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之读书
2021-03-17 本文已影响0人
琉璃梓
今天午休守餐期间,终于有自己的时间可以看自己的闲书了,上次买的《中国文学史》今日白天可以有时间看了,看了几篇,读到第七篇《中国古代散文》。读文学史得通文学,确实,有很多书名听过,但是很多都不知道讲的是什么?只知道是国学经典,以前也买了一些经典国学书籍,但是古拙难读,没读多少,要是有老师讲评该多有意思,好晚了,真想一直读下去,后面翻了几篇,大概浏览了一遍,这本书是钱穆大师学生叶龙讲他的课上讲义笔录整理下来的,就看了这几篇,就觉得要是能有这样的机会听上这样的课该多幸福。
遣词造句真的要有所功底,言简意赅也是是文章所要达到的目标。不废话不啰嗦。在文学有着很高地位的《尚书》就是记言,记下国家领导人所发布的文告,文字肯定是要斟字酌句的,这是不是现在的发布权威发布通告和公告一样,讲究文字凝炼。看了一部分这本书,你说你文学史写的不错,我怎么越来越觉得你很厉害。文学史学的不错,那对于历史地理也肯定也知道的不少。
今日笔记:
中国文学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诗经》(韵文),先有韵文,后有散文。古代韵文易读,散文古拙难读。
根据来源和用途不同分为风(民庶之作,讲社会)、雅(朝廷之诗,讲政治)、颂(庙宇之诗,宗教祭祀用),这是符合西周社会政治、生活需要的。
根据作诗方法不同,又分为赋(直指其名,直叙其事者)比(引物作比)、兴(托物言志,抒情)。
中国从古就有史官,因此最初的散文都类似史,《尚书》记言,记下国家领导人所发布的文告,《春秋》(散文)记事,但都来源于真实历史,这与西方喜欢戏曲、小说等虚构文体迥异。
到春秋战国的动荡时期,有一类平民在关注社会发展、国家兴亡中有了自己的观点,百家争鸣,诸子散文出现,如《论语》、《孟子》、《庄子》、《荀子》等,其中《论语》、《孟子》的篇章还比较零散,到《庄子》就已经属于完整独立的寓言体文章,《荀子》则是同样结构完整、深入浅出的议论体文章了,这就是「诸子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