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日记第14篇2022.1.17

2022-01-17  本文已影响0人  丹心润泽

案例:闺女说想去吃日料,我拒绝,继续开车。闺女有了情绪,气鼓鼓的,在后座故意粗喘气,我没有理她,她拿口罩扔我,我没理她,她拿小熊扔我,我继续没理会她,(两次都没扔到我)然后她拽到了我的头发,我很恼火,内心突然感到权威被挑战,不被尊重。我:你把我的头发拽疼了,我很不舒服。

闺女并没有道歉的意思。我更是心里无穷搅拌,想着这孩子怎么这样?只因为吃饭没满足还动手抓我的头发,太大胆太不懂感恩了。于是一路没理她,我异想天开的等着她认错,但她并没有来认错。

分析:1.孩子在情绪区我没有积极聆听,想等她情绪自己恢复,我故意不理她.

2.误解了孩子,孩子粗出气,拿口罩和小熊扔我,照孩子自己说,她在寻求关注,可我就是不理她。(和孩子交流后)

3.更大的误解是,闺女没有故意抓我头发,只是捡起小熊时不小心挂到我头发了。(闺女说并不是故意抓我头发,是因为捡小熊不小心挂到了,当时在情绪里根本不想马上道歉,但自己在挂疼我时心里就已经跟我说对不起了。)

回放:

孩子想吃日料,坐车后面有了情绪。我及时聆听:闺女,你很想吃日料,我拒绝你去,让你很沮丧,很不开心。

闺女:嗯,我今天特别想吃,想吃好久了。你今天还不带我去。

我:嗯,我拒绝你去吃日料,你很失望,妈妈理解。但是这段时间妈妈的开支真的有些多,零用钱不太够用了。今天暂时不能够支付这个费用。等过几天妈妈一定带你去。

闺女:嗯,那好的。

总结:误解是最大的伤害,双方不开心。我们时刻觉察自己的想法真的是对的吗?反复问自己,这个事儿真的是我想的这样吗?及时聆听,让对方感受到被关注。觉察自己每个意识念头都是善意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