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门的世界》:无处可逃,逃向何处
海胆说
vx 公众号: 海胆碎碎念
大家好
我是海胆丸,台湾某不知名大学的游离英专生
希望你也喜欢影视作品中的真实幻境
(图源网络,侵权删)
我们究竟生活在怎样的时代?
人们沉迷于影视艺术的真实幻境。
看着荧幕前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想象着自己会有怎样的人生故事。综艺、电影、电视剧,所有的这些影视作品揉捏真实、幻境来取悦观众,但早在19世纪克里斯托夫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拍摄方式,将主角自出生起就生活在电影的拍摄环境中,用他最真实的人生,最真实的情感为观众演绎最真实的作品。
由皮特·威尔导演,金·凯瑞扮演男主楚门,自1998年发布以来《楚门的世界》成为了电影界中不朽的经典,并多次获得了奥斯卡和金球奖最佳剧情类电影的提名。
采用“剧中剧”的影视架构,将楚门置身于虚拟桃源岛中,而又将电影中的观众和电影布幕前的观众融为一体,让我们直接将楚门带入到自己身上,因此楚门被困于桃源岛的困顿,楚门被监视时的绝望挣扎才能引起如此强烈的共鸣。
《楚门的世界》讲述了一个美丽归于破碎,却结局耐人寻味的预言故事,它更是是一部引人深思的反乌托邦题材电影。一直有影评家、剧作人探讨为什么不拍个《楚门的世界2》,在这部电影的结尾,楚门推开逃离桃源岛的大门踏入黑暗时没人知道他去了哪里,没人知道他往后的人生如何。其实这样开放式的结局是导演别出心裁的设置,一方面楚门作为一个象征主义人物他的逃离体现了人性探寻真理自由的胜利,另一方面,也给予了观众极大的想象空间为每个人心中的楚门留下更加鲜活的影子。
电影中的楚门是你,是我,是我们中的每一个。
桃源非桃源
“每个人都会接受眼前的现实”
We accept the reality of the world with which we're presented.
楚门出生、成长在桃源岛Seahaven,那是一座美丽平静的海岛,居民热情友善,生活平静幸福, 楚门在这里生活了三十年。突然有一天,一盏拍摄灯从天空落到楚门脚下。接着,他渐渐发现自己从出生起就生活在Christof为他塑造的虚伪世界中,而他自己只是Christof拍摄的真人秀—— 《楚门秀》中取悦观众的跳梁小丑,父母、知心好友都不过是Christof精挑细选的演员而已。当楚门最终明白真相,想乘船逃离桃源岛时,Christof 用狂风、雷电、巨浪击打载着他希望的小舟,楚门沉入了水中,可他不灭的人性之光终载他逃离了敌托邦。
电影中桃源岛的设置体现了极大的讽刺意涵。它的原型是19世纪50年代的美国海岛城郊环境。蔚蓝的天空、整洁的街道和坐落有致的整齐房屋,是城郊居民理想的生活场所而城郊的选址也体现了城市与郊区地带的模糊性也进一步暗示了楚门自我人格的不确定性。对于克里斯托夫和生活在桃源岛的其他居民来说,这是他们理想的乌托邦,没有人性恶的欺诈,没有对未来的担忧,生活富足、邻里和乐,若能生活在这样的桃源岛,夫复何求?可是古往今来一直有人探求着乌托邦的童话,而最终楚门的逃离又一次暴露了乌托邦破碎的必然性。这是由乌托邦的本质决定的,在其如童话般美好的外表下,悖理违情地道出现实社会蕴含的残酷危机。
在桃源岛美丽的布景下,暗藏着成千上万个针孔摄像机,监视着楚门的一举一动并全天候24小时地转播《楚门秀》。桃源岛中的楚门,坐拥一切却又一无所有。他身在其中却又游离其外,他无名无姓,亦无家人,桃源岛中的他不过是Christof的玩物,不过是愉悦观众的工具,不容行差踏错,不容拥有自己的思想。
私欲堆砌
通天塔
电影中Christof的形象一直有很大的争议,一方面来看他给了楚门能够在桃源岛无忧无虑度过一生的机会。
“听我的忠告,外面的世界跟我给你的世界,一样的虚假,有一样的谎言,一样的欺诈。但在我的世界你什么也不用怕,我比你更清楚你自己。”
为了保护楚门免受外面“真实世界”的残酷与虚伪,Christof花巨资为Truman建造了桃源岛。可若Christof 真如自己所说,不为名利钱财没有私心地想要给楚门最好的人生,他更应该问问楚门真正想要的是什么。Christof不过是被观众神化的普通人,他用私欲将自己塑造为上帝的形象,坐拥权势,妄想操纵楚门的人生,他无权把一个生命,当作一场秀。
桃源岛的幻象曾困住了楚门,也让我们迷茫,楚门真的应该离开吗?他的逃离是究竟是人性的迸发还是人类逃离伊甸园的原罪?
楚门的生活看似令人羡慕、无忧无虑,可实际上他没有丝毫自由选择的权利和自由,当他每天早晨走出桃源岛的家门时,对邻居满面笑容地打招呼,摸摸花斑狗,开车去上班,一年无谓时光的流逝,每天都没什么两样。桃源岛的楚门让我们看到了每天忙忙碌碌却浑浑噩噩的我们,与其嘲笑西西弗斯的荒谬,我们循环往复的人生似乎更加可悲。
楚门的观众代入感非常强烈,不仅是因为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自己,更是因为他的天真、善良、热忱曾经也出现在每个人的身上,但在现实世界的摸爬滚打中,在红尘滚滚中,我们埋没了最初真实的自己,我想这也是TRUMAN这个名字命名的真义, “True man”—— 真实的自我,那是未经污染过的真心,也唯有能遵从这颗真心的人才能走出虚无的荒漠,识破桃源岛的幻象,找到真正的来路。
一生所爱
楚门在上高中时遇到了Lauren,而她不过是Christof选择的一个配角,她拼尽全力想要告诉楚门桃源岛的真相。
他们在一起的在最后一夜Lauren告诉楚门:
Lauren:听着!你的一切大家都知道,
你的一举一动大家都看得一清二楚。
他们在演戏,楚门,你明白吗?
