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点茶

2023-01-03  本文已影响0人  不断长牙齿的大猫

点茶,是中国传统沏茶方法之一。

根据当前的考古、文献资料来看,其出现时间,不晚于唐末五代,盛行于两宋(公元960年~1279年)。

中国饮茶方法,先后经过了唐代烹茶、宋代点茶、明清泡茶以及当代饮茶等几个发展阶段。

中国茶史上有:“茶兴于唐,盛于宋”的说法。

明代泡茶法盛行后,点茶法式微,在中华大地几近失传。

中国茶饮,在宋代最为盛行。宋徽宗赵佶甚至御笔亲书《大观茶论》,此书成为关于宋代点茶最权威、影响力最大的一部著作,流传后世。

《大观茶论》记载:“至治之世,岂惟人得以尽其材,而草木之灵者,亦得以尽其用矣。”

茶,不仅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饮茶的风俗,也深入到人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到了宋代,中国的茶道发生了变化,点茶法,成为时尚。

和唐代的煮茶法不同,点茶法,是:将茶叶末放在茶碗里,注入少量沸水调成糊状,然后再注入沸水,或者直接向茶碗中注入沸水,同时用茶筅搅动,茶末上浮,形成粥面。

宋代,盛行点茶法。在社会各个阶层中普及。

宋代点茶,在中国茶道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点茶,是宋代斗茶所用的方法,茶人自己饮用亦用此法。

点茶,即是将茶,碾成细末,置茶盏中,以沸水点冲——先注少量沸水调膏,继之量茶注汤,边注边用茶筅击拂。

点茶,也常用来在宋代斗茶时进行。它可以在二人或二人以上进行,但也可以独个自煎(水)、自点(茶)、自品。它给人带来的身心享受,能唤来无穷的回味。

点茶,是两宋饮茶的主流形式,是中国古代茶艺的代表之一。已传播到日本、韩国、朝鲜。它对日本抹茶道、和高丽茶礼的产生,具有较大的影响。

《大观茶论》原名《茶论》,为宋徽宗赵佶所著的关于茶的专论,因成书于大观元年(1107),故后人称之为《大观茶论》。

《大观茶论》,全书共二十篇,对北宋时期,蒸青团茶的产地、采制、烹试、品质、斗茶风尚等均有详细记述。

其中,“点茶”一篇,见解精辟,论述深刻。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北宋以来,我国茶业的发达程度和制茶技术的发展状况,也为我们认识宋代茶道,留下了珍贵的文献资料。

南宋开庆年间,斗茶的游戏,漂洋过海,传入了日本,逐渐变为当今日本风行的“茶道”。

日本《类聚名物考》,对此有明确记载:“茶道之起,在正元中筑前崇福寺开山南浦昭明由宋传入。”

日本《本朝高僧传》,也有:“南浦昭明由宋归国,把茶台子、茶道具一式带到崇福寺”的记述。

2019年4月23日,宋联可博士,代表中华传统技艺老师,在中德经贸合作交流晚宴上展演:非遗宋代点茶。

以欢迎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贵宾。众佳宾,在欣赏与品尝点茶后,给予高度赞扬。

非遗:宋代点茶展演,第一次代表中华节目,走向国际舞台。非遗:宋代点茶相关物品,第一次代表中华礼物,出现在国际舞台。

非遗:宋代点茶,具有一整套完整的传承体系,《宋代点茶传承体系》获得国家版权。

2019年4月16日“己亥春非遗宋代点茶拜师仪式”,共有31位弟子拜师。

2019年5月7日己亥端午,非遗:宋代点茶拜师仪式,共有22位弟子拜师。非遗团队逐渐扩大。

宋联可博士,带领众弟子发愿:共同传承非遗宋代点茶、弘扬中华优秀传承文化。

(读书笔记)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