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法十二
这节课学的是遍行心所的后三个心所。受,想和思。这几个心所都很重要,与日常生活联系的也很密切。下面我着重分享一下想心所。从小我们接受的教育就是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这种观念被千百次地灌输,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一种很不好的习惯,那就是只相信自己的眼睛。相信自己的眼睛也就意味着看问题只看表象。通过本课的学习我才明白表象是被我们的意识加工过的东西,它既不全面又不客观。
在生活中与想心所有关的两个问题分别是想什么和怎么想?这两个问题和三观紧密相连也很现实。世出世间对于想这个问题没少泼墨。像佛家的心想事成及西方心理学的吸引力法则。也就是说你没有想过的事情是不会发生在你身上的。也有人说你现在的生活源于你之前的想法,你今天的想法决定未来的生活。当然了至于成不成还受众多因素的制约。想法确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想什么其实就是给自己树立了一个目标,当然目标可长可短,就像多年前我一是为了出离迷惑和烦恼,二是想弄明白人活着是为了什么?才误打误撞的进入了三级修学。假如我没有这样的想法就没有后续的行动也不会进入三级修学学佛。假如没受宗教和哲学的洗礼,我的想法肯定受情绪和欲望的支配。那么就很简单了,出人头地成为人上人。之前觉得这种想法没毛病。仔细分析一下,我既不是官二代也不是富二代,要想成为人上人,每一步肯定充满血雨腥风,即便达到了这个目标,为了维护既得利益不得不处处设防或排挤打压那些往上爬的人,毕竟资源有限。人上人毕竟不是一个确指也不能量化,那么问题来了,走到哪一步才算人上人?一省首富还是一国首富?即便成了国家首富就可以为所欲为了吗?显然不是。
其实进三级修学我是有保留的。当初我没弄明白学佛修行与赚钱的关系。后来师父给了答案,你带着菩提心利他心去赚钱,赚的越多越好。师父一席话驱散了我心头的阴霾。也让我明白我应该想什么,人上人毕竟是个相对的概念,不仅有副作用也是有限的。我不是马爸爸一句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其实是他一个人做尽天下的生意让别人没生意可做。即便我成功了,看着一片哀鸿遍野作为三宝弟子我能忍心吗?假如换个角度,我在赚钱的过程中发菩提心,在利他的过程中实现自利,这一举两得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
至于怎么想我觉得很重要。因为人生不如意的事太多,所以看问题的时候容易受负面情绪消极思想的左右。往往会看不好的一面。师父在本课开示说人的烦恼都是想出来的。这句话对我真有醍醐灌顶的功效。难道不是吗?比如看师兄们的所作所为明明人家做的非常好,我非要看不如法的一面,明明人家做的很到位,我非要鸡蛋里挑骨头,不烦恼才怪呢。为什么呢?因为呈现在我脑海中的已被意识加工过的影像就是负面的消极的,在解读这个影像时,我能不起烦恼吗?其实烦恼与快乐就在一念间,假如我脑海中的影像全是佛呢?对七支行愿的观修不正是把众生对观想成佛菩萨吗?还会有烦恼吗?当我内心全是佛菩萨是,当下是清净的。我深有体会。所以净土不在别处,而在自己的心田。所以说心净则国土净。确实真实不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