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德幼儿全人教育》第二次读书心得实践收获分享篇。
(一)
我是萱萱的妈妈,女儿刚刚过了7岁的生日,也刚上小学2个多月,由于从小我们没有给她制定好规则与界限,现在上小学了每天回家都要做作业,所以有时难免会让我们家长感到头痛。比如:像昨天晚上,我下班回到家,首先我先陪她玩了一会儿,玩了以后,我就问她:“萱萱作业做了没有”?她说“没有做”。我说:“那快去做作业吧“。她说:“想要先在手机上听故事然后再去做作业”。我又跟她说:“不行,先完成作业了再
听故事吧”。
但是她还是不愿意去做作业。当时我心里有些生气,我想我刚刚回来已经陪你玩过了,还不赶紧去做作业,再拖着,等一会要去吃饭、洗澡、涮牙、睡觉,那里还有时间做作业啊!但当时我没有把这个火发出来,我思考了一下,不然我用选择的方法让她自己选吧,就拿了一个本子写在本子上:
A:先做语文作业,再听5分钟的语音故事,然后完成数学作业,再听5分钟的语音故事。
B: 先听5钟的语音故事, 再做语文作业, 接着听5分钟的语音故事,然后完成数学作业。
萱萱说:我选B.我说:好的,然后我就把手机交给她,让她按自已选择的方式来完成作业。后面就不用我再跟她多说什么了,结果她很快把作业完成的又好又快!
我在想她之所以愿意这么做,是因为这是她自己选择完成作业的方式,而不我强加给她的哦!
(二)
关于情绪分享:
看到情绪篇的时候,我有特别深的感触和 体验,上了宝蕊老师的课,她将情绪和感受讲的非常清晰。分享我和儿子(4岁)之间发生的,每次我一生气没有表达压着呆在他身边的时候,他都会说:“妈妈我爱你。”我是没有看他的,然而我余光可以看到他是看着我小心翼翼的讲。
前段时间我会经常因为读《论语》跟他生闷气,然后就会变得很严肃,越是这样越发现他记不住!虽然会因为我生气而看起来很认真的在读,但是效率和效果不大,这个情况大概维持了半个月。因为读《论语》是从三岁开始就读的,十章以前他都能背,这个过程就是听读,反复的做,自然就会的!(这是让我惊讶孩子的天然学习力和吸收消化能力!完全没有强制,只是日常听,像背景音乐一样,这跟内在情绪的流通有很大的关系)然而这半个月,我发现他记不住了,读了半个月,依然记不住,每次还一直晃来晃去坐不住!!而且越是这样我发现我自己开始很容易会有情绪,跟他的沟通也变成了要求。我开始反思:为什么会这样?我开始对自己用自我专注法去了解发生了什么?是我的期待和担心卡住了,也阻碍了我们,我看不到孩子,同理不到也听不到他的情绪,无形之中还施加了压力给他,同时自己又反复自责。无法去陪伴他穿越,当面对他的不专心,我开始焦虑!我发现我在每次陪伴他之前已经掉到了自己的担心里了“如果他又是不喜欢坐不住怎么办?”其实我发现我自己有时候也并不喜欢经典,会觉得枯燥,可是却转而要求孩子要遵守!这是不合理的。 当我自我了解调整之后,我重新去陪伴孩子的时候我发现很神奇,同样的时间做同样的事情,(在这之前的每一次我都会去跟他了解他的情绪,他也能很好的表达,这是一次次重复的沟通调整之后的!我特别感恩遇到宝蕊老师,让我更了解自己,同时看到孩子!)我在开始之前先蹲下来看着他,抱抱他,很清楚的告诉他:“栩栩,我们要开始读论语了,你想要跟妈妈一起读,还是你跟着国学机读!”毫不犹豫说“跟妈妈一起”。我开始自己朗朗上口的读了起来,真的去体会《论语》中的字句,很神奇,我发现当我了解了自己的担心焦虑放下之后,我不带任何目的跟他读的时候,他自己读的很开心!我大声读他也铿锵有力地读!我们很愉快的一起读完了。
这次经验让我更深刻的体会到书中所说的“人们讨厌的不是做,而是讨厌那被强制的做,是讨厌那时时刻刻被要求的感觉!就好像随时会踩到地雷一样,让人神经紧绷。”(书中是用了“不可以”)这种要求和被要求背后都是满满的期待。
还有在情绪篇了讲到的情绪的不同能量对人产生的不同影响。情绪是能量!!!
关于拥抱分享:
这几天我儿子感冒咳嗽,虽然不是很严重,因为都是用绿色疗法(小儿推拿、食疗、艾灸的方式)调理,同时这需要孩子的配合,他也愿意,昨天突然看到自己超级喜欢的区区蛋(一种有玩具的巧克力牛奶蛋)很想吃,拿在手里不肯放!开始有情绪了,开始纠结了!一边很想吃一边有不吃!(他知道这个吃了会上火!咳嗽会更重,他之前有过这样的经验,后来严重就去老中医喝苦药!)特别特别难过!开始抱着蛋哭,很伤心“嘴里一直念,我想吃!我真的很想吃!我现在就要吃!我要吃!”我蹲下来,就抱着他轻拍他的背,轻轻地重诉他的话:“妈妈知道你真的很喜欢区区蛋,真的很想吃!你哭的很伤心,蛋蛋依然拿在手里。真的很不容易,面对自己这么喜欢的食物。”我就只是抱着他,轻拍他的背。很神奇,哭了有几分钟,他停下来了,小手抹了抹鼻涕眼泪,转身把区区蛋放回了柜台,“我感冒好了再来买你,拜拜”走了。我赶紧跟了上去。我特别惊讶!
书中提到了拥抱就像是母亲的子宫!这是温暖的、接纳的,孩子在面对这样的纠结是会有情绪是正常的,这个时候真的很需要家长的理解和接纳,hold住自己的情绪和思绪,只是纯粹的拥抱!!真的很有力量,很神奇孩子自己的内在会调整!(书中分析的很详细。)在拥抱中,情感的以交流,最初的不高兴,也会在期间转化成安全感和亲密。
关于选择/决定,威胁/处罚,承担责任
这一篇章中有提到婴幼儿天生信任人也能清晰地自我表达。我还是分享我跟我儿子之间的日常。他非常信任我,我说的话,但是他不信任他的姑姑,前几天他姑姑带他出去玩,然后没有明确告诉他要去干什么,(姑姑是要去一个朋友那里处理事情,但是在这之前答应带栩栩去买恐龙)一边忙着跟朋友说话处理事情,一边又应付式地对孩子说你再玩一会,你看这个多好玩,你先玩一下之类的这些语言!然后我儿子生气了:“姑姑,请你说话不要绕来绕去的,我很生气,请你现在带我去买恐龙,你答应我的,现在五分钟已经过了!”以上是他姑姑回来之后跟我们描诉的。特别惊讶他如此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绪。特别喜欢也跟自如地跟每个人(包括陌生人)沟通!
