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17第06章
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这里最难理解的就是“迩言”,指的是“浅近的话”。
孔子说:“舜帝可算是一个拥有大智慧的人吧!他乐于向别人请教,而且喜欢对那些浅近的话分析其含义。
他替别人包涵缺点而表扬优点,他度量人们认识上“过”与“不及”两个极端的偏向,
用中庸之道去引导人们。这就是舜之所以成为舜的原因吧!”
我们古代贤明的君主之所以得到百姓的拥戴,在于他们采取中庸的态度来治理国家、安抚百姓。
他们处理事情的时候,并不是谁的话都听,也不是谁的话都不听,“好察迩言”、“允执其中”,而是在许多方案的基础上,折中调和出一个好方案。
孔子认为,这就是舜能够得民心的大智慧之所在。正是他好问善思、就近察言,才让他获得了渊博的知识,养成了谦虚谨慎的品性,得到了大家的拥戴。
中庸之道要求我们以舜为榜样,在生活中要多观察、多学习,做到学以致用。尽可能地从他人他事中汲取经验和智慧,使我们的人生更加完美、更加辉煌。
中庸之道中所说的“隐恶”可能不好理解。
生活中,与普通人交往时,他们可能出言不逊,对我们有所冒犯,他们的言语对我们来说毫无学习和可取之处,甚至伤害我们。此时,我们不要去揭这些人的短处,这样就是不懂得坚守中庸之道了。
我们可以将这些人当作反面的例子来看待,在内心深处告诫自己,当我们与人交往时,千万不要如他们那样无礼,以此来鞭策自我,完善自我。
“隐恶”的内涵不仅是要学会隐别人对自己之恶,而且要学会隐别人对他人之恶。
生活中,我们往往会听到有人在我们面前说东家长、西家短的闲言碎语,说“这个朋友不够意思,那个女人不正经”之类的话。
对待这样的言语,我们也要学会替对方“隐恶”,因为这是一种基本的道德操守,也是一种人格修养,更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法则。
如果我们把这种道听途说的“恶言”宣扬出去了,对我们任何人都没有好处。
口出“恶言”的人肯定再也不相信我们了,而且有可能会记恨于心;那些被“恶言”所伤的人难道会更加相信我们,对我们更好友吗?必须要学会替别人“隐恶扬善”,这是一门很重要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