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读书简友广场

别只盯着目标,试试过程导向的做事方法

2024-07-07  本文已影响0人  zhuhuix

“ 在创作这条路上,需要我把基本功练好,把知识体系建设好,这就更需要我专注于过程来反省自己、改变自己,这样才有可能获得超越预期和想象的结果。

01

今天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一个思维转变。

不夸张地说,我曾经是个”凡事都要制定目标“的人。

就比如说,在身心健康方面,我要求自己控制住体重到多少KG以下。

在家庭关系方面,我承诺每天与爱人至少进行半小时高质量的交流。

在职业发展方面,我激励自己要在三年内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职业经理人。

在自我成长方面,我要求对自己在概念思维、主动性、影响力、成就感、坚韧度等这些底层素质与能力上,每个季度做一次完整的盘点。

但后来我发现这些事不能这么干。

想一想,保持身心健康、维系亲密关系,提升职业发展,打开成长通道,哪一种不是重大需求,哪一样不需要时间投入,哪一件不需要耗费精力?

而对于这些重大事项,如果我只去关注体重秤上的数字、挂在办公桌旁的职位,而忽略了身体和心理的真正需求。

那即使我达成了所谓的”目标:,我也不会感到满足,反而会陷入了更深的焦虑。

而且,我发现有些事情就不能简单地用目标来衡量。

就比如,虽然我承诺每天与爱人进行半小时的交流,但我还是由于工作的关系,没有做到真心实意地投入,这个目标对于亲密关系就于事无补。

还比如,虽然我要求自己每个季度做一次自我盘点,但我如果没能在平时努力,也并未取得真正的进步,那这个目标对我的成长就没有实际意义。

02

所以,我现在有了这样的思维方式:做事本来就会有两种风格,一种是目标导向,一种是过程导向。

目标导向更适合于以下的情况:方向已经明确,事项可量化、方案可行性高,甚至有先例可循的事情。

过程导向则适合处理重大的复杂性问题:方向只能说大致正确,但目标有很大的模糊性,并且不确定性高。

我要注意的是,在我所面对的重大性问题上,如果我只以“目标导向”为唯一宗旨,而不去建立适合自己的“过程导向”的做事逻辑与框架,

不仅“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而且很有可能会被这不确定性越来越强的现实世界随时打脸。

就比如说,我现在正在追求的--成为一名“创作者”这个战略。

如果我只以要写出多少好文章、或者自己的创作影响力有多大作为目标,那我能获得的进步与成果,完全只是冰山一角。

另外,在创作这条路上,需要我把基本功练好,把知识体系建设好,这就更需要我专注于过程来反省自己、改变自己,这样才有可能获得超越预期和想象的结果。

03

那“过程导向”的做事方法如何去展开呢?

我的体会是:

针对复杂性问题,在澄清目的与意义的基础上,以一种合乎逻辑的预设开始,用代价尽量小的行动方案去试错、去验证。

在这个过程中,根据反馈进行评判,并且及时修正。然后不断循环,直到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径。

而且我会强调,完美的预设是不存在的。

就像这世上没有完美无缺的战略、没有完全匹配的职业,没有理想至极的教育,没有十全十美的圣人一样。

与其在开始时花太多时间去构建完美的计划,还不如先让自己行动起来,越早行动,试错的成本就越小。

这里最重要的是,想办法要获取到反馈,不管是自己的还是他人的。

所以,在过程的某些执行阶段,可以适当的给自己设立一些评判进步的指标。

比如说,我是不是学到了新的,完全不同的知识;这些新知识和旧知识能关联吗?

我的学习速度,纠错速度相比上一次是不是变快了?我的生产效率有提升吗?具体在哪方面 ...

所以,我现在终于想清楚了,我为什么会一直在记录自己的改变和进步。

因为,它们就是我的“过程导向”的做事逻辑与框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而且,这些都是客观的数据,绝不是我凭空臆想出来的东西,它真实地反映和展示了我的个人成长。

以上是我的思考,供你参考!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