以上是我和儿子日常的生活,宝蕊老师将她多年的观察和实践都清晰的整理记录下来!特别感恩。这本书绝对能帮助很多的家长解惑解套!跟孩子之间的沟通无障碍!越来越自由。
作者:张畅真
(三)
在飞机上,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内心的感受。
在看到情绪这一部分时,我的头皮是发麻的,心是收紧的,眼前浮现的都是自己情绪乱七八糟时的画面,有气冲冲地转身离开,一句话也不说的样子;有用力地关上门,把自己与外界隔绝的样子;有用力自己敲自己的样子……从前的我总是压抑,逃避,不愿意面对,总是很无助,很委屈,很自责,进而把这些情绪存进了地窖银行。随之而来的是表现在孩子身上的焦虑,不安,小心翼翼,委屈,不愿表达,孩子遇到什么事只是哭,很歇斯底里的哭。我就像是一只无头苍蝇,四处寻找出路,我更加的不安和自我否定。直到这几个月陆陆续续地接受了全人教育的学习,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去用老师教的方法,提高改进,我自己越来越稳定了,孩子的状态也在发生着变化。
我这次外出学习,需要一周的时间。在几天前,我就告诉了儿子。当他得知我又要出去学习时,很平静地问我要去多久,我说了出发时间和回来的时间,他“哦”了一下,就没再说什么。
今天早上我出发前,到房间和他道别。他立刻哭了,不让我离开。此时的我,内心是稳定的,我感受到孩子还有一点焦虑,就抱着他,在他耳边说:“我感受到你很想妈妈陪着你,我也想陪你的。你会想我对不对?”孩子情绪稳定下来,我接着说:“我也会很想你的。我这次上课是从早上七点到晚上九点,你想我了,可以在九点后给我打电话,我可以接到。” 孩子很关心地说:“妈妈,那你只能吃二顿饭了。” “哦,不,我们虽然上课很紧张,还是吃三顿饭的,都是素食,很简单。你在学习,妈妈也要努力学习,你的支持对我很重要,谢谢你支持妈妈!” 我再次使劲地抱抱他。我出门时,身后还传来儿子的道别声,很温暖。
没有讲大道理,没有哄骗,只感到二个人之间的那种爱的能量的流动。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内在的那个我在长大。
所以,看到后面的家长给孩子的信时,我总会被触动,情不自禁地就流出眼泪。我真的感受到自己的再次成长,那个躲在内心的我,好小,很脆弱,因为孩子的到来,那个内在的我必须成长才能跟上孩子的脚步,当我在长大时,我能感受到出现在内心的那种稳定,很有力量,而且情绪越来越稳定,也能有勇气去面对生活中出现的的不适症状,有勇气去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感受。家长的成长太重要了。
我真的很感恩英华把我领入全人教育的课堂,庆幸自己能遇到这么接地气的老师和同学们。改变真的是由内开始的。感恩爱的流动,感恩相遇。
(四)
关于情绪与拥抱的分享
在我女儿2-3岁的时候她经常会在吃饭前要求我抱抱,我那会情绪比较急躁,对孩子很没有耐性,经常很不耐烦的说:不抱,吃完饭了再抱。我也始终不明白她为什么要抱抱,再后来大一些了每天早上起床的时候或者发现我有情绪的时候她还是要求抱一会她,我读了宝蕊老师的拥抱章节才彻底明白了,原来我不自觉的无表情的脸和严厉让她感到不安、紧张和焦虑,想要在我这里寻求安全感和被爱的感觉。我的情绪让她很害怕担心,久而久之在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她已经压抑积压了很多情绪。我们之间发生冲突时,她会直接摔门把自己反锁在房间里。昨天晚上我和女儿聊起这个状况她也回忆起来了,我开玩笑的说:你那会经常给妈妈甩脸色,时常摔门你还记得吗?现在怎么每天晚上搂着我捧着脸左亲右亲的亲个没完?自从两年前开始学习心理学,尤其是学到宝蕊老师的课程,我慢慢的开始处理自己的情绪,了解孩子的心理,学习接纳她的情绪,把自己的情绪和她的情绪理清分开,然后同理她的情绪,时常主动陪伴拥抱她,现在她已经学会了和我表达她的情绪。当我表达我有情绪,与她无关,但是需要一个空间处理自己的情绪不希望被打扰时,她也能够安稳的去做自己的事情,不会因我的情绪而不安。宝蕊老师的研究为在育儿路上挫败很多次的我找到了真正适合的解药。感恩
(五)
此时此刻非常的兴奋,兴奋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我终于对于陪伴孩子方面找到了方向,能推翻上一代无形中给我们“错误”的教育,用新的方式陪伴孩子成长,二是自从学到了这些,运用在陪伴一岁多的女儿身上,我每一天都是收获滿滿。下面我要和大家一一分享我实践的结果啦。。。。
第一,关于情绪与成长没读这本书之前,我从不关注孩子的情绪,我觉得不能就不能,哭也没有用。所以我发现,一岁的女儿女儿会出抓狂现象,经常遇到不爽的事情,自己左手猛抓右手;容易和你唱反调,就是她明明渴了,你给她水喝,她就是不喝,还打掉;容易不接受我们的意见……所以,我这样的方式是正确的吗?我是在用用自己的方式去爱对方?还是用对方的方式来爱对方呢?我想目前这方式一定是错的,我一直在用错的方式在压抑孩子的情绪,让她幼小的心灵里,建立起了地窖银行,所以在每一次她不能接受的情况下,她都会爆发出暴力、愤怒、发泄等行为。