Truman:我不明白...
这时候的Truman并不明白Lauren话中的深意,而La uren被永远地逐出了桃源岛。这正好和柏拉图的《洞穴寓言》中传递了相同的信息。在洞穴寓言中,一群囚徒从小被锁在黑暗的洞穴中,他们无法移动,仅能看见被投射到洞穴墙壁上影子,他们相信他们看见的就是"实相",但这只是木偶的投影。他们同样把背后传来的回声当做影子发出的声音,把墙壁上的幻象当作现实洞穴另一边有个出口,透进微弱的阳光。当被困在黑暗洞穴中的囚徒被告知在这洞穴之外存在的才是真实的世界时,那些囚徒们彷徨畏缩,不明白真实为何物,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光明,更不知道自由是怎样的滋味。
帕拉图把这个洞穴类比为"灵魂"的牢笼,把从中脱离出来的过程类比为"灵魂" "开悟/启蒙"的旅程。他认为,我们"开悟"所需要的一切都已经在我们之内,我们仅仅只是去开启它。
在《楚门的世界中》楚门不就是洞穴中的囚徒吗?而我们又何尝不是身在桃源岛的楚门呢?
三层环套
有什么是真实的么?
Was anything real?
《楚门的世界》究其本质,是一个三层套娃结构,也可以说是三层毛巾卷(哦,想吃芋泥奶冻卷了。最里面的一层,是真人秀中楚门,他如同洞穴中的囚徒,困于牢笼而不自知,第二层就是生活在现实中的我们,而第三层,是我们心中的未知,也是柏拉图留给我们每个人去探求的真相和“精神的启蒙”。
当我第一次和Patrice谈及三层毛巾卷理论时,她并不理解,跟我说没必要把所有的事情都说的玄乎又玄。
ok fine,但我还是这么想。
逃离之路
楚门知道自己一生都似乎身不由己,也无力改变。电影中多次出现楚门拼凑拼贴画的场景,他每天早上都会买一本女性杂志,用上面女性的五官最终拼凑出最接近Lauren的样子。这象征着楚门对真相认识的逐步拼凑,而当他终于拼凑出最终令自己满意的样子时,楚门踏上了逃离之路。
曾经在日复一日的平淡生活中,楚门一次又一次地问自己,我是谁,又要去往何处。和每个拥有着年轻跳动心脏的年轻人一样,楚门不甘做生活的附庸。
他时时刻刻都想逃离这命运堆砌而成的浮华废墟,时时刻刻都想去到心中的理想国。当Christof切断了一切楚门能够离开的途径时,楚门撑起那小帆,航向那曾经吞噬了他美丽童年中最最慈爱父亲的大海。楚门在电影开头的时候就想想自己是在海上航行的船长,
雷电、巨浪、风暴 从没有让楚门停下寻找真相的脚步。他把自己绑在船上,在人造的滔天巨浪中,楚门宛如被钉在十字架上的Jesus-Christ, 他成就了自己,成就了自己心中的英雄。海中沉沉浮浮,楚门已将生死置之度外,纵沉入海中,他人性中的自由、真诚、勇敢载他冲破肉身的藩篱,而获得灵魂的新生。而楚门的逃离也宣告了Christof的瓦解崩塌。
对楚门而言,桃源岛并非是乌有之邦、理想之国,而是扼杀自由泯灭人性的万恶之所。当他的双手碰触到桃源岛的边界,楚门终于回到自己的天国。
我们每个,都是楚门,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自己,而终于明白,原来他就是我,就是你,就是我们中的每一个。我们和楚门有着一样的悲哀,现在的生活的不如意,忙忙碌碌却浑浑噩噩的人生,却又不知道如何才能逃离。但我们和楚门又不一样,因为楚门有不畏艰难,能够逃离的勇气,而我们不过是自以为是的看客。
无疑,《楚门的世界》彰显了人性精神的胜利,可真正令我们惧怕的、嗟叹的并不是楚门走入了我们生活的现实,而是我们可能也生活在楚门的世界中却不自知。
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一直是很局限的,从出生到长大,我们在日复一日对生活附着品的追逐中,麻木自己,埋没了自己本身最真实的样子,在别人赋予我们的一个一个标签中追求者所谓的完美人生,但是啊若有一天终于费尽心机得到了那些,是否你也愿意像楚门一样抛下一身浮华戾气,去找寻最最真实的自己,活出最最真实的人生…
最后,引用电影中Christof的一句话,
“如果他有野心,随时都可以走。
如果他下定决心要找出真相,谁也阻止不了他。”
海胆说:
第一篇影评推送是写给楚门的,希望走出桃源岛的他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楚门的世界》是我大三英文系毕业论文的电影选题,和它一起摸爬滚打地快一年了,再过几天终于要交完Draft 3了,写完这篇推送也算是好好和它告个别。我想《楚门的世界》是一部每个人都应该看的电影,不是因为它有多经典,也不是因为它是喜剧大师金·凯瑞的杰作,而是因为《楚门的世界》能或多或少让你走向最真实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