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如何接受一流教育”的思考

2017-03-03  本文已影响0人  南审读书人

最近读了吴军博士的专栏,关于《大学做什么》、《大学学什么》、《如何在二流大学接受一流教育》等,我也有自己一些想法给吴军博士留言,并且得到了精选。

当然,中国一流大学也就是一些顶尖的老牌985高校,我也去过很多,当学弟学妹们问起我来我还能聊一聊,清北人,哈工大,吉大,浙大,上交,西交等……如果你处在二流大学,并非你与高手就失之交臂了,吴军博士讲了一流大学的两点优势所在,你这样做,也可以不差。

第一,他们有更多的选择权以及主动性。无论是从一所高校的资源来看,还是他经历百年风雨洗礼的沉淀,他拥有更大的平台支撑你去做选择,一门课也好,一位老师也好。教育的重要性不是你去通过这门考试而已,它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你以后的生活。所以在选择的时候,你的主动性就非常重要了。选择一门课,你是如何做选择的?我了解到的网上流传这样一种说法:某某某老师给分高,课水,就可以选择这样的老师的课。那些让你挂过科的老师,便被学生百般排斥,有一句话说的很对,“你的学习就值这么点分啊”!

我在大一的时候曾经以一门选修课拿到满分开心了好久,那是一门音乐鉴赏课,讲的是流行音乐的发展史,每节课都会放很多音乐欣赏,我觉得这门课很重要的就是,他可以让你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加有趣,不至于是书呆子。

我来讲讲这次的选课,我选了两门课,一是PS,因为这是大学生必备的技能啊,我之前实习的同事中,都是北大、清华的姐姐,对他们而言,去做一张海报是轻而易举的事,他们从不会花很多时间在做海报上面。二是Python,是一种程序设计语言,也是数据分析处理的工具。大学里不就是去发现更多好玩有趣的东西吗?我是没接触过,我才来学习啊。并且我在南审读书人负责数据分析,当然要去学习,并不期待上这门课马上会给你带来什么,但我相信养分在未来,还是一句话“以大学生的格局,你并不能评判这门课的有用与无用。”这就是我选课的逻辑。

第二,他们生活的圈子,环境也决定了他们。今天跟一位学弟谈到读书的话题,我说,你一学期读书这么多,我很佩服。学弟说:“我认识一位学姐,她说她大一的时候三天读一本书,差不多一学期四楼社科库的书都读完了,这么多优秀的学长学姐都很努力,我也要啊”“并且,还得感谢舍友晚上打游戏很晚才关灯呢!”

这就是一个圈子的影响,最近采访过很多人,跟一些优秀的人聊天,我发现了他们的圈子中,都是一帮爱读书的人,有的受舍友的影响读了很多东野圭吾的著作并且大受启发,有的受一个团队的影响,“别人那么努力,我不认真不好意思啊!”真的很佩服他们,我喜欢采访别人,一来我可以跟高手对话,二来,我知道了他们的进阶之路,我明白了优秀真的是一种习惯。

第三,是最近内部分享时提出来的一个能力,“结构能力”,在大学中很重要。用知识搭建你的结构,进而用思维理解你的结构,理解这个世界的运转。吴军博士提到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年轻人应该多学知识,而不是停留在所学的基础上,来回炒回锅饭,去多做两道难题,这样只能说明你的考试水平很高,即使做到了这一点,对于你的将来帮助不大。但是,多学习知识和技能,发展自己的特长,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你将会从众人中脱颖而出。

有这样一个过程,以前的以前是一个知道的时代,你知道一点知识,那么你将会很厉害,别人觉得你水平高;到了后来呢,要能够去把知识理解,浅层次的理解,你也是出色的;现在,互联网时代,知识爆炸,信息爆炸,乃至智能时代,我们能比得过机器的有什么?你能记忆比过百度吗?唯独缺少深层次的思考,你对知识的思考能力。在架构你知识的过程中,也是对于某领域思考深入的过程,但凡取得相当成果的东西,是将某两个或几个完全不相干的领域,在自己的思维体系架构得出成果。大学的学习,知识架构,思维架构显得更重要。

希望我们都能够跨越很多这样那样的限制,去接受一流教育。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