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

一个运营小白的成长史

2018-09-02  本文已影响18人  Elaine61

如果你不知道干嘛,也许可以试试运营。

这是我对运营最初的印象。

2016年我刚毕业,湖大硕士研究生,学的商科。说来也挺过意不去,毕竟顶着985学校985学院985专业的这一顶大帽子,对于什么经济大势委实说不出一二。找工作时也还算顺利,但真心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正巧有一家农业互金初创公司来校招,面试觉得还挺亲切,面试完居然还请吃了顿大餐。当时给我感动得,二话不说立马签了,想着干啥不是干呢,初创公司好哇,说不定就成了骨干了。

对的,我就是这么随便。随便地进入了风控岗,又随便地从风控岗转到了运营岗。我问人事运营干啥的,人事小姐姐脱口而出做活动的。我似懂非懂地哦了一句就随缘了。只因为听说运营的老大从腾讯出来,很牛掰。

于是一脸懵逼地进入运营岗。

起初做些很琐碎的事情。这里活动发奖品要核算下成本,确定寄送方案;那里做公众号要写篇文章,自诩文笔还不错的我洋洋得意地拿出来作品时,被批判得简直要哭,这才知道写文章和做新媒体是两码事。第一次听说前端和后台,第一次接触到axure,xmind这些工具,第一次知道用户体验这个词,第一次跟产品功能上线到凌晨,第一次为了一个活动标题想了整整40个版本……

运营哪里是谁都能做的?运营简直就是一个大坑,三头六臂才能应付得过来。

这是我经历了数个月惨无人道的运营工作之后的感觉。

彼时最痛苦的一件事,不是为了一个活动的上线整整加班一个月,也不是作为项目owner不停地在设计师和开发人员以及客服和客户之间周旋,而是当你的方案被一遍一遍修改和推翻重来时候的无力之感。饶是我心这么大的人,有时候都难免怒火中烧起来。改改改,我到底要改成什么样?

如果要展开来讲,运营真是一件太繁杂的事情。市场推广,活动运营,新媒体运营,数据运营,用户运营,产品运营吧啦吧啦。很多人把运营比喻成养孩子,我觉得到是挺贴切。想想养大一个孩子,小到衣食住行,大到德智体美,还要面临外部市场的竞争,就知道有多么不容易。养孩子的方式有这么多种,这个专家说A,家里老人说B,而自己又只能做到C。但哪种是最有效的呢?而哪种又是最优的?你知道的,这二者有时并非等同。

运营的繁杂让人捉襟见肘,但当我独立负责了好几个项目且备受摧残之后,我对运营的感觉开始步入了另一种境界——把控感。这个时候回过头来看做过的事,发现它不再是分离的一件一件事情,而是连起来成为一个系统。这样一来,运营就不仅仅只是一堆杂乱无序的执行事务,而是一个有目的有结构有步骤的执行计划。

我想不仅是对于运营,这就是对事物认知的一个普遍的过程:简单—复杂—简单。

佛学里有三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水。

虽然远谈不上如此境界,但如果把对事物的理解分成一个个小单元,在每一个小单元里我觉得这个过程也是适用的。

这种感觉很微妙,我不知他人是否如此。但我敢肯定那些优秀的运营经理肯定是在某些方面是通透了的。部门leader也曾给我们灌输过很多运营方法论,但是当时听来不以为然或者不解其意的东西,只有经历过并思考过,方法才真的能沉淀为方法论。

后来看了老黄的《运营之光》这本书,他提到的最多的一个观点,运营是有光的。他说的光不是方法论,而且一种精神层面的情感互动。我能理解他,因为运营本身是要回归人性的。就像养孩子,无论如何养,最终一定他一定不是工具,而是情感的归属。

做些一个尚不成熟的运营,我认为运营之道,可以用老子《道德经》中的道法术来阐述。

一、道。市场需求与产品逻辑决定产品是否具有生命力。经济与政治环境,市场竞争环境,企业战略布局等都是举足轻重的要素,这是产品生存之道。

二、法。运营体系与主线、系统的方法论、品牌建设、情感链接、用户洞察等深层次和长远性的考量是第二层次的法。

三、术。运营策略、项目管理、团队协作、内容生产、用户体验、运营节奏等运营技能决定了运营最终的质量。

在和一位前同事聊天的过程中,她谈到经历过三家公司,从农金圈(之前所在的农业互金公司)到红岭创投,再到如今所在的平安,她所有的专业技能都来自于在农金圈的打磨。

思维需至上而下,但运营的成长却需由下往上。如今我已离开职场,踏上了创业之路。但回过头来看,我非常感谢这段运营经历。正是因为对细节的追求和把握,才能把追求极致的产品思维当成一种习惯。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