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的世界 读来自切尔诺贝利的声音
曾读过Rachel Carson的《Silent Spring》,中文译名是《寂静的春天》。这本书所讲的内容是:人类可能因为严重污染而面临一个没有鸟、蜜蜂和蝴蝶的世界。而这场对自然环境的杀戮背后的“元凶”便是是人类的自大和傲慢。人类滥用化学物质,从而对某些于人类“无益”的生物的灭绝行动。由于生物链关系,最终整个世界寂静无声。这本书引发了世界对环保的强烈呼吁,我也是因为当初环境法老师的推荐才有此涉猎。
今天,读完阿列克谢耶维奇的《我不知道该说什么,死亡还是爱情》(又名《来自切尔诺贝利的声音》)让我情不自禁地想起《寂静的春天》。虽然前者因为核电厂辐射的泄漏后者因为化学物质的滥用,然,两者的结果却是如此相同:大地从此暗淡生机,人们被迫离开家园。而这一切,到底该归结于谁的错误呢?
切尔诺贝利,这是一个多么让人觉得陌生的名字。因为一次核爆炸,全世界知道了这个地方。1986年4月26日,当人们正在兴奋的准备一年一度的复活节时,一声巨响打破了切尔诺贝利核电厂的神话。这座曾经被标榜最可靠最安全的核电站, 因为4号核电站的失火释放出相当于400颗美国广岛原子弹的辐射量。土地、房屋、森林和动物全部被污染。目前,由于罩在反应炉外的石棺是借助机器人和直升机而搭建,因此建造一开始便有裂缝,放射性粒子仍然持续外泄。如今,切尔诺贝利仿佛成了人间地狱的代名词,那儿的树木、土壤和房屋变成了绿色、黄色、金色;那儿的人们是“魔鬼”,他们由于遭受高辐射的影响在夜晚会发淡淡的光芒,他们是“切尔诺贝利人”,人们有足够的理由远离他们,拒绝他们。然而曾经的切尔诺贝利,也是一个有着芬芳的土壤、缤纷的花朵的地方呀!曾经的切尔诺贝利人,也曾在这里平和而安详地生活,以他们脚下的土地为豪啊!
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被颁发给本书的作者阿列克谢耶维奇。她以纪实文学的方式再一次把切尔诺贝利带到世人的面前。世间所有的东西都在被产生和被遗忘中循环,即便是最巨大的灾难,如果不用文字的形式予以记录,最终也会消失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作者用访谈的形式把切尔诺贝利的经历者一一带到我们的眼前,他们有人哭着向我们诉说往事,有人带着愤怒也有人带着和当时政治体制相称的无奈。对了,还有天真。灾难之下,让人感到窒息的难受的不仅是成年人的痛苦还有小孩儿的天真吧!他们还来不及知道发生了什么,就被终身禁锢在了“切尔诺贝利”的阴影之下;他们还在玩着过家家的游戏,却不知自己永远无法为人父母。
作者选取了各界人物进行访谈:有最最朴实的农民。他们被撤离时根本不知道自己从此再也无法回到故乡。故乡的苹果树正开着雪白的花朵呢,相伴多年的狗和猫也被“暂时”留在了家中。他们想,就这样一场火灾而已,应该很快就能回来吧!可事实是,这一走,“故乡”成了不敢去也不能回去的地方。有消防员的妻子。从反应炉返回的丈夫,不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散发着强烈辐射的“反应炉副产品”,他全身变成黑色,脸肿得看不见了眼睛。他在十四天后去世,这是切尔诺贝利留给她最大的伤痕。有物理学家。他知晓核反应堆辐射的致命性,而当局却对他的“警告”充耳不闻。他眼睁睁看着因“维稳”而被藏起了大量救命的“碘”,他看到为了不引起恐慌,当局对现场牵引车司机不发放任何防护用具。他愤怒,他心寒,但最终是在悄然无知之下“丢失”了他所有的资料,并收到了严重的威胁和警告;有体制内的公务人员。他没有指责没有控诉,他说他有自己的无奈!为了这张“党员证”,他必须听上头的指示,他这位党的忠诚的卫士不能对党失去信心,否则他就再也不是党的一部分,生活也就失去了目的。(当时苏联整体,共产党执政)。有无辜的孩子,他们画着关于切尔诺贝利的涂鸦,上下颠倒的树,黄色红色的河流。
切尔诺贝利的灾难仿佛是一场战争,军人被派往战地和辐射作战,难民被撤离躲避死亡的恐吓。然而战争是人们可以理解的,而对于切尔诺贝利,本有权知晓的人民却对此哑口无言。
悲剧泛滥着谎言,恐怖滋生着特权,死亡考验着人性。
戈尔巴乔夫隔三差五地在广播中喊“情况正在逐步稳定”、“同志们不要担心,一切都在掌控之中,情况并没有那么糟”,然而他也无法说清到底核爆炸是怎样的情况。辐射测量值永远不会超过一定的数值,因为上头的命令是如果超过这个值就是当地领导失职(有没有觉得很熟悉),新闻歌颂着“志愿者”的英雄事迹,却不向外传递切尔诺贝利的真实情况;领导来灾区视察,为躲避辐射尘于是早早为其铺下三层沥青;当权者的孩子和家当有几辆车的接送,而某个镇上的孩子却只能等死。还有的,报道着大海另一端的资本主义敌人,把科学、医学和政治混为一谈,却对眼前的灾难只字不提。
心寒。就像《动物农场》所说,所有的动物都是平等的,而有的动物更平等。灾难面前,丑陋毕现。
而历史终究是无独有偶,书中所述和我当下所见竟有多般相同:被政府修改的数据,被官员隐瞒的真相,被媒体误导的方向等等等等!昨天,是切尔诺贝利的核爆炸;今天就是福岛核泄漏的灾难。历史是何其相像!世界一日日发达,环境一点点被破坏,切尔诺贝利的昨天便是全世界的明天。当然,也许不会如此突然,然而面对污染的空气、土壤和水源,谁能说这不是又一场无法逃避的灾难?
读罢此书,为灾难中的人们叹息;愿世人皆能生活得干净而美好,这是生而为人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