那我应该怎么呢? 停留想了下,我要从三方面来解决这个问题:第一,我先从和孩子的合作开始,每一次合作我应该尊重她的选择,我要尝试在配合孩子当中,每一件事情都是来自于孩子自愿,享受,快乐的去完成。第二,允许及引导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并学会倾听和感受孩子的情绪;第三,感受当时自己的情绪,感受孩子当时的的情绪;每一点都难,在我这里,最容易失败的就是第三点,比如当你已经在忙碌的时候,孩子会一直哭泣,以前我总是在这个时候没有能hold住自己的情绪,也跟着爆发起来,那这样孩子受伤,我也受伤。现在慢慢能在孩子发泄情绪的时候,我能及时hold住自己情绪,保持冷静的处理孩子的情绪了,所以当我慢慢把这三点运用在孩子身上的时候,我发现女儿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现在,这些情况都不再有了。
第二,拥抱的力量我一直理解错了“拥抱”这两个词,我把拥抱变成,我闲下来,想逗孩子玩的时候,来抱一抱。现在我发现我错了,“拥抱”应该是对方需要的时候,而不是变成我需要的时候,所以我才想起,好像女儿哭的时候,我从来没有给她一个拥抱,她每次都很伤心,很无助的样子。不行,我得改,我得从每一件细微的事情开始改,所以现在当我无意中触犯了孩子,孩子出现伤心的时候,我会蹲下来,对她说:妈妈知道你很委屈,妈妈知道你很难受,这样,我们先哭完好吗?当我一直拥抱孩子,直到她哭完后,我松开她,她真的脸上呈现出笑容,又高高兴兴的去玩了。拥抱所起到的作用太强大了,特别对于小孩来说,拥抱对她太重要了,等于是她一个坚持和港湾的依靠,给她相信,任何事情还有妈妈陪着你的感觉。
第三,选择关于选择,我有一个例子,女儿8个月开始,我就给她自己吃饭了,她会坐在儿童餐桌椅上,穿上围裙,随心所欲的吃,她喜欢自己吃,因为中途我们从来不干涉她是否把米饭扔地上了,或者用手抓等,但唯一的就是她非常的不愿意穿围裙,站在我们的角度里,就是不穿围裙,这样吃法,衣服根本洗不干净,所以每次她不愿意,我都会有点硬穿上去给她的感觉。后面有一次,女儿还是有点不想穿,我顿时想到,我不是应该接纳她的行为吗?我应该给孩子选择的权力啊。这时我停止强制的行为,我说你想不想穿围裙自己吃饭呢?如果想请伸出两只小手,妈妈帮你穿上去,这样你就可以自己吃饭了。很惊讶的是,这时,她真的伸出了两只小手给你,接着她就高高兴兴的吃饭了。这一点对我触动还是非常的大,一个通过让孩子选择的机会,就能把一件事情做的这么和谐。打从那以后,我每次帮她穿围裙,都说伸出两只小手,她就主动伸出两只小手,再也没有出现不肯穿围裙的现象了。
(六)
何丽兰第二周读书分享
这一周的内容特别多,而且每一个章节都非常重要,这几章不是要读几遍的问题,而是需要经常翻来看看,再来对照一下自己的生活去调整。
今天分享情绪和拥抱
我是个乖孩子,特别乖,家人和朋友都觉得我特别懂事,是的,“特别懂事”。只是大家不知道这个懂事的背后又太多的压抑,这个压抑压得很深,深到我自已都看不到。去年去武汉上课的时候,我说宝蕊老师,我的孩子才两岁,可是这几个月他很喜欢叹气,我不知道为什么。宝蕊老师用她充满同理的眼神看着我说:“因为你太压抑了,你的孩子替你叹气啊”,那一刻我突然情绪全部涌上来,泪流满面。是的,我突然意识到我真的很压抑,我也很焦虑!
董董跟我一样,是特别乖的孩子,特别懂事,大家都夸我说,你是怎么培养你的孩子的?怎么这么懂事。听到这些,我并不是很开心,因为我内心是有一些不安的,董董虽然很懂事,可是他内在有很多的压抑,也有很多的愤怒被压抑了。
这一年多由于我在成长,董董这几个月也在贝德学习和成长,所以他现在慢慢学着表达他的情绪(虽然表达的有些简单和粗暴,但是起码他愿意表达了,方式方法以后再慢慢引导,我得先成长,才有能力引导他)。他现在生气的时候就会大声哭喊“不要我们,让我们出去”,然后他一个人在房间生气,气消了就自己出来(这样虽然他情绪是下来了,可是并没有很好的流通,他也会觉得失落,感受不到我们的陪件)。他生气的时候其实我很想去同理他、靠近他、陪伴他和拥抱他,但是经常会HOLD不住自己的情绪,我会有我的着急、生气和愤怒,所以他根本不要我靠近和拥抱。那天跟贝德的老师通了个电话,告诉她我的困惑。老师告诉如何看到自己的情绪、先调整自己的情绪,然后稳定的陪伴。
前几天早上,董董晚上睡得晚,早上没睡醒,吃早餐时不小心把牛奶弄嗮了,他已经很不开心了,爸爸又去作弄他,他非常生气,发了很大的火,大哭着不要我们靠近,让我们走开,当时我也着急和生气,因为上课马上就要迟到了,我意识到我的情绪后,先把情绪放在一边,蹲下来双手扶着他的手臂,看着他的眼睛,带着我的心说:董董,妈妈知道你现在很生气,你可以生气,你也要可以哭,妈妈会陪着你,妈妈很爱你。他边哭边推我说,你走开,我不要你。我仍然很稳定的说,妈妈听到了,你可以哭,妈妈还是会陪着你,妈妈很爱你。说了三次以后,我去抱他,他想用力推开我,我仍然很稳定的抱着他,告诉他妈妈会陪着他,妈妈很爱他。他很大声的哭了两分钟就不哭了,然后他的身体也变的柔软了很多。后来他告诉我,牛奶洒了,他觉得他做错了,听到这里我很心疼他,我跟他说牛奶洒了不代表你错了,下次拿稳一些就可以了,陪伴了董董几分钟后,他就开开心心的去上学了。在整个陪伴的过程里我的内心是稳定的,我内心输送的能量是关心和爱,所以最后孩子愿意我抱他,也愿意告诉我他生气的原因。
了解情绪对每个人来说都太重要了。
双十一熬了几天夜,本来想这次读书分享选择感恩,延后几天交的,看到同学们的分享特别感动和激动,忍不住想快点和同学位分享。谢谢大家!
