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情绪建立健康的关系

2023-05-23  本文已影响0人  大寶天天践

通过之前对情绪的探讨,不知道大家对情绪是否有了一个不同的认知,不再那么惧怕情绪了?是的,当我们走近一个我们一直回避的、害怕的东西时,我们就发现它没有那么可怕。

我们要尝试着和情绪建立一种健康的关系,当我们和情绪建立起一种健康的关系后,孩子也就有能力和情绪建立一种健康的关系了。

《情绪亲密——唤醒19种情绪的神秘力量》的作者,美国心理学博士、关系治疗专家罗伯特·奥古斯都·马斯特斯说,与我们的情绪建立健康的关系,是父母可以给予孩子的最大礼物。

孩子的心理养育有三类客体,父母、他人(朋友、同学、亲戚、小动物等)以及兴趣爱好(大自然、艺术、运动、游戏等)。

在这三类客体中,父母是最重要的养育客体。

他人是养育的第二类副客体。随着孩子的不断成长,孩子开始走上社会,开始接触小朋友、同学、老师、朋友、亲戚,这些人也会在孩子的成长中给孩子提供心理需求。

比如:和小朋友在一起玩的时候,小朋友会说:“你的衣服好漂亮啊!”这就满足了孩子的追求美好的需求,孩子在学校成绩好,同学们会说:“哇,你的数学真是超级厉害!”这就满足了孩子的价值感和成就感。女孩子们都有闺密,被老师批评了,和闺密倾诉一下,一条小狗、一只小猫,那么无条件信任和依恋我们,我们可以抱着它们说心里的话,这既满足了孩子的关系需求,还帮助孩子释放了负面情绪。

第三类客体——兴趣爱好也是养育的副客体。人们都喜欢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一朵花、一片云、一座或巍峨或秀美的山等,都会让我们内心愉悦,觉得生活都变得美好起来了;好的文学作品、影视作品,一首或欢快或悲伤的歌曲,一幅美丽的图画,都会打动我们的心,让我们高兴,让我们流泪;跑步、拳击、跳舞、游戏(真实的游戏或电脑、手机游戏)、钓鱼会让我们开心、快乐……所有的这些,都是在满足我们追求美好的需求,也是在帮助我们释放负面情绪。这些兴趣爱好看起来是无用之物,其实是滋养我们心理,帮助我们释放负面情绪的副客体。

很多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都会给孩子报一些兴趣班,但大多是抱着功利的目的,在学习中要求孩子考级,以便在升学择校中加分,或者成为家长炫耀的工具。这完全背离了兴趣爱好的本质。绘画、歌曲和文学作品的创作,都是一个人把自己内在的情绪,或美好或愤怒表达出来,看到的人,听到的人,就会产生共鸣,而共鸣就是内在的情绪被看见和回应,这就是对自我最好的滋养和疗愈。当然,有些孩子会在成年以后,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升华,成为作家、画家和音乐家。

0~18岁期间,孩子的心理自体尚未发育成熟,父母要成为满足孩子心理需求,帮助孩子释放负面情绪的主体。

如果父母在孩子的成长阶段出于种种原因没有很好的养育孩子的心理,孩子心理需求长期匮乏,负面情绪长期得不到释放,就会出现行为偏差,把副客体当成主客体,从副客体中去获得补偿。很多沉迷于游戏与网络、和一些不良少年交往的青少年就是因为亲子关系不好,跑到网络、游戏和伙伴中去满足自己匮乏的心理需求,释放自己的负面情绪。如果父母不重视、不改善,就会影响到成年以后的生活,容易出现的症状通常有以下几类:一是成瘾症,沉迷游戏、酗酒、赌博、吸毒、过度运动、工作狂等;二是容易进入不健康的关系,比如喜欢年龄差异很大的异性,甚至不惜介入他人的婚姻;三是很容易进入传销组织,被骗钱财等。

我有一个朋友,遭遇了离婚和工作上的挫折,在心情最低落的时期,他也没有丧失对生活的信心,始终坚信这是暂时的,这些终会过去的。因为,他有一个坚强、乐观的母亲,在他的成长过程中,每次家里有事时,他的妈妈就会说:“人这一辈子,谁还不遇到点儿事儿啊,甭后悔,遇着事儿咱认,认命不受屈,咱总能跨过去的,有妈呢,不怕。”

母亲的这些话深深地内化到他的潜意识中,使他有了生活下去的勇气,他有一群朋友陪着他喝酒、钓鱼。现在他已经完全走出来了,和妻子重新生活在一起,工作也走上了正轨。他的心理需求供给系统和负面情绪排泄系统,就是妈妈和他的互动模式的内化,以及朋友的陪伴和自己的兴趣爱好,这些系统在他遭受挫折的时候,一起发挥作用,支撑他走过了人生的低谷。

父母在孩子0~18岁之前,一是要和孩子建立起健康的亲子关系,尽力满足孩子五个方面的心理需求,帮助孩子释放负面情绪。同时,要鼓励孩子发展出自己的社交关系、兴趣爱好,帮助孩子建立起一套健康的心理需求补给系统和负面情绪(心理垃圾)代谢系统,这样,孩子在成年以后,就有了自我养育的能力,能够发展出稳定的自我和健全的人格,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