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里的诗情画意
文/菲恩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是王维笔下清新淡雅的诗情画意;“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是杜甫笔下富有生活气息的诗情画意;“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是李白笔下空旷豪迈的诗情画意。
唐朝的诗人里,每一位的诗词都独具风格,各具魅力,而由众多唐朝诗人的经典诗词熔铸而成的《唐诗三百首》更是有说不完的经典,道不尽的衷情。
在这座文化宝库里,走进它,就像走进一个充满诗意的崭新世界。
读唐诗三百首,一首首清丽优雅的古典诗词迎面而来。它们或清丽优雅,或小家碧玉,或富有禅意,或豪阔壮丽,它们风格不同,形态各异,但在一句句优美诗词的渲染后,映入眼帘的却是一幅幅优美的山水田园画。
读唐诗,初读时无味,再读时深情。不曾想,短小精悍的唐诗,在中学时特厌恶背诵的唐诗,到了成年后却如此喜欢。
如果说,喜欢唐诗的理由是什么,我想最大的理由莫过于从诗中读自己的喜怒哀乐,读自己的人生,甚至从中读出安慰。
当伤心失意时,读一读李白,阴霾的心情会突变晴空。“天生我才必有用”、“安能摧眉折腰畏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简短的诗句,却隐藏着强大的自我认同感及其丰富智慧。
细细品读,不免引起共鸣,不曾想在跨越千年的时空长河里,依然能在书香之中遇到一位热泪盈眶的人。
这般的情感共鸣,怎能不令人心生神往。当对都市快节奏的生活感到厌倦了,读一读王维,清新淡雅富有生活气息的画面感沁润身心。
不论是《山居秋暝》里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还是《竹里馆》里的“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的笔触散发出使时光慢下来的禅意。
当深处繁华都市,每天疲于奔命,忙于应付,工于算计时,内心的宁静已被现实打得千疮百孔。
而在这样的困境下,读王维清幽舒心的诗词,感受平静安然的意境,又怎么能不让人怦然心动呢。
在唐诗里能遇见很多美好,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边境瑰丽,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平和,亦有“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童趣,而我偏爱的却是如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山水田园诗的恬静与淡雅。
喜爱那一份恬静淡雅背后的豁达与与世无争,喜爱他其实也是治愈在忙碌世俗中深陷孤独的自己。
能在书香氛围中,让人读出一份情感共鸣是唐诗的魅力,更是唐诗的人文温度。
这份人文温度,跨越了千年的历史长河,温暖了无数古今中外的伤兵孤客,也守护了无数深夜里独孤的灵魂。
唐诗是的繁盛是空前的,在唐诗里盛行的山水田园诗发展亦是繁荣的,而这份繁荣的背后,是一个庞大的田园居士群体构造。
唐朝中后期,科举制选拔人才机制盛行达到顶峰,而与唐朝官员选拔的平民化相并行的是大批身居田园的读书人士奋笔疾书,潜心研读。
也可以说,唐朝的这一社会背景,为山水田园诗的繁荣提供社会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