(七)
一、情绪与成长自从跟随宝蕊老师学习以来,我最大的进步就是情绪稳定了很多。体现在育儿方面,以前会偶尔觉得“不知养娃拿来干嘛,两个人好好的,徒增一个麻烦”。虽然话粗,但其实是很多父母的心声,无助又无奈。归根到底,是大人不接纳孩子。不了解他们的行为背后是什么情感需求,看着各种翻天覆地的哭闹和反抗,就抓狂恨不得塞回去。学习后,我会刻意用专注、聆听、同理心去陪伴孩子,效果是极好的。有时候尽管什么话都不说,单纯地、温柔地、坚定地看着孩子,过不到一分钟,孩子自己就调整好情绪了。儿子最经典的一句话就是:“妈妈,我现在不哭了,我擦干眼泪就笑了!”这是聆听和接纳的自然结果,本自具足,幼儿也同样如此。当然,我也不是十全十美的,也会有hold不住的情况。周一周二,我和儿子身体都不太舒服,早上上托育前,都闹腾好久才出门。这两天,我hold不住生气和烦躁。
觉察自己,首先我是担心迟到的:一来正在改掉怕早不怕迟的坏习惯;二来老师强调了几次要早点到,再迟到就是我做不好了(所以这两天迟到了,我会把责任归咎给孩子的磨蹭)。其次,也是因为身体不舒服,脸上少了平时的温和,语气显得急躁了(这是我的软肋,只要身体不舒服,就只想一个人呆着)。孩子肯定是觉察到了,他应该也是不安的。于是开始反抗所有的安排。他越反抗,我越急躁。我越急躁,他越抓狂。事后我做了一些调整:提前10分钟起床,应对迟到;不舒服时,提前告诉他“妈妈不舒服,所以没那么多笑容,和你无关的”;急躁时,拥抱孩子,靠拥抱来平复两人的情绪。抓住0.0001秒,突破!我得面对自己的软肋,去突破!生活中已经尝试过好几次大大小小的突破,感觉非常好,再接再厉!
二、拥抱的力量“在拥抱中,情感得以交流,最初的不高兴,也会在期间转化为安全与亲密。”这句话,估计就是拥抱的精髓!不管是伴侣,还是亲子之间的相处,拥抱是增强亲密感的必杀技!简单而高效!在生活中,我和老公、孩子之间拥抱的频率挺高的,所以我们都能感受到这个三口小家,非常的和谐有爱。儿子最喜欢的就是,爸爸妈妈都在的时候,我们三个一起聊天、一起玩。我们家有一个维系亲密感的好习惯——每天爸爸下班开门时,儿子和我都第一时间丢下手头的事情,冲过去拥抱、亲吻爸爸。这个动作,同样简单而高效!另外,如第一点提到的,当遇到自己软肋时(身体不舒服),用拥抱的方式来缓解自己的急躁,更重要的是让孩子知道妈妈发生了什么。书中说到的四种拥抱的方式,我得认真去体会一下。有机会的话,面对更多孩子不同的状况时用上所学。
三、冲突处理人本性都是害怕冲突的,所以会有强行制止冲突的做法。尤其是大人面对孩子之间的冲突,有时会干预过度了。正如书中所说,“不是什么冲突都要处理,有些冲突是孩子了解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必要过程。”我很赞同这句话,生活中我也是这样的态度。有时面对儿子和其他小朋友之间的冲突,我会相信他们自有能力去协调好。事实上,也如此。孩子的处事能力,比我们想象的强多了。
书中讲到冲突处理的步骤,我第一时间就想起一本书《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这本书是樊登老师推荐的,教会孩子学会解决冲突和与人相处的技巧。通过字词游戏,例如一些/所有、之前/之后、相同/不同、合适/不合适、如果.....可能会发生..... ,来引导孩子如何思考问题。四、选择/决定,威胁/处罚,承担责任做到让孩子有效地选择,是一大难点。因为很多时候所谓的选择,意图性很明显,只是大人在无计可施的时候,利用选择来压制孩子。反思自己,像这两天身体不舒服又遇上儿子哭闹时,没办法的情况下,我会说:”你不穿衣服,就出不了门,你得自己留在家里,妈妈要出去了“然后儿子就会哭着追出来,妥协说:“妈妈不要走,我现在就穿。”我内心是不好受的,因为知道这种不是让他选择,而是逼迫、威胁,甚至是处罚。但情急之下,真的很无奈。
写到这里,我又深深地反思。尝试做以下调整:1、了解他的“不想”、“不配合”,背后的原因。当自己hold不住时,马上去拥抱他,给自己一个缓冲。2、告诉他不做和做的客观情况、以及后果3、让他自己做决定,同时承担责任。例如不去上学,自己打电话给老师,说清楚原因和后续安排。4、当他做的决定,不是我所期待的,一定要接受!记住,通往未来的路,永远不只有一条。
作者:轻松育儿
(八)
第一部分,读书笔记
情绪,每个人的情绪是根据他所成长的环节、价值体系而产生对外界的心理与精神的反应。每个人的客观性取决于他主管的反应。情绪是心能语言,可传播、具感染性。情绪是中立的,是内在需求未被满足时产生的,本身无好坏之分,只是产生的结果有好坏之分,因此情绪分为被接纳的情绪(愉悦、快乐、安心、高兴等)和不被接纳的情绪(生气、愤怒、害怕、担心、焦虑等)。对于不被接纳的情绪,人们习惯性地去压抑/逃避,为了对抗(不面对)这些情绪,大脑条件反射式地启动自我防卫(辩解/讽刺/幽默、合理化、发泄/迁怒、忽略/不理/隔离等),由于躲在自己过去经验产生的情绪里面,且按自己过去的经验推测,带批评/偏见地处理对方的信息,这个过程会部分扭曲了完整的事实真相,如果后续不了解自己、继续沟通,这个经验和情绪会形成新的情绪卡点,藏在记忆和身体里面,当内心的空间被这些情绪塞满了无法隐藏时,在遇到状况时,就会瞬时爆发。当一个人负荷太满,严重超载时,爆发次数多了,就变成情绪化。同时由于堵塞的情绪越来越多,人慢慢就变得沉重/麻木/隔离/冷漠,对于愉悦等被接纳的情绪的感知也下降,身体慢慢就被冻住,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就会以生病/疲累/骂人/狂欢/吸毒/过渡助人的渴望等沉迷各种成瘾的外貌表现出来。女人通过述说处理情绪;男人处理情绪自我处理。
三个处理方法:拥抱(专注、聆听、同理心)),释放积压的情绪后、了解孩子、让他表达自己;选择,让孩子经验,了解/探索生命,承担责任,达到自我能力的扩展,自我存在价值的体现(不可常用);规则,保障每个人的自由。
第二部分,重检两个事情
第一个:
我儿子刚好一岁5个月,还不懂说话,这周末我带他午睡,他早上是6点多起床的,到中午快2点了,应该是很累的了,由于姐姐哥哥来了,玩得很兴奋。当我把他带到房间,想抱他哄睡时,他奋力挣扎要出去玩。当时我内心是很迷茫和焦虑,应该给他出去?还是要哄睡?由于我后面还安排了3点半去运动,所以我内心其实希望他现在可以睡觉,我也可以休息一下。我带着犹豫和不安,抱着他说“骏骏,已经两点了,要午睡了。”同时,他越扭越厉害,要挣扎下地,就是不睡觉。其实那时候我已经完全不觉得可以哄睡,他就是强烈的对抗,要玩,不睡觉。其实这个时候,我是迷茫的,对于他来说,这么小,就让他自己决定睡与不睡,合适吗?但如果我是需要干预的,那和强制有什么区别?我带着很多不安、迷茫和自责,“妥协了”,打开门,让他出去找姐姐哥哥玩,试一下看看吧。当决定开门的那刻,我的心是安下来,我内心觉得即使时间到了,但是强迫他睡觉是不对的,我似乎看到我妈妈强迫我的影子在(百般道理,都是为了我好)。我们出去后,却发现,哥哥姐姐都回家了,走遍整个屋子都没有见到哥哥姐姐他们,然后儿子开始哭了,我抱着他说“骏骏,妈妈知道你还很想和哥哥姐姐玩,但是哥哥姐姐要上课,回家了,骏骏现在可能有点伤心、可能有点失望,骏骏可以哭,妈妈抱着骏骏,妈妈爱你。”我一直重复这句话,那刻我坚定的知道,我需要好好陪伴他,无关让他睡觉。我坐在床上用点力抱着他,他哭着哭着拉过平常抱睡的被子,头枕在上面哭,哭声慢慢小了,大概1-2分钟后,他不哭了,头扭到一旁闭上眼睛,然后再过1分钟,睡着了,我轻轻将他放下,他已熟睡。
第二个:
周末早上,我在厨房弄东西,儿子坐着小车滑进厨房,因为厨房不大,而且有很多东西,我们都不希望他进来玩。我试用了规则,觉察到那刻我是有点焦虑和对自己不自信的,我告诉自己先放下,然后蹲下了,将手放在他肩膀上说,骏骏看着妈妈,他把眼睛看向我,“骏骏,厨房和厕所不可以开车车,你可以在大厅开、可以在房间开、可以在阳台开,但是不可以在厨房和厕所开车车。”我看着他原来的眼神,从一开始的对焦到到处看(其实我不知道是他回避我眼神,还是没有听懂我说什么)然后我带着他出去玩了,之后他是没有再将车开到厨房,但是今天早上,我发现他还是将车开到厨房。
在这里,我是不确定他是否听懂,也不确定他是否接受。我事后重检,因为他是为了找我(平常少陪伴他),或者让我看下他开车,所以专门开车过来找我的。其实我内心是很开心的,但是我又觉得我有责任去规范他的行为。对于他对我的爱,我并没有感恩,却换来我给他的规则,所以我内心是愧疚和自责,所以我觉得我是在说教,让他不舒服,好像做错事了。或许下次,我再试一下,放下更多的自己,先去感谢他对我的爱,同理他,再来个约定,而不是规则。
(九)
陈翰的读书分享
我的小孩一岁四个月了,他有时候会因为一些事情会带着哭腔说:妈妈上班(即使妈妈就在身边)以前很不理解,觉得可笑并跟他解释妈妈没有上班,妈妈就在那儿。然而他还是会一直哭着重复那句:妈妈上班。直到学习之后,我明白,他是伤心难过而不知道该怎么表达呀!
我们跟他说话用很多很多的词句:天上飞的小鸟、太阳公公出来啦、跑步、打篮球、拿起来、放下去等等等等…..
然而我们都太习惯压抑自己了-------跟他说话的时候都下意识地避开了情绪类的词汇!(当然有情绪类的幼儿图书,然而用处不大)他拿球拍打我的时候我会说:不要打人。而不是跟他说:你打到爸爸了,爸爸有点疼有点难受。他把自己很喜欢的食物给我吃,我会说:宝宝真棒!而不是跟他说:真好吃,谢谢你!爸爸很开心!
小孩是大人的复印件,我们羞于正视自己的情绪,表达自己的情绪,那么小孩也就没办法知道怎么样去正视自己的情绪,表达自己的情绪。
后记:他因为拿不到掉到沙发下的乒乓球,边哭边说妈妈上班。我把他抱起来,安抚了一下后跟他说:因为乒乓球掉到沙发下面拿不到,所以你现在跟妈妈去上班了一样伤心难过对吗?他回答是并指了指沙发,情绪也开始好转(我想我们的情绪虽然没有好坏但是都渴望被亲爱的人所理解吧)。
(十)
阅读分享第二周
1、 关于情绪
在孩子出生之前,自己从来就没有了解过情绪这个词。即使自己作为一个正常人,会哭,会笑,会感到生气、难过、开心、害怕。。。。。。,但却从来没有以情绪的角度来去识别和理解过它们,甚至没有所谓的情绪概念。所以自己生活中的情绪往往也都是被压抑的。尤其是自己总是有一种害怕打扰别人的心理,所以经常也会不自觉地以牺牲自己的感受来满足别人的需求,而内心的不舒服却被自己的各种合理化,压抑下去了。直到遇到孩子,我才不断地发现自己的情绪化,有时真的很可怕。
当孩子出生后,我慢慢地了解到情绪这个词、了解到从小培养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很重要。但是当我真正学习如何教孩子情绪管理的时候,我发现自己根本不懂孩子的情绪,所以经常安慰着孩子,突然自己的情绪却莫名地也跟着上来了。当时觉得很无奈、很生气(生孩子的气,也生自己的气),现在回想也觉得很好笑。
当上完宝蕊老师的课之后,我终于明白,我从来都没有真正了解过自己的情绪,我又可能真正懂得孩子的情绪。当老师用心像把我们带回到自己的内心和曾经的痛苦的时候,我才开始真正地有意识地体会到自己曾经被压抑的情绪。
情绪是一种能量,它需要不断地流通,生命才会有活力。它需要被接纳,被认同,否则就会被放到“地窖银行”里,日后成为我们健康人生的阻碍。这个新认知,给了我很大的影响。现在,当孩子出现情绪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不再是想快速地解决问题,而是会给足够的时间让情绪发泄,流通。当我真正放下所有“背景音乐”,让孩子尽情发泄情绪,努力抱紧使劲挣扎反抗的孩子,听到孩子歇斯底里的哭喊,努力去感受他的心情时,我同时也感受到,由于我们之前的各种忽视和约束,孩子内心积累了那么多的情绪。而当孩子把情绪发泄完之后,即使最后他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他的身体也是放松的,会更容易接受你的建议,或自己就把事情翻篇了,然后便开心地去玩了。这种感觉真的很好!
