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聚老师方法受益一生想法哲思

名人的成功谁都想拥有

2019-07-07  本文已影响9人  墨宁墨

名人的成功谁都想拥有,名人走过无数难走的路,许多人都不愿意去走。

墨宁墨

打卡序号:【第一阶段Day21】

• 课程学习,改变思维模式

• 学习内容:如「掌握学习本质,快速找到学习捷径」

• 打卡正文:随堂笔记 / 今日认知学习进步回顾

读核聚老师的文章,我发现他在用大量的例子和名人名言告诉我们一个最简单的道理,那就是求真务实。我们太容易怀疑,读了多少遍的至理名言都没有努力践行。所以思维上的问题越早解决,越能认清现实,努力精进!说再多,都不如诚心明白,踏踏实实的做好。

老师文章里的名人都是这么走过来的。

每当难受的感觉升起的时候,爱因斯坦就会面对抉择:要不要继续下去?一种可能是放弃。另外一种可能是提醒自己,找一个理由撑下去,而且是一次又一次的找个理由撑下去。

如果用平行宇宙的视角来看待,爱因斯坦的每次抉择,宇宙都在分叉。在其中的一个宇宙,那个一次次选择放弃的爱因斯坦就是个凡人,如同你我一般的凡人,甚至可能比你我还差劲。虽然在那个宇宙中那个人仍然叫做“爱因斯坦”。然而,在我们这个宇宙中,爱因斯坦靠“每天上百次的提醒自己”修炼成“神”。

说的再直白一些,爱因斯坦那种自我提醒的背后是责任。这是许多人都拥有的一种心理能量。

在责任面前,喜不喜欢、适不适合都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正如,许多成年人,他们每天都有许多次不想上班,每天都有许多次想要早早回家。但是,他们没这么做。为什么?因为贷款要还,老人要养,孩子要交学费。就是这么简单。

爱因斯坦的特别之处在于,他把责任感变成了一种方法,学习的方法、工作的方法、不断激活心理能量的方法。这个方法就是“每天上百次的提醒自己”,不是一次,不是两次,而是上百次,他居然还给提醒自己的心理活动记录了次数!

当责任感把思维和行动推上轨道的时候,有那么一些学习和工作的片段,的确,人进入了忘我状态,浑然不觉时间的流逝。有时,有重要的进展,有明显的收获,那种收获的喜悦压过了的枯燥、辛苦、劳累与疲惫。于是,我们看到,那些人学习和工作的时候居然经常很兴奋。而这却只是整个身心过程、整个人生过程的片段而已。

于人于己,学习是人的道德责任,工作也是人的道德责任。

除了必要的休息之外,应该如何克服经常性的学不进去、不想工作呢?如果变换了花样、变换方式之后仍然没有明显效果,那么就要回到最本质的东西,责任。

然后,你可能会问:如果没有明显的责任感怎么办呢?

首先,你要知道,这是你必须找到的东西,无论如何都要找到的东西。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人,随时可能因为各种偶然发生的小事情而陷入崩溃。知道必须,就容易想出办法了。

其次,让人产生责任感有个很简单的办法。就是行动,在行动中激活责任感。

这听起来自相矛盾。本来需要责任感激发行动,而你却说在行动中激发责任感,到底,谁是因谁是果?答案是互为因果。事实如此,人就是这么奇怪。人的认知、感知和情绪在许多时候都是行动带来的。比如,有确切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微笑的面部动作引发了积极的情绪,虽然,反之也是成立的。

我们本质上是个回路动物。不管谁激活谁,只要心理和行为之间的良性回路激活了就是成功,至少是小成功。小成功积累多了之后,自然有学习成果、有工作成果,然后那个良性回路会更强。

一个人的品质、能力、技能、知识等等,都是在一次次抉择,一次次考验之中形成的。人是磨炼出来的。

这就是爱因斯坦这样的人每天都在进行的自我训练。显然,每个人都可以这么去做。人的境遇的变化,根源于此,人与人之间也是这样点点滴滴拉开差距的。

另外,最好不要把爱因斯坦这样的人仅仅当做榜样,还要当做对手。想想看,你身边坐着的那位不起眼的人,每天从早到晚心里经常提醒自己这些东西,是不是有点儿恐怖?

恐怖就对了。恐惧也能让人迅速行动起来,乃至一次次行动起来。畏惧、敬畏、恐惧这些“负面”的情绪都是可以利用的。

最后,我有好几次不想回答这个问题,有好几次不想今天写完这篇文章,还有好几次不想写得这么长、这么具体。我只让这些想法存续了一瞬间,没给它们时间长得枝繁叶茂盘根错节。

不光是学习知识不能忘,连许多生活上的小技术环节也不能忘,否则浪费时间和精力就是必然。达不到预期效果,慢慢放弃自己的初心。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