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变(3)

2023-02-12  本文已影响0人  wilsonwong

(三)遠渡

前有崗哨攔阻,後有匪徒追兵,他只能晝夜不停的趕路,不能走大路,只能走小徑,一路上荊棘險途。一會兒,黑云壓頂,周遭漆黑混沌一片,黑夜裡只能憑藉着微弱的從雲間透出的光,努力辦別着方向,眼看就要下雨了,曠野裡看不到任何可以避雨的地方,接着,遠處已可见到電閃雷鳴,他也不敢停步,覺得這時下雨這反倒是好事,崗哨都躲雨去了,視野模糊更不容易被土匪發現,他奮力撥開攔路的蒺藜和草叢,不顧得划傷了手腳,扯破了衣服,一股勁向前奔跑。

雨似瓢潑一樣的灑下来,淋得整身濕透,泥濘趿着他的腳,雨水淋下幾乎使他眼睜不開,在風聲雷電中,穿過山林,涉過小河,翻山越嶺,風雨中他堅毅前行⋯⋯

走了二天,天終於晴了,他拖着又飢又餓疲俻不堪的身軀走到廈門,這才讓他才安下心來。

但問題又來了,在廈門舉目無親,何處可栖息?這又令他落入徬徨無助之中,逃出了危險卻又落入困頓,生活一切都要重新开始,接下來的怎麼辦?總不能每天流落街頭,廈門雖是福建的一個海港大城市,但沒有人脈關係,仍不容易找到工作落腳。

他有點感到心力交瘁,不知所措茫然的在街上走着,無意中他突然發現在中山路的街上一座騎樓柱子上貼着一張十九路軍同志會的佈告,他趕緊凑前仔細一看,原來是一幫散落在廈門的十九路軍同事組織了一個同志會,為幫助流落到廈門的戰友們解決生活和工作的困難,因為十九路軍解散之後,有的部隊讓蔣介石整編了,有的人不為蔣介石賣力回廣東老家了,有的到廣西投靠李宗仁部隊,有的逃到香港……

王維國趕緊循着上面寫的地址去尋找那同志會辦事處,那是在古城路的一棟舊房子樓上,他忐忑不安的穿過黑暗的通道,踏上一層吱吱着響的樓梯,推開一扇木門,隨着”吱呀”一聲;他驚喜的發現之前的幾個戰友,更令他意想不到的是見到方石磊團長。戰友劫後相逢,相擁喜極而泣,大家坐下細述別後的艱辛和挫敗,短短離開一年多,如晃隔世,令人不勝唏噓,大家似乎都有講不完的故事和經歷。

原來方石磊之前就曾是一個學校的校長,以後投筆從戎,就讀黃埔軍校,畢業後參加北伐戰爭,在駐守上海打日本人時和王維國遇上,這次到廈門是經原十九路軍在福建獨立時的教育部長,原厦門大學校長王亞平介紹,到厦門鼓浪嶼的一間小學當校長,王校長是馬克思「資本論」的中文翻譯者,在教育界享有很高名望。

方石磊知道王維國剛到廈門生活還沒有着落,就熱情邀請他到他們學校裡當名教師,剛好他們厦門鼓浪嶼愛群小學裡缺了一個教師。

這時的王維國正徬惶無助之際,感激方校長雪中送炭,解燃眉之急,欣然的接受了這教職。

他的新的生活就從充滿情調浪漫和生活希望的鼓浪嶼開始了。

這學校坐落在鼓浪嶼海邊的一個小山坡上,早晨,小島還披着霞光晨霧,王老師就一早到學校,幫助校務,准備教材。他辛勤耐心的教導學生,幫助學生,傍晚就和方校長一起到後港灣游泳,生活舒適寫意。

雖然生活安定了,不再戰火紛飛中戰斗,但他仍不忘抗日救國的匹夫已任,在學校裡經常組織學生抗日活動,到廈門各處宣傳演講抗日道理。

在宣傳抗日的活動中,機緣巧合,結識了一個志同道合的菲律賓歸僑女孩,她是一個古董商的女兒,她父親為了讓她學習中文,把她從菲律賓送來中國廈門。這女孩眉清目秀,娟麗聰慧,思想進步,懂得幾個國家的語言,兩人機緣投合,很快的墮入愛河,并建立了家庭。

女孩家在廈門倚着海邊有一棟寬暢的別墅,請有工人打理,家裡的桌檯案椅都是古香古色的紫檀木、黃花梨,擺的飾品用的瓷器幾乎都是古董,屋梁上雕龍刻鳳,女孩的家人都在外國做生意,只留她一人在廈門看家。

這是兩人最美好的時光,王維國每日到學校早出晚歸,王夫人打理家務,很快的懷孕生了孩子,孩子聰明、活潑、可愛,一家人樂也融融。

可惜好日子不長,日本人野心不死,蠢蠢欲動,想侵佔我國的大好河山,蔣介石的”攘外先安內”的國策令王維國相當不滿,也決定不再參加國軍了。

只因他在教學的同時,組織學生到處宣傳抗日,再因他有曾是十九路軍背景,因此被國民政府懷疑涉嫌”共黨”。

戰亂眼看又要開始了,為了家人的安全,他們被迫決定遠渡重洋,尋找新的平安幸福的生活。

在太太海外親人的幫助下,他們一家人終於在1936年坐船平安抵達新加坡,開始新的生活。

到了新的國家,這突變一家人需要重新適應,人生地不熟,又是新的挑戰。新的社會,一切都要靠自己的能力拼搏,努力工作才能生存。

這時”瀘溝橋事變”事變隨後爆發,世界陷入戰爭的旋渦裡,雖然仗未打到新加坡,但必須防范未燃。

一次與朋友的聚會中,有馬來西亞朋友告知王維國,他們那里華人社區欠缺教師,孩子們得不到教育,知道他之前是教師,就盛情邀請他到馬來西亞吉隆坡一個叫房香的地方創建中文學校,王維國和太太商量後,也就答應先去看看,因如果日本人來了打起仗,那裡應該比新加坡安全。