二,关于拥抱
以前在孩子有情绪的时候,自己真的很少会想到去拥抱他,气到头上的时候,直接就是不理他,让他自己在房间哭,甚至还说:“等你哭完再找我”。天啊,现在想想真的再也不能这样子了。或许是因为自己从小就很少被父母以拥抱的方式来表达爱,所以对于拥抱并没有很强的意识,对拥抱的感觉也很平淡。而现在,不仅在孩子哭闹时,我会坚持抱他,平常主动抱他的意识也增强了,而且我发现他现在越来越喜欢我抱他了。
️三、 关于选择
回想自己(以及家人)以前,在处理哭闹的时候,自以为是尊重孩子,给孩子提供选择,其实有时候真的就是把强制改头换面,以选择之名来要求强迫孩子。我们只要求当下的结果,却看不到孩子内心的纠结与对抗。以至于孩子在集体中以及陌生环境中的自信心和自我存在感都会比较低,情绪也特别容易崩溃(幼儿园的老师也有类似的反馈),我觉得跟我们之前的“无效选择”方式是有关的。
四、实践和改变
上课回来以后,一直有在不断地实践学习到的内容,反复地思考不断地调整。从一开始,在接纳孩子情绪时自己依然会有控制不住情绪会生气,然后自责难过,然后放下期待进行调整,再到再次尝试,慢慢地我对情绪接纳,拥抱,以及选择的应用都更加得心应手了。
分享一个星期天发现故事:
周日早上起床后,孩子问我今天要去哪里玩。我说带他去附近大学里面玩沙子,不过要先滴完眼药水才能出去玩(最近患了结膜炎)。他很开心地答应了。可是吃完早餐后,他就不愿意滴眼药水了,要马上出去玩。于是我提醒他要滴完眼药水才能出去哦,我们刚刚说好了哟。他还是说不要滴眼药水。我问他为什么不想滴眼药水呢?他一开始没有回答为什么,只是不断地说不要滴,就是不要滴。经过之前的练习,我已经可以稳住自己的情绪,于是还是平静耐心地问他不想滴眼药水的原因。后来他说眼药水会痛,我马上回应到:”哦,是因为滴眼药水眼睛会痛,你怕痛是吗?“ 他点点头回答说:”是.“ 于是我肯定了他感受:”是的,滴眼药水确实会有点刺激,眼睛会不舒服。你害怕妈妈可以理解,如果是妈妈滴,妈妈也会有点害怕呢。不过,我们眼睛生病了,还是要滴眼药水,这样眼睛才会好哦。“ 可是,辰辰还是不愿意滴,一直说要出去玩。我一边以前面的方式保持肯定他的感受拥抱他,一边想办法让他感觉放松,跟他一起模拟滴眼药水的过程(拿镜子相互看眼睛,翻眼睑,给他看其他小朋友眼药水的视频),同时也明确地他说现在滴眼药水是最重要的事情,滴完眼药水才能出去玩。可是,他比我还要坚持,就是不愿意滴。好几次我内心真的很想直接强制地给他滴了,可是一想到书上面讲到,孩子如果因为不想做一件事情而被迫去做,内心就会产生对抗与愤怒。于是我还是忍住了,调整心态,继续询问孩子其他原因,一边想其他办法让他愿意配合,同时也提醒他时间越来越晚了,如果到了午饭时间我们上午就不能出去玩了。就这样反反复复的拉锯战持续了快一个半小时,过程中他也是各种嬉闹,感觉是想要我放弃。终于他说出了另外一个原因,滴眼药水会很苦。我赶紧回应:”哦,滴眼药水会苦,是的。那妈妈给你冲点牛奶,你一滴完如果感觉到苦的话,就马上喝牛奶,可以吗?” 他答应了。我内心有点兴奋,但也有点担心他有会耍赖。牛奶冲好后,他总算是配合地滴完了眼药水。
此时已经10点40多分,他依然记得要去学校玩沙子。但是我们从家走到学校的沙池要将20分钟,时间已经太晚了。于是,跟他说现在已经快11点了,我们12点就要吃午饭了,如果现在去的话我们就不能按时吃午饭了,而且中午你还要睡觉,这样的话,下午就可能不能去全优加(早教中心)哦。“不好,我现在就在去玩沙子,我也要去全优加” 孩子有点委屈的说。我在想孩子有选择的权利,还是要让他去一下。于是我说:“那好,如果你下午要去全优加的话,那12点钟要赶回来吃饭哦。如果你现在就要出去玩沙子的话,很有可能时间不够,你去到半路就要赶回来吃饭哦?” 他回答说:“好.” 我怕他不明白,对跟他重复了两次,他确定后,我们就穿鞋子出门了。出门前奶奶问:“你几点回来吃饭呀?”他说:“12点”. “嗯,好,过了12点我就不等吃饭喽“奶奶继续说。 辰辰也回答好。
爸爸跟着一起去,一路上玩闹,刚去到沙池已经11点40多分了。于是,我提醒孩子如果12点要赶回去吃饭的话,现在就要走咯。他不愿意,坚持要玩。我说最多玩5分钟必须要走了,不然就赶不回去了。他说好。5分钟后他玩得正起劲,不愿意走,我知道除非强拉,他是不会愿意走的。于是我有一点小着急地问:“现在时间到了妈妈要走了,你怎么办呢?“ 他赶紧说:”不要,我要你陪我一起玩。” 我还是坚持说:“妈妈要回去了,如果你还想玩的话,你可以问问爸爸愿不愿意陪你玩。“ 于是他跑去问爸爸,爸爸答应陪他玩。然后我就回去了。
在回去的路上,其实我内心是有点纠结的。我在想我这样是不是没有原则了呢,他答应的每一项事情都没有做到,我还最后帮他想办法,让他去找爸爸伴,我到底在赶什么?但是,我又在想,这是孩子的选择,他有权力选择而且他开心,他愿意。我在担心什么呢?担心他会没有时间意识,担心他玩得开心了,以后都会不想去全优加了,那我报的课怎么办呢?可是,如果他不去经历自己的选择带来的后果,没有机会经历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他又怎么能学习时间意识呢。一路在纠结中思考,回到家我跟婆婆说我们先吃饭吧,出门前我们说好了的。
吃完饭后,见他们还没有回来,我又打了一个电话过去提醒。他们回到后已经下午1点多了,吃完饭两点多点了。如果要去全优加的话,3点钟午睡就要结束了。可是,他还想要玩。爸爸马上大声制止,想要直接拉他去房间睡觉,他反抗躺在地上哭。我听到哭声后从房间快速出来问怎样回事了。听完爸爸生气地说完原因,我把他抱起来问:“你还想玩玩具是吗?辰辰想玩多久呢?” 他说两分钟。于是我帮他调好闹钟,两分钟后他很自觉地把玩具收起来去睡觉了。可是此时他只能睡半个小时了。我跟他说明了,他要去全优加的话,就只能睡半个小时。他回答也是肯定的。
