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兄思想|谋定而后动,才能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以康熙为鉴,领导者更应该向苏麻喇姑和孝庄太后学习。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她们是怎么做的。
苏麻喇姑知道苏克萨哈劝说康熙在早朝的时候弹劾鳌拜时,她的第一个反应是“此事不妥”(做预判),这是她的判断和预估。
结合事实分析。一方面,她十分清楚此时康熙的状态(科举考试后的得意忘形),这种状态下的决策并不理智和缜密;另一方面,康熙亲政没有按照原计划(因为这是临时被苏克萨哈劝说的)进行,这一变动会打乱其他计划,而且很有可能会因此付出代价。
劝阻康熙。苏麻喇姑在劝阻康熙时,借助了孝庄太后的力量,因为她一直都能应对各种事情,并化危机为机遇。劝阻失败,趁夜赶赴孝庄太后处报告并寻求帮助。这是她的最后一招,因为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再看孝庄太后。孝庄太后见到气喘吁吁赶来的苏麻喇姑,就知道肯定有急事,但仍然让她先坐下来,缓一缓,再禀报。她不仅自己心平气和,甚至将其影响扩散到身边的人。
听苏麻喇姑说完,她分析之后给出了自己的预判——康熙必败无疑。此时的孝庄太后非常果断,因为她根据自己掌握的实际情况,并结合自己的阅历,已经提前预料到康熙会失败。
于是吩咐苏麻喇姑即刻启程,连夜回宫,阻止康熙。此处,孝庄太后的处理有两个要点:一是厘清事情的轻重缓急,康熙必败无疑是大事,是要事,自然第一时间处理;二是充分授权,她让苏麻喇姑回宫阻止康熙,此时,康熙见到苏麻喇姑就如同见到孝庄太后本人。
苏麻喇姑出发后,孝庄太后自己也收拾整顿,亲自连夜赶回宫。这一步足见孝庄太后的“谋定而后动”,按理说,孝庄太后已经让苏麻喇姑回宫阻止康熙,大可不必在带病的情况下亲自回宫。因为她预料到了事情的严重性,预料到了即使苏麻喇姑赶回宫也不一定来得及阻止,预料到了康熙失败后得有人能让他平抚下来。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在其著作《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曾说“管理很好的企业总是单调乏味,没有任何激动人心的事情发生”。正所谓“失败的国家没有英雄,破产的企业没有精英”,对于真正伟大的企业来说,每个人都各尽其职,因此对外展示的,永远都是简单、枯燥的标准化流程操作。
孝庄太后与苏麻喇姑之间、康熙与苏克萨哈之间,是君臣之道典型的正反面教材。前者,让我们看到了怎样才是正确的“为君、为臣”;后者,则让我们看到错误的“为君、为臣”会付出多么沉重的代价。
苏麻喇姑坚持对孝庄太后的目标负责,因此会将自己收集到的每一个情报都告诉孝庄太后。而苏克萨哈和康熙在弹劾鳌拜事件上,只是临时的利益共同体,他们最终的目标是不一样的,所以自然会存在诸多的信息不对称。
造成两者之间差距的,是孝庄太后的“谋”与康熙的“不谋”,而最终血的代价也为康熙带来了生动的一堂实战演练课程。
作为领导者,如何将自己对事情知情权有效传达给员工,会决定员工向上反馈的频率和质量,也影响着领导者决策的速度和质量。作为领导者,一定要把自己放在一个比员工更高的格局上,让自己多做裁判少做球员。
——文章节选自“大师兄点评清三大帝”第一部《向康熙学战略》,新书首发预售中,欢迎联系预订!
《向康熙学战略》-研读企业创业的艰难与战略决策之道;
《向雍正学用人》-探寻企业规范管理与识人用人之道;
《向乾隆学领导艺术》-破译职业经理人领导艺术与家族企业传承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