去到那裏才知道那是個較偏遠的小鎮,到處樹林茂密,荒蠻原始,河裡流淌的水經過原始森林的千年落葉,河水都被染成褐紅色。但那裏有許多勤勞的華人,從事着各種工作,主要從事工作割橡膠。

“王先生,真委屈你了,要你這種斯文人到這裡受苦。”看着他穿着整齊的白衣白褲,文質彬彬,帶他來的人也心懷歉意。

看着這些勤勞的華人缺少文化生活,期望他們的孩子們能得到教育望子成龍那殷切的目光,王維國就決定留下幫助他們。

從課材選擇,學校選址設計,教程安排自己都親力親為,并邀請了多幾個老師一起來,一間新的中文學校:華南小學,就在房香小鎮建立了。

成立的那天,小鎮上的人個個都喜气洋洋,因王校長為他們帶來了學習的風氣,文化的典雅,讓他們的孩子們都有了知識,也有了希望,不用再擔心孩子們每天無所事事,或長大後也只能做割橡膠這辛苦的工作。

由於學校辦得好,王校長有知識、有見地,謙虛公正,知事明理,樂於助人,贏得鎮上所有的人敬重。鎮裡人若發生些什麼事,人們都會來請敎王校長尋求解決辦法,自然而然地,很快大家也都推舉他為這地區僑領。

自中國的抗日戰爭爆發了,他每天關心着國內形勢的發展,心急如焚,除了教育學生和向華僑們宣講,仍不忘救國已任,積極的參加了陳嘉庚先生的”南洋籌賑總會”到處去募捐,支援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

1941年馬來西亞也被日軍攻下淪陷,王維國帶領一家人和鎮上的華人一起逃進深山老林裡去躲避日軍。因山林里地形複雜,沒什麼戰略價值,日軍又擔心共產黨游擊隊的襲擊,所以叢林裡也就成了百姓天然的避難所,學校就暫時沒法上課了。

在山林裡,一家人只好另謀生路,王維國一方面和太太在山林裡利用許多的香蕉林的資源養豬,一方面做小販為掩護,幫山林裡的華人採購必須用品,同時偷偷的偵探日軍的部署和動向,然後向游擊隊報告,讓共產黨游擊队幾次的偷襲出擊都取得勝利,有力的打擊了日軍在當地的勢力,直到1945年日本人投降之後他們才返回小鎮。

日本人投降了,所有的人都興高采烈的回到鎮上,學校也覆課了,由於馬來西亞仍是英國殖民地,英國人接管了鎮上所有的統治權。

但馬來西亞人民追求的是民族自主,自由獨立的社會,不能讓豺狼這幫去了那幫來,他們不能接受英國的殖民統治。

於是,馬來西亞反殖民統治運動馬上又風起雲湧,王國維做為一個地方的僑領,為爭取人民的自由和獨立,經常發表反殖民的演說,深得群眾的擁戴,又經常偷偷的為共產黨游擊隊輸送情報和物質,英國人早就懷疑把他釘上了,并二次將他扣押,但是又拿不出實質證據。

這時他的大儿子已經讀小學了,懂得英語,母親就叫他去為父親保釋,果然,英國人也沒證據證明他是共產黨游擊隊就將他釋放了。

一天,不知何故,家裡养的一只大黃狗突然暴斃了,家裡人都很傷心,這狗很乖,也很有靈性,是看家的好幫手。

這時,王維國也覺得狗死這事有蹊蹺,這狗很乖,一般都呆在家里,不輕易出門亂跑,而且警戒性很高,有生人靠近馬上就吠,通常他離家很遠還未回到家,這狗已經知道了,高興得直跳。

那天夜里,他擔心有事會發生,一直不敢入睡,果然,半夜里迷迷糊糊中隐隱聽到鄰居有人哀求的嚎叫聲,趕緊起床一看:在隔壁那方向有些人影晃動,他知道:肯定是馬來西亞游擊隊的除奸行動,因共產黨游擊隊多次被奸細舉報後,被政府軍襲擊,自己也被英殖民者二次逮捕都與這人舉報有關聯。

果然,第二天早上,街坊們發現,那奸細已經被人殺了。

這時,王維國知道自己的處境危險了,英殖民者一定會認為和他有關聯,實際上他并不知情,為了不被䘧及無辜,必須想辦法逃離。否則,英殖民政府又會懷疑他,畢竟他是這地區的僑領。

但是,能往那走?已經是七個孩子的大家庭了,要搬遷不是件易事。這要放棄這裡辛辛苦苦創立的一切,還要捨去學校的師生,辭去校長職務,還有鎮上曾經生死與共的華人,而且未來的生活將甚堪憂。

剛好早前他已經高興的獲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中國人民解放了,蔣介石已經逃到台灣,中國不再戰亂了,人民過上安定的生活。他早就曾有想回到祖國參加社會主義建設,乘着這次契機,他決定舍下這個裡的一切,辭去培華學校校長職務,決定帶着全家回國。

當許多華僑知道王校長要回祖國參加社會主義建設都紛紛跟隨效仿,攜帶家眷一同起程回國。

1950年他終於毅然携帶全家乘船踏上歸國的旅程,興奮的回到祖國懷抱,開始了新生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