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思散文想法

自由的人生不需要爱情

2020-10-13  本文已影响0人  暗影无源

社会如狱

该图片由Marko Lovric在Pixabay上发布

01

恋爱的标准程序

经常听到这样的问题:一个不想再恋爱结婚的人,决定孤独一生的活着,这样的生命有意义吗?

经常看到这样的人生:一生为爱情奔波忙碌,祂生下来的目的就是与某个人结婚,这是祂人生的全部意义。

每当看到听到这样的事物时,脑海中总冒出这样的想法:假设全人类都只想着爱情只会恋爱结婚,把它们当成生命的全部意义,几代人之后会是什么情形呢?应该和卷毛狒狒没什么区别吧,两只大卷毛狒狒生下一只小卷毛狒狒,小卷毛狒狒继续着恋爱结婚。

卷毛狒狒不会思考什么孤独一生,卷毛狒狒也不会质疑结婚的目的。它们只会按照本能按部就班的求爱、交配、繁衍,恰如当今社会一对模范恋人激情发展的过程。

当一对恋人陷入爱河时,恋情就会以恰当而刻意的速度发展:吃饭、看电影、看望双方父母,从手拉手、亲吻、到结婚生子。恋人遵循着早已预定、定制好的婚姻框架,每一步的仪式程序都是恰当而标准的。

请遵循正确的求爱步骤!谢谢。

有人说婚姻是一件浪漫的事,性吸引力可以转换为浪漫的爱情,其实这种浪漫爱情是声音嘶哑的吟游诗人为了刺激贵族淑女的幻想而编造的故事,那大约是12世纪的故事了。

02

本能与指令

人类的婚姻行为不会像卷毛狒狒一样被本能所引导,但为什么人类的婚姻会如此模式化?是因为人类的基因里有结婚吗?

我们的基因里没有结婚,婚姻也并非先天的本能,而是一种后天由社会灌输到我们脑子里的指令。我们可以想象从小到大有多少督促结婚的情景,口耳相传的故事、道德教育、宗教信仰、大众媒介、政治政策,这些数不清的事物强化了我们结婚的指令。只要时机一到,立马就会像本能一样督促起来。

婚姻本质是一种社会制度。就像动物的行为会被本能所引导,制度也会提供程序迫使人的行为模式化,我们会按照程序指令沿着令社会满意的渠道前进。

结婚或者说任何一种社会行为或生活方式几乎都不是我们发明的,这些社会制度多数是由早已作古之人制定的。然而许多由古人决定的愚蠢言行制度随着时代迁移至今仍影响着我们,并得到更多人的相信和尊敬。

也就是说我们把许多由无能之辈界定的社会情境奉为圭臬。当然除了古代,现代也有人试图将其愚蠢言行强加到我们身上。

如果你不想循规蹈矩呢?社会控制和惩罚的威严体系虎视眈眈地捍卫着这些边界。

如果我们跨越雷池,那我们就将面对社会无处不在的控制机制和压制手段。

你的人生是否是别人手中的提线木偶

03

形式系统、同构与自由

于是就有人就说自己的行为是不得已而为之,是别无选择的必然时,祂就是在自欺欺人。

为什么这样说?倘若动物说它不得不繁衍,那我们知道它说的是实情;但如果一个人说祂不得不结婚时,祂就是在欺骗自己。

自欺的人沿着社会制度循规蹈矩,就像戴着镣铐的人一举一动都受到限制。

于是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社会是一所庞大的监狱,社会制度则是戴在自欺的人身上的枷锁。

不可否认的是现实世界本身是非常复杂的,以监狱喻之有失偏颇。但对一个近乎一无所知的复杂世界想要发现其隐藏的含义,以同构的方法赋予意义,使其能真实反映一部分现实世界是可行的。

监狱和现实世界都可以看做是形式系统,而这两个形式系统的结构中起着相类似的作用的部分可以互相映射。

映射与信息的交换,使某个毫无意义的形式系统与其它形式系统的结构产生同构关系时,就会不可避免地带上某种“意义”。

同构本身是模糊的,从已知结构中看到了同构关系是大脑认知的一个重要发展,同构创造了新的意义使我们以新的角度理解世界。

现在我们赋予社会以监狱的意义。有的人对这个监狱一无所知,思维被锚定在监狱的规则里,认为自己的人生中选择与某个人结婚是必须过程,不是这一个就是那一个,殊不知我们可以跳出选择的怪圈进行思考。

但有少数的人不乏洞察力与智慧可以看出一个支配着许多人生活的形式系统,并真诚面对选择的痛苦:越狱后的自由还是监狱里安然无虞的稳定生活。

更少数的人具备跳出这个系统的勇气:选择越狱后的自由,并采取行动。

只要地球还有引力就触摸不到天空

但越狱真的成功了吗?是自由的世界还是又一个触摸不到边界的囹圄。

全文完,感谢阅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