结果,半个小时我抱他起来,他还很困很想睡,但是又不舍得不去,我说那妈妈抱你在车上睡好吗?他答应了。可意外的是,我在帮他拉拉链的时候不小心夹到他了,于是他大哭,完全听不进任何语言,也不愿意穿袜子。我抱着他任由他哭喊,等他稍微平静点的时候,问他要睡觉还是要去全优加,可是他一听到讲话就大哭,我知道他太困了,其实也想让他回去睡觉,可是又还想跟他确认。经过几次尝试确认没有效果后,我又在他稍微平静的时候跟他说,妈妈抱你回去睡觉好吗?他终于说好了。
等到他睡醒的时候,已经快6点了。可没想到,他居然问:”妈妈我们现在可以去全优加了吗?” 我当时一脸惊讶,但还是稳住对孩子说:“全优加已经下课了,我们不能去了。” 他听到不能去了,马上崩溃大哭。我把他抱住,等他哭,把难过发泄出来。哭了一会儿,他边哭泣地跟我说:”妈妈,我好想去全优加。“ 我理解地说:”嗯,妈妈知道你很想去全优加,现在不能去很难过对不对。“ 他回应:”对。“ 接着又大哭起来。我继续抱着他。等他稍微平静一些,我问他还记不记得为什么没有去成全优加了。他一脸迷茫又难过地摇摇头说不知道。于是我认真跟他讲我抱他起床去全优加发生的所有事情的过程。当他了解到我们是有尝试过要去的,由于他太困了,一直哭,听不到妈妈的询问,当妈妈问他要不要睡觉时是他自己答应了要睡觉的,然后就睡到现在,所以错过了时间。他的情绪就慢慢地开始平复了,感觉到这是自己的责任。于是,我又补上了一句:”那以后,我们如果想要按时去全优加的话,12点钟就要准时吃饭,然后,早点睡觉,这样辰辰就能有足够的时间可以醒了,就不会睡过头了。对吗“?他听完后回答到:”对。“ 然后就拉着我去玩别的了。
这一天感觉经历了好多,虽然还是有纠结放不下的地方,但是比起以前的自己,真的是已经好太多了。面对孩子这位老师,每天都是自我成长的时刻。
感恩,感谢!
(十一)
阅读感悟:
拥抱的力量:这是第一次阅读后的感想
我的孩子前一段时间,因为小事情很容易愤怒,并且一生气就会对亲近的人拳打脚踢。在阅读了这一章后,我常试了对孩子拥抱。
有次,周末起床,孩子想看电视,但刚起床是洗漱的时间,我便说:不行哦,现在要去洗脸哦。孩子听到就很生气,对我动拳头还大声哭闹。我便把他抱起,双手圈着他。一开始,他反抗得很利害,不断大喊大叫,用力地争脱我。他不断地喊妈妈是坏人,讨厌妈妈,我不要妈妈了等等所有他能想到最狠的话。我没有放开手,也没有改变抱着他的力气,有时候会说:好啦好啦,但妈妈还是很爱你的哦。慢慢,他不再争脱,只是在哭,说狠话。我也放松了双手,让他的头靠在我的身上。直到他不再闹了,我问他是否不愿意先去洗漱,他说:是的。然后我们约定了看五分钟的电视。五分钟后,他便主动地去洗漱了。
因为孩子生气动手而去拥抱的状况发生过两次,整个过程持续了半个多小时,孩子闹得很利害,过后孩子也说:妈妈不要再这样抱我了,我会很害怕,更生气和不开心。但两次这样的状况之后,孩子动手打人的状况越来越少。如果他生气的时候我在他身旁,他会走过来让我抱着。从那之后,他好像变得很喜欢拥抱,每晚睡前都要给我一个大大的拥抱,然后就很满足地睡去。
情绪与成长:
在孩子说不爱妈妈的时候,我第一反应心里很委屈、受伤,但感觉到怀里的孩子的情绪像水一样冲出来,很快我就觉得他能发泄出来真的很好,我很欣慰能听到他此刻心中最真实的想法。接着,我想到了自己从来也没有向自己的母亲表达愤怒,孩子的哭喊似乎在帮我宣泄了出来。
这些情绪的转变是一个很奇妙的过程,能感受到情绪的流动,很强烈地感觉到自己真真切切地活着。在那不久之后,我第一通过微信向我妈妈诉说了自己心中的愤怒、怨恨、无奈和无助。我妈妈对待我也没那么敏感易怒和小心翼翼。
自我意识:
我儿子经常都很纠结,因为一些很小的事情纠结哭(其实我也很纠结)。通过阅读后,我明白了,这大概是自我存在感的缺乏。由于早年时期长辈的过度保护、包办,在生活里我们很多事情都只需要被动接受,甚至不需要自己动手去做,缺少了在生活中自我实现的机会,没有好好地建立起自我意识和良好的内在秩序。我儿子表现出极度的犹豫,而我则是以乖巧来维持生活秩序和关系。犹豫是害怕承担责任,乖巧则是把生活的责任完全交给别人。这大概是我们都没有承担起自己责任的能力的原因吧。
承担责任:
阅读后我认识到,一个有承担责任能力的人,其所做的决定与选择,来自于自己的思考与行动,并担负起结果所带来的责任,即使后果不尽理想也不推诿给别人。想让孩子负起自己的责任,父母本身就要足够淡定,能对自己的决定负起责任。同时要慎防把威胁当选择。
(十二)
情绪与陪伴
在阅读《贝德幼儿全人教育》这本书的过程中,可以让自己释怀和吸收到很多以前从未触碰到东西。即使有不良情绪的产生亦能够及时得到流通。
上了宝蕊老师的课程,带给我的改变很大,尤其是心态。记得在三月份“青少年工作坊”的课程中,宝蕊老师就有讲到,当我们的孩子有情绪时,我们要告诉孩子“你可以哭,你可以生气,你也可以难受,但是要告诉我们发生了什么,你要告诉我们为什么哭,为什么生气,为什么难受,这样我们才能帮助到你”。
在我们家豆宝十个月开始,我开始在她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抱抱她,然后亲吻她的额头并告诉她(妈妈爱你),一直坚持到今天依旧。在一岁五个月的那天晚上,她反过来搂着我的脖子亲了一下我的额头,奶声奶气的说:我也爱你哟,妈妈!
