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省2018年的三大失败
新年第一天,都展望未来,规划远大前程。
其实,更应该做的,是检讨过去,再思前尘往事。
过去永远不会真正过去,过去一直都在。尤其是过去的失败,它必定会在未来的某个拐角处,猛跳出来,拦住我们,索要买路钱。
反省2018,最大的失败,有三——
一是,透明不够,活的不纯粹。
陆续吃了点苦头,咽了些苦水,自以为悟出门道,心里存的想法,手头正做的事,似乎不能全说,个别甚至要反着表述。孙子不也强调,兵者,诡道也。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加之朋友告诫,社会环境、人事关系、商业竞争,本就纷繁复杂,做具体经营,只要不踩线,那些藏着、掖着、提防着的,都是常态。你是在适应,是人作为生物的本能反应。
于是,也打起太极,玩猜心的游戏。结果,太极的力道出去,转上一圈,又以更大的力道打回,反噬自身;至于心,女孩的你别猜,反正你也猜不明白;男人的则更晦涩艰深。
因此,吃了更大的苦头,咽下更多的苦水。而且,活得更累。
《宋史》说司马光,“平生所为,未尝有不可对人言者。”2019,要效法先贤,力求过得纯粹些,透明些。多思考事,少琢磨人——想什么,大大方方告诉相关的人;做什么,也完完整整呈现给相关的人。
因此,要多发发朋友圈。人在哪,想啥,做啥,都一一发出来,留个底,记个流水账。如此这般,自己先透明起来,别人不用猜你,自己就更没有猜别人的必要。
二是,爱不够,活得有亏欠。
由近及远,首先是对亲人、朋友的爱,太少。
梁实秋写人到中年——所谓“耳畔频闻故人死,眼前但见少年多”,正是一般人中年的写照。2018年,我认识的,不少名人相约联袂而去,认识我的,一个大学好友也因心梗猝然离世,我辈对生死越发有了感触,可见人生还是要经历过,才懂。
年底姨公去世,送殡回来,父亲说,我的上一辈,走得差不多了。听到这话,心头一凛,想到岁月无声也无情,自己直面上一辈谢幕的时刻,终究要来,会来,且早已在来的路上。你伸手去拦,用体检,保健品等等,都无异于螳臂当车,除了被岁月的车轮碾过,不会有其他结果。
另一头,儿子也在长大。
只能抓紧爱他们。孝顺父母,多问候探望同城的长辈,每月一次;每周一次,陪老婆逛街,买不买东西,再商量;回家吃饭的每一天,都给儿子讲个故事。2018,断断续续讲完了西游记,2019,计划把三国、水浒先讲完。
由近及远,眼前渐多的少年们,你爱他们可够?在这个城市,他们要有房子,要组建家庭,要养育一胎、二胎,要孝敬父母长辈,要为生计而奔忙。你爱他们可够?为他们想的可够?组织成长的速度可匹配他们对生活的热望?
孟子说: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你爱的人,对你不亲近,就反省自己是不是足够仁爱;你带的团队不服从,就反省自己是不是足够智慧;你以礼相待的人不理会你,就反省自己是不是足够尊重。从这个角度想,2019,要争取多爱一些。
爱,就是力量。
三是,读书不够,想的太肤浅。
年末盘点,线上线下买书的频次、数量都没降,但塑封迟迟没拆的却见涨。
即便打开看的,也多了可囫囵下咽的快餐,要细嚼慢咽缓缓品的经典大都堆在桌上。
封面上的人,望着我笑。
自欺也欺人的说法,是忙。本质、实质和真相,还就是一个“懒”字。懒到,连读书这等乐事都做的少了,遑论其他?
可见人堕落之易,之快。
没有经典助你抽离,迫你反省,为你建构起观看、思考,进而介入纷纭世事的坐标系,人容易迷失于当下,局限在眼前,活得格局日小,龌龊日增。
2019,要多读书。保底kpi,一周一本;更要有计划地新读、重温经典。
让经典带我飞,从高处俯瞰当下和眼前,如黄仁宇般,“放宽历史的视界”。
选了张照片收尾,是年底福建教育出版社六十周年时和老婆的合影。职业生涯从这里起步,两任社长,都是恩人,这得牢记在心。而看一件事,倘能有六十年的视界,应该够了。
反省2018年的三大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