的家人,苏明玉会有烦躁不安的情绪。

阿德勒心理学考虑的不是过去的“原因”,而是现在的“目的”。也就是说,她由于不想听到关于她家人的事情,所以才制造出“烦躁不安”的情绪。

苏明玉先有了“不想听到她家人的事情”这个目的,之后才会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而知道出烦躁不安之类的情绪。阿德勒心理学把这个叫做“目的论”。

如果我们一直依赖原因论,就会永远止步不前。

立足于原因论的人们,例如一般的生活顾问或者精神科医生,仅仅会指出“你之所以痛苦是因为过去的事情”,继而简单地安慰“所以错不在你”。所谓地心理创伤学就是原因论地典型。

阿德勒在否定心理创伤学说地时候说了下面这段话:

“任何经历本身并不是成功或者失败的原因。我们并非因为自身经历中的刺激——所谓的心理创伤——而痛苦,事实上我们会从经历中发现符合自己目的的因素。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

③只要能够进行课题分离,人际关系就会发生巨大改变。

一开始,作者提出“人的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决定你的生活方式(人生状态)的不是其他任何人,而是你自己这一事实。

你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着,我也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着。我们没必要去满足别人的期待。

随即,便提出了他的解决办法:一切人际关系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只要能够进行课题分离,人际关系就会发生巨大改变。

辨别究竟是谁的课题的方法非常简单,只需要考虑一下“某种选择所带来的结果最终要由谁来承担?”。

比如,对于孩子的学习问题。如果孩子选择“不学习”这个选项,那么由这种决断带来的后果一一例如成绩不好、无法上好学校等——最终的承担者不是父母,而是孩子。

也就是说,学习是孩子的课题。于此相对,父母命令孩子学习就是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如果这样的话,那肯定就避免不了冲突。

那么是说,即使孩子完全不学习,那也是孩子自己的课题,所以就放任不管吗?

阿德勒心理学并不是推崇放任主义。放任是一种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孩子在做什么的态度。

而阿德勒心理学的主张是在了解孩子干什么的基础上对其加以守护。

如果就学习而言,告诉孩子这是他自己的课题,在他想学习的时候父母要随时准备给予帮助,但绝不对孩子的课题妄加干涉。在孩子没有向你求助的时候不可以指手画脚。

如同一句谚语:可以把马带到水边,但不能强迫其喝水。


④真正的自由是拥有被讨厌的勇气

我们每个人在学校、社会中生活,都会或多或少地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不想被别人讨厌,这对人而言是非常自然的欲望和冲动。近代哲学巨人康德把这种欲望称作“倾向性”。

也就是本能性的欲望、冲动性的欲望。那么,按照这种“倾向性”,也就是按照欲望或冲动去生活、像自斜坡上滚下来的石头一样生活,这是不是“自由”呢?

绝对不是!这种生活方式只是欲望和冲动的奴隶。真正的自由是一种把滚落下来的自己从下面向上推的态度。

你一定认为自由就是“从组织中解放出来”吧。

认为自由就是从家庭、学校、公司或者国家等团体中跳出来。但是,即使跳出组织也无法得到真正的自由。毫不在意别人的评价、不害怕被别人讨厌、不追求被他人认可,如果不付出以上这些代价,那就无法贯彻自己的生活方式,也就是不能获得自由。

在人际关系中,自由的代价就是被别人讨厌,真正的自由,就是拥有被讨厌的勇气。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