她现在两岁半,逻辑性就很强,有自己的小心思和主见(因我本人是一个没有什么主见性的人,对于闺女这点我感到很庆幸)。
我一直坚持用宝蕊老师教给我们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我们定好的规则是:回到家里,妈妈不可以拿手机,除非是接电话。宝宝也不可以吵手机或抢手机玩,如果违反了规则,就得惩罚唱“歌唱祖国”(闺女自己定的),所以我们家豆宝遇到生气或不开心的情绪时,她都会表达出来。
好比今晚,我由于着急写心得,看见她和大姨在客厅玩,侥幸心理,一个“我以为”她不会留意到我在拿手机,便到奶奶房间躲着看手机。结果还没写两句话,她站在门口,很生气的说:妈妈,你再这样我就生气了,你不可以看手机,哼!
我嘴巴回应她说好的,我不看了,心里却很着急,心想上次已经违反规则延后提交作业,这次要再这样,我该怎么面对大家和自己呢?我是不愿意放下手机的,试着和她沟通,希望得到宝贝的理解和认可。殊不知,其实我已经违反了我和宝宝之间的规则了。沟通无效,她还是很气愤地说:妈妈,你的行为影响到我生气了,你违反规则了,大姨也一样(大姨不知道我们家的规则,在看手机)。看见她的气愤,我意识到自己错了,便马上蹲下来抱着她,她开始抗拒不要我抱她,我在她耳边跟她承认自己的行为并跟她道歉。她来一句:妈妈,我之所以会很生气,是因为你看手机了,我没看,我睡了你在交作业吧,你要唱五星红旗哦。我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后,她说:好吧,我原谅你了!我自愧不如孩子,她能够如此坦然的表达自己不满的情绪,让情绪快速流通,而我却还要不断的学习才能够接纳自己的情绪,看了这本书,我似乎更懂得了如何去看待和处理自己的情绪。
拥抱
我和闺女每天至少拥抱五次以上,她开心要求抱抱的时候,小嘴便唱“爱我你就抱抱我,爱我你就亲亲我”我抱着她,会在她耳边说,妈妈能感受到你今天有开心的事情哦…………接着她就会把当天所发生的事情和我分享一遍。生气或难受的时候,她又会用另外一个表达方式来要求我抱抱。抱着她,待她情绪稳定下来,这个时候我也照样会在她耳边轻声的问她,妈妈能感受到你的情绪,发生了什么事让你不开心或生气难过?可以告诉妈妈吗?我愿意和你一起分担,通常她也会用很肯定的眼神看着我,并告诉我影响她的原因是什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会简单回答她,妈妈感受到了你当时的担心或者是…………妈妈还想抱抱你,可以吗?
人与人之间的爱与信任,拥抱是最好的表达方式。感恩宝蕊老师无私的爱和使命。也谢谢自己能够把学到的东西及时运用到生活当中,让我和孩子及家人有着不一样的相处方式。
(十三)
这是第一次阅读分享,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大的11岁,小的4岁多。两个孩子相处时有冲突。前两天,晚饭后,弟弟在客厅玩玩具,姐姐在房间做作业,我在洗碗,突然听到弟弟大声在哭 :姐姐抢我的车钥匙!我过来一看,弟弟原来一个人玩的好好的电动摩托车,开车用的钥匙给姐姐拿走了。我内心马上升气了怒火,在一瞬间,我意识到我现在带有情绪,面对冲突的处理可能会有失偏颇。想起宝蕊老师的话要有空间退一退再去处理,我深吸一口气,当我稳定了情绪,才问问他们发生了什么?弟弟说:"姐姐抢了我的车钥匙,我开不了车。"姐姐说:"弟弟太吵啦,影响我做作业。""哦,姐姐觉得你开车有点吵,影响到她学习了,你换玩托马斯好吗?"我抱抱弟弟问,"不好!""为什么呢?我想妈妈陪我玩。"好的,妈妈洗玩碗就陪你玩,好吗?"弟弟愉快的接受了。我转过身去抱抱姐姐,"最近要排练合唱又要做作业,是很累很辛苦!妈妈来抱抱!"姐姐默默的把手上的车钥匙还给弟弟。自我反思,以前两姐弟每当发生冲突时,自己的情绪不稳定,容易武断的做一个偏颇的判断,或者强迫他们接受我们的处理,没有同理到他们的情绪。当我放下生气和愤怒的情绪去跟他们沟通,他们自然也放下抵触和反抗情绪。在冲突处理的章节中有提到不是什么冲突都要处理,因为有些冲突是孩子成长的过程,在与他人互动过和中,来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成长的过程,不需要我们的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