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开天辟地

2021-01-03  本文已影响0人  水寨茶乡夹门关

王文才《夹门关文史随笔》

——《撩开夹门关的面纱》修改稿

第一篇 古铜色皮肤

第一章 大禹之后

第一节  开天辟地

大禹治水

洪荒时期的夹门关是一片汪洋水泽,观音崖和胡大崖是连在一起的,挖断山和郑嘴(亦即鸡公嘴)也是连在一起的。观音崖和胡大崖内成一大湖,称为“天台湖”;挖断山和郑嘴内又成一大湖,称为“夹关湖”。

约在公元前21世纪,大禹为了治水,新婚仅仅四天,就离开妻子到处奔波。三次经过自己的家门,都没有进去。第一次,妻子生了病,没进家去看望。第二次,妻子怀孕了,没进家去看望。第三次,他妻子涂山氏生下了儿子启,婴儿正在哇哇地哭,大禹从门外经过,听见哭声,也忍着真心没进去探望。

大禹改变父亲鲧 “逢洪筑坝,遇水建堤”的治水办法,采用“因势疏导”的方法,带领夹门关人民历时十三年,凿通郑嘴,劈开观音崖,流干姊妹湖,人民得以从事垦殖维生。

治水英雄大禹,姓姒,出生在农历六月初六,四川省绵阳市北川县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之一,中国第一个阶级社会即奴隶社会夏王朝的创立者。夹门关人民感激大禹,在观音崖和南岸街上场口陶嘴修建禹王宫。观音崖的禹王宫,是一座颇具建筑特色的寺庙。三间殿堂式建筑全由石柱头、石板壁、石榨檐构成,大气、古朴、美观、充满着浓郁的原始气息。禹王宫又叫禹宫庙,内供大禹、大费神像,历朝历代的香火都比较旺盛。每年农历六月初六,乡人都要在禹王宫举行祭祀活动。禹王宫相继在1948年和1978年毁坏,今仅存禹王宫遗址。关于大禹治水的事迹,《山海经》《开筮》《初学记》卷二十二引《归藏》《太平广记》卷五六引《墉城集仙录》等著作中都有记载。

大费是大禹治水的第一助手。也叫伯益,又称伯翳、柏翳、柏益、伯鹥。华夏族,嬴姓。出生在今山东省西南部的中原地区。大约生活于公元前21世纪,是赵氏先祖与秦朝之祖,是黄帝的第四代孙。其父皋陶为上古四圣之一。相传他能领悟飞禽语言,被尊称为“百虫将军”。他十岁的时,便接替父亲担任早期华夏族东夷部落的联盟首领,把东夷部落联盟治理得井井有条,成为当时华夏境内最强最盛的部落。帝舜因此征召他做主管,当时华夏大部落联盟的第一大生产部门——畜牧业的主官。他也治理得很好,保证了遭受空前绝后的大洪水之后,华夏的先民不被饿死。令帝尧和帝舜都非常高兴,任命他为大禹治水的第一助手。由于助大禹治水有功,被舜帝赐予黑色的旗旒,并赐以赢姓,任命他为东夷部落的首领,又将自己的女儿赐给他为妻。他德高望重,禹依据民心天意,将帝位禅让于他。他为禹守丧三年后,也像大禹避让舜的儿子商均那样,谦让帝位于大禹之子夏启。在他的带领下,夹门关早期先民学会了建筑房屋,凿挖水井。相传,他善于畜牧和狩猎,并且发明了我国最早的屋舍,所以他被我国民间尊称为“土地爷”,并受到不同形式的供奉。

后又有多人治水,最著名的当数鳖灵、李冰。《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李冰见观音崖“其崖崭峻,不可凿;乃积薪烧之”。李冰采用在崖石上堆积柴草使之燃烧,然后浇水使热石遇冷爆裂的方法,凿开陡峭的山崖,夹门关才成今貌。

李冰原名李讳冰,魏国永泽即今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解州镇人。号称陆海,战国时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李冰崇尚"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道家思想。在都江堰治水最为著名,使成都平原从此“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四川人民对李冰十分崇敬,尊他为“川祖”。“川祖庙”几乎遍及全川。李冰在夹门关治水的事情,《华阳国志·蜀志》《史记·河渠书》《汉书·沟洫志》《水经注·江水》《蜀中名胜记》《唐书·地理志》《都江堰》等书中都有记载。

鳖灵是传说中的古蜀国国王,即丛帝,开明皇帝的别称。生卒年不详,荆(今湖北、湖南)楚人。传说,楚国有个叫鳖灵的人,有一天不小心失足落水被淹死。尸首不是顺流而下,而是逆流而上,一直冲到郫(望帝都城,即今郫县)。更奇怪的是,刚打捞起来,他便复活了。望帝(杜宇)听说有这样的怪事,便叫人把鳖灵叫来相见。两人谈得很投机。望帝觉得鳖灵不但聪明和有智慧,而且很懂得水性,是个人才,便叫他做了蜀国的丞相。因治水有功,望帝自愿把帝位禅让给他。鳖灵接位后,号称丛帝,又称开明帝;以后他的儿子继承帝位,也都称开明帝。故事在东汉末年人来敏的《本蜀论》、晋代常璩的《华阳国治·蜀志》、北朝郦道元的《水经注》和《明一统志》,清常明修、杨芳灿的《四川通志》中都有记载。丛帝陵墓位于今四川省郫县的望丛祠内,与望帝陵墓相邻。

——《撩开夹门关的面纱